第107章 萧钤的牺牲(第4/5页)

之前不是没有人想过,利用萧谌对付萧宁,可惜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并不能付之行动。萧谌那里是铁板一块,无论外面怎么说女子掌权多有不妥,萧谌皆不为所动。

若不然,也不会有人把主意,打到萧钤的身上。

“有倒是有。你的意思是,让他们揪着朱家这事,上折请七郎收回五娘手中的权利?”这群人的目的,萧钤早跟卢氏料到了,还是想从眼前的人嘴里,得到一句肯定的答案。

“事到如今,唯有如此。太上皇若能出面,指责公主殿下不孝,此事必能事半功倍。”冯非仁还真是卯足了劲,非把萧宁揪下马不可。

萧钤当然知道,一个人若是被扣上一顶不孝的罪名,对她意味着什么?

最终萧钤还是没能忍住的问:“你竟如此不喜五娘吗?”

冯非仁万万想不到,萧钤有此一问,惊愣的抬头,“太上皇说的哪里话,小人并非不喜于公主,只是女子掌权,牝鸡司晨,颠倒乾坤,小人只是不忍这世道,被公主一己私心,搅得不得安宁。”

说得倒是大义凛然。

“你可有私心?”指责萧宁暗藏私心,为了争权夺利,扰乱这世道乾坤,那么他呢?萧钤审视的目光盯着冯非仁。

冯非仁并没有说得自己多么高风亮节,而是坦然地承认道:“小人希望趁此机会,崭露头角,叫陛下知道小人之能,让小人有机会报效家国。”

萧钤对此也有他的看法,“想要报效家国有的是办法,你该知道如今大昌取才不论门第,只看本事。我记得前些日子刚取了一批人。”

这话倒是不假,萧钤出入无类书院,每回考试取才,书院内最是沸腾,院中书读得不错的人,都不会放过机会参加考试,希望能够通过考试平步青云。

如果冯非仁要的只是一份前程,不应该如此搅动风云,而是通过考试,光明正大的崭露头角,凭本事平步青云。

“小人看到大昌朝堂上,既然有女子为官,心中甚是不平,若不将她们驱赶离朝廷,这样的大昌朝,小人绝不进。”冯非仁对于女子为官一事,的确十分不满。

宁可不急于一时的当官,也卯足了劲,必要将女人驱赶出朝堂不可。

而这些女人的领袖正是萧宁,只要解决了萧宁,其他人也就不足为患。

冯非仁深谙一个道理,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萧宁是凭战功,还有安定天下各州的政务手段,才能立足于朝堂之上,无人可以撼动。

也正是因为有了萧宁开了一个好局,令天下女人都看到了希望。加上萧宁一番运作,也就有了如今朝堂上有女官出现的局面。

在冯非仁看来,男主外女主内,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家国安宁。若是不分里外,女人也想执掌大权,男人们难道还要回到内宅,处理家中事务?

萧钤一开始以为,冯非仁如此积极的煽动他对付萧宁,那是对萧宁心生不满,现在看来,他不满的不仅仅是萧宁,根本是对女子出仕为官一事,不能容忍。

其实站在萧钤的立场,只要有本事的人,别管男的女的,凭本事立足,纵然你不服,不想忍,也得服,也得忍。

看看萧钤这么多年以来,就是因为听卢氏的话,纵然他不够聪明,他也成为九卿之一的廷尉。

之后京城内发生动荡,一开始,他是舍不得抛下祖宗百年的家业,举族北上。

卢氏和萧谌轮番劝说,加上京城局势越发让人捉摸不透,最终萧钤选择听卢氏和萧谌的话。

事实证明,萧钤听劝当时的决定的确救了他们萧家。

想想留在京城内的各世家,他们如今是何下场?剩下的又有多少?就连卢家,那都几乎死于曹根之手。

正是因为京城世族几乎被灭,也就更让萧钤暗下决定,他一个不够聪明的人,往后别管做什么事,就得听聪明人的话。

聪明人是不分男人或是女人的,只问这个人能不能担负起家族的重任。

但凡这个人能领导家族更上一层楼,能够不坠家族的名声。无论这样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萧钤早已暗下决定,都让他上。

萧宁现在对萧钤来说,就是一个能够担得起萧家,也能扛得起大昌天下的人。

家里的那些儿孙们,但凡能有一个能比得上萧宁的,他也绝不会愿意,让萧宁一个女郎冲在最前面,事事担风险。

看看现在萧宁刚打了胜仗回来,没有人询问,萧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纵然萧宁生着病,外面攻击萧宁的人,从未停止过。

谁家的孩子谁自个儿心疼,萧钤是挺心疼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卢氏提议,让他出面引诱敌人,萧钤毫不犹豫的答应。

“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很好很好。”萧钤无论在心里,怎么不认可冯非仁看不起女人,不认同女人凭本事立足,要把女人赶回内院,相夫教子。明面上还是得装着对他赞赏有加。

“不知太上皇是否认同小人的提议?”纵然被夸奖,冯非仁趁机表露出对女人掌权一事的不满,同时也不忘初衷。

现在让萧钤这个太上皇出面,最好能够集结萧钤手下的人一起出力,如此一来,若能成势,朝堂之上,无论萧谌再怎么偏袒萧宁,也不能无视天下人的意见。

“同意。你想的这办法极好,只是你身边可有和你志同道合的人?若想引起天下轰动,叫七郎不能忽视,自然是越多人越好。”萧钤似乎想到了手底下的人并不多,就算集结一起上书,也未必能达到他们想达到的目的。这时候,也得看看某人的底牌到底有多少。

冯非仁朝萧钤作一揖道:“太上皇放心,小人一定游说各方,戮力同心,一定叫陛下警醒。”

这一番郑重的承诺,透露的势在必得。

萧钤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透着审视,最终却重重的点头,嘴角含笑道:“好,甚好。”

总的来说,今日冯非仁随萧钤入宫一趟,已然确定萧钤和萧宁之间不和。

萧钤对萧宁多有不满,毕竟作为一个大家长,谁能愿意儿孙手中的权势,竟然不如一个孙女。

欢欢喜喜的从宫门离去,冯非仁开始游说各方,集合所有对女子出仕为官一事不满的人,一道上书。

只不过在他上书之前,关于早已定下开审萧宁放走西胡汗王一事,第一个军事法庭案先开了。

关系军中机密,是以参加军事法庭上的人并不多。

萧谌这一位天下兵马的掌权者,也是案子的主审,自然不能不出现,另还有兵部尚书,也就是程逵,以及几位在朝的武将,都是萧谌的旧部,另一旁还有记史之史官。

由大昌朝创建的军事法庭,亘古未为。作为军事法庭的第一个案子,萧宁此案,亦叫天下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