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16.发现-01(第2/2页)

然而叶怀睿却看得十分认真。

即便隔着一层口罩,也能看出他俊美的面容冷峻而肃穆,一点没有玩笑的样子。

“伤口的情况不太对劲。”

片刻之后,叶怀睿说道:

“出血太少了。”

看过恐怖片的人都一定见过血浆横飞的特效。

变态杀人狂手持电锯,将受害人活生生切成碎块,血液飞溅,仿佛打翻了七八桶红墨水,将整个房间弄得像个血池地狱。

然而事实上,许多骇人听闻的死亡方式,不管是被人乱刀刺杀,还是被电锯分尸,甚至是被高速行驶的车子撞得四分五裂,这些情况下的真正现场,尸体的出血量往往比普通人预估的要少得多。

这是因为,一但人的心脏停止正常的收缩舒张,血液就会不再循环。

这时即便切开人的身体,血也不会再像活着时一般流出,大量的血液会就此停留在树枝末梢一般的微血管中,所以出血量会比人们以为的少得多。

而且不止出血量的差异,生前与死后留下的伤口,也有明显的区别。

人还活着的时候,受伤了以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自然而然的应对,称为“生活反应”。

伤口断面的皮肤、血管等组织会收缩,血液会在凝血机制的复杂作用下开始凝结,炎症细胞会聚集并参与免疫反应……

濒死之人的伤口,这些生活反应会变得微弱。

而等人彻底死亡以后,生活反应则会完全消失。

有时候,濒死与死亡只在短短瞬息之间,界限并不那么容易分辨,生活反应的强弱差别也很难以肉眼区分。

但人还活着时的伤口,与已死之人的伤口,却是有相当明显的差别的。只要法医仔细观察,应当不难察觉。

在那些受害人被乱刀刺杀或是虐杀致死的案件里,“生活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它们能代替受害人向法医倾诉,告诉他们自己究竟是如何走向死亡的。

犯人下手的顺序,致命伤在哪里,受害人挣扎了多久,在人死后凶手又干了些什么……种种细节,都能通过每一个伤口的“生活反应”一一得到证实。

这时,叶怀睿说道:

“我怀疑,他被车子辗轧过时,可能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