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4/5页)

他飞快的描补道:“我没娶妻,没有未婚妻,房里没有人,原身是个混蛋,但他是欺凌别人,真的不像传闻中的那么无耻。”

盛凌云点点头:“我的疑惑是,镇国公府一门忠烈,像这种武将世家,原就对子嗣管教相当严格,就算你是嫡三子,按理说也不至于这般娇宠。这里面是有什么内情吗?当然,要是不方便的话,你可以不说。”

小公爷一脸的纠结,不过他的纠结在听到盛凌云最后那话时,瞬间就消失了。

本来嘛,镇国公府的丑闻跟他有什么关系?就算以后真的曝光了,让世人都知道镇国公府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也无所谓。

跟他在女神妈心目中的形象比起来,镇国公府算个球!

甩掉了心理包袱后,他一下子就轻松多了。

天知道这两年时间里,他过得有多苦逼。镇国公府的物质生活肯定是好的,想要什么都可以有,但原身是个神经病啊!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差点儿就没精分了。

幸亏啊,他大学时候吃饱了撑着去报了个戏剧社的社团,虽然一共也没参加几次活动,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这就叫做,戏精的幸运。

在小公爷的讲述里,他曝光了镇国公府最大的隐秘。

原来,他名义上是如今这位镇国公府的嫡出三子,实际上却不是亲生儿子,当然镇国公头上没变色,他是现任镇国公唯一的亲侄儿。

也就是说,他的亲生父亲是现任镇国公的亲大哥,那位在二十多年前战死沙场的上一任镇国公。

当时,原身还未出生,当上一任镇国公的死讯传来之后,国公夫人晕死过去,本来已有八个月身孕的她,当天晚上就早产生下了一个未足月的儿子。然而,她甚至没能亲眼看到儿子,就因为大出血撒手人寰了。

遗腹子搁在这个年代,还是有些不吉利的。更不吉利的是,亲娘还因此没了。

那个时候,老国公夫人也不过才五十出头,因为长子常年在外征战,整个府里的中馈都是握在她手上的。在长媳尚未怀孕之前,倒是一直帮着她一起打理府中事务,等怀孕之后,因为是多年成亲后头一次怀上,当娘的年岁也不轻了,可能这就是夫妻二人这辈子唯一的孩子了,婆媳俩都相当重视。

前头八个月都好好的,丁点儿事情没出,谁知突然丧报来袭,老国公夫人只慢了那么一瞬,丧报就到了国公夫人的跟前。

紧接着就是巨大悲痛之下的早产,以及国公夫人产下一子后身亡。

因为事情一桩接着一桩,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饶是老国公夫人是个极有手腕的人,也没办法将所有事情都处置妥当。

“……我认为祖母当时自己也是强撑着的,老年丧子的悲痛对她是个巨大的打击。只是因为长媳过世,原身当时又才刚出生,还是未足月的新生儿,这年头的婴儿夭折率还那么高。她没办法,她必须撑住。”

最终,老国公夫人做出了抉择。

她意识到了这些事情里面绝对有人插手了,有可能是府中那几个跟她勾心斗角一辈子的姨太太,也有可能是隔房的那些人,甚至有可能是宫里的人。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都不会是个好下场的,哪怕镇国公府其实已经很收敛了,在老国公还在世的时候,就有意识的退出争端,将军权还给皇室。但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人心难测,老国公夫人又不是老国公那种跟先帝并肩作战的人,她不可能像老国公那样,全心全意的相信皇室。

因此,她最终做出的决断就是将刚出生的小孙子抱到了跟前,旁的事儿她都撂开手不管了,只想护住自己长子唯一的血脉。

这个时候,她的次媳提出了一个办法。

因为当时次媳也有孕在身,月份跟国公夫人还差不多。她跟成亲后多年未孕的国公夫人不同,早在之前就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并且都健康的养大了。如今这一胎是她的第三胎,她话里话外都希望得个闺女。

“原身那名义上的亲娘,实际上的二婶提出来,把原身记在她的名下。说反正原身当时看起来也是未足月的,养几日也看不出来的。正好,给国公夫人报丧,她的孩子胎死腹中就完事了。”

这么一来,算是变相的解决了隐患,要是外头真的有人在针对国公府,听闻国公爷一家三口都已经没了,大概率会收手的。

而当时,老国公夫人一心希望长子唯一的血脉能够好好的活下来,旁的什么都不计较了,因此在思虑之后,她答应了下来。

又半个月后,她次媳平安的诞下一女。

镇国公府对外宣称,二房太太生下一对龙凤双胎,是兄妹组合。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皇帝陛下听闻镇国公战死沙场,颇为动容,先后赐下诸多赏赐,最大的那份赏赐便是不降爵世袭国公之位。又因为镇国公已战死,其夫人带着尚未出生的孩子也一并没了,爵位便传于了其二弟,也就是老国公夫人的次子。

哪怕到那时候,老国公夫人还未曾意识到不对。

她依旧将怀疑的对象放在外人身上,甚至私底下认为皇帝陛下不过是在惺惺作态。

当然,她这么怀疑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她的长子之所以会战死,完全是因为援军迟了一步。

战场上迟到,是要命的。尽管后来查明了理由,但对于一个痛失爱子的母亲来说,她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理由。

幸好,她并没有因为丧子之痛而丧失理智。

在皇室的赏赐面前,她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哪怕是在自家人面前,都不曾透露半分异样。

但她还是怀疑,甚至认为皇帝陛下是做了亏心事之后,用小恩小惠作为弥补。乃至因此迁怒到了嫁入宫中的嫡女身上,觉得女儿联合女婿一起害死了她的长子。

她的长子不光是最出息或者她最心爱的,而是她最亏欠的。

尚未出生就跟着到处奔波,刚生下来又碰上老国公和她不得不转移阵地,拖着个襁褓之中的孩子逃命。等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她又怀上了次子,因此不得不忽略了还年幼的长子。

等她稍稍得空一些,十来岁的长子就跟着父亲上了战场,这一去就是二三十年。

期间就算回来了,也是来去匆匆,就连娶的媳妇儿统共也没跟他相处多久。夫妻二人连相处的机会都没有,谈什么拥有子嗣呢?

本以为,来日方长。

没想到,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

在小公爷的讲述之中,老国公夫人可以说已经有些偏执了,认定了是外人害了自己最亏欠的儿子,同时又因为对长子的愧疚,她将全部的爱给了长子唯一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