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即使是我这样的人(第2/2页)

许少庭看完一遍,真是哭笑不得,想说你们好好学习呀,一颗心却在寒凉的秋日里暖洋洋了一片。

等看到后面的信件,许少庭更是抹了抹眼睛。

贺主编像是知道他看到哪一封,故作疑惑的问:“您这是哭什么?感动的哭了?”

许少庭瞥一眼贺主编,贺主编才发现人家没流眼泪。

许少庭:“只是看久了,眼睛发酸。”

他才不会让贺主编看出来他心里也在发酸,他确实是被某封来信感动到了。

这位感动到他的读者来信内容是这样的:

千风先生,说来好笑,我已经年近四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童时期一直在国外生活,所以回到华夏后虽与人交流无碍,也识得祖国的文字,但始终只是略能读懂些小说、诗歌、散文,可大多读起来还是稍显困难。

而事实上,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我也愿意去读我们华人自己的文章,但实在是能力有限,加上婚后要操劳家务,总想着努力提高自己的华文水平,谁知一拖到第三个孩子出生,也还是老样子并无进步。

因此我平日里大多阅读的还是英文原著书籍,您看到这里一定会很奇怪我是怎么接触到《大道仙途》——这本小说是我的长子极力推荐给我。

他那时对我说:妈咪,这本小说你看起来一定不会吃力。

我当时还想,那一定是写的非常简单,这样的小说看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直到我从孩子递来的一沓报纸中,从第一期刊登《大道仙途》的沪市晨报开始,一口气看完三章,等拿着第二期,第三期……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看完了整整一周的连载。

说来惭愧,当时看完只是心情激动,非常好奇下一章的内容,主角叶云起究竟要怎么脱离无尽长夜试炼境?

妖女无裳与叶云起是不是会发展出一段感情?那试炼境中的神秘女子是谁?她是什么时候和叶云起定下的生死相随的约定?

直到这天我把小说从头到尾又看了两遍,心情逐渐冷静下来,我才迟钝的反应过来,是什么样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一篇小说?

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修/真/世界,一个个天马行空、处处悬疑的故事。

还有写出这样一个能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挡我者三千神佛,神明便也是我的敌人”的主角。

他不仅仅只是个小说中的人物,他其实不正是每一个少年时也曾被命运捉弄到愤懑不已的我们每一个人吗?

还有,原来真的有一篇中文小说,是连我这样的水平也能看懂甚至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曾因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的中文水平,总觉自己作为个华夏人却与华夏格格不入。

究其本质,是因为我很难理解融入华夏的文化中。

但一篇《大道仙途》,我也能说:看,这就是我们华夏人的小说,这是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与神话传说。

即使我与您素未谋面,从不相识,但只是一篇小说,却让我看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小说非华夏背景不能产生,它让我自豪,让我如此的感到骄傲,这些瑰丽传奇的神话人物与故事,那个抗争着神明,反抗着命运的少年,是我们华夏文明才能诞生的人物。

在这一刻,我多么庆幸因为我正是个华人,所以我才能读到这篇小说,我也如此自豪,我的同胞能写出这样的小说。

我常想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个国家,在如今国籍都能换掉的时代,国家还是什么高尚的名词吗?

——以我浅薄的经历,认为自己属于哪个国家的根源,是文化认同感。

即使出生在日本、英国、美国,但仍自豪于母国的文化,就算是远在他乡亦是时刻坚定着自己祖国的文明。

即使远在他乡,亦不会忘记故土。

写至此处,没曾想唠唠叨叨了这么一堆话,最后还是真挚的对您说一声谢谢。

谢谢您写出这样一篇即使是我这样的人,也能看懂的优秀小说。

——陈女士写于1927年秋

---

陈女士的这封信,许少庭却是印象最深刻也最触动到他,或者说是唯一一封让他陷入思考的来信。

当然也有别的来信很令他感动,比如有好几位读者都在来信中,条缕清晰的把《大道》目前的门派类别、修真体系等级全部整理了出来,甚至比许少庭自己写的大纲里面,关于这块的设定都要清楚详实。

还有许多长篇大论,也在表达对他的小说喜爱,只是少庭看了不知道有没有一百封信件了,也实在是看不动,就连贺主编也提议还是休息一会儿。

一大一小两个人类男性,盘着腿互相对坐着,许少庭冷不丁的问:“扣下了多少信?”

贺主编:“也就两百——你怎么知道?”

许少庭:“这有什么难猜,怎么可能只有夸奖的来信,一封骂的都没有,想一想就知道是被你们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