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顾政委截断了他的话,直接来了一句,“敢做敢当,我还敬你是个爷们儿,可睁着眼说瞎话,我老顾第一个看不起,一把年纪的人了,给自己留点脸皮吧。”

沈明德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

可他一个字儿都不敢反驳。

也实在是没脸再待下去了,站起来就走了。

他一走,跟着他来的那些人,也都赶紧跟着他走了。

沈明德他们都走了,梁军长才叹了一口气,“老沈怎么就摊上这么一群族人?”

说完,看到了站在翟凤娇跟前的许航,“这是许航吧,你也来了?”

翟凤娇,许航,许爷爷,“……”

刚才下车的时候,许航跟翟凤娇可是前后脚下的车,他是怎么做到看不见这么个大活人的?

许航,“……嗯。”

梁军长感慨道,“上次见你,还是你在部队的时候,一晃眼,五六年就过去了,老许,这几年,你也见老喽,这头发已经全白了……”

许爷爷立马怼了回去,“好象你是小年轻一样,你叫老顾和李老说说,咱俩谁更显老?”

梁军长正想再怼回去,就看到许航低头跟翟凤娇说话,许航低着头,跟翟凤娇都快要脸贴脸了。

更过分的是,梁军长还看到许航的一只手虚虚的揽着翟凤娇的腰,手稍微再用点力,人都要给他搂到怀里了。

梁军长毫不留情面地冲许航吼道,“许航你手往哪儿放呢?”

许航看了看自己的手,有点莫名其妙,“怎么了?”

梁军长,“大老爷们儿,不知道要尊重姑娘家?”

许航,“……”

许爷爷乐呵呵道,“忘了跟你们说,娇娇早就跟许航结婚了,她现在是我孙媳妇,你们离的远,就没跟你们说。”

梁军长,李军长,顾政委,“……”

许爷爷,“不过今天见了面,礼该补还得补。”

梁军长大手一挥,“那必须得补,”冲着冲警卫员招招手,“小刘我钱包呢?”

李军长和顾政委也都赶紧问警卫员要自己的钱包。

许爷爷在一旁提醒,“孙女一份,孙媳妇又是一份,别忘了要给双份。”

梁军长,“双份,又份。”

接过警卫员递过来的钱包,打开一看,跟空的差不多。

李军长和顾政委也一样,他们平时都不怎么花钱,所以身上也很少带钱。

梁军长搔搔头,“等回去了再补。”

许爷爷,“可别忘了。”

梁军长笑骂道,“你个老家伙,我记性没你那么差。”

几人都笑了起来。

翟凤娇挺感慨的,她一直都觉得许爷爷挺严肃的,不过看他跟梁军长这些战友在一起,却是谈笑风生,肉眼可见的亲密。

几个老人都象是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

光看他们在一起说话,都觉得很温暖。

梁军长看了看时间,然后对许爷爷他们说道,“快12点了,我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说,吃过饭去革委会把手续办了。”

沈家的家产都在革委会保管着,梁军长早就跟革委会打过招呼,没有他们几个同意,谁也不能把东西领走。

顾政委,“对,边吃边说。”

电话里许爷爷跟他们说的不多,他们都想了解翟凤娇怎么就姓了翟。

一行人去了街上,找了个好点的饭店吃饭。

饭桌上,许航把钱秀芝说的那些话复述给李军长和顾政委。

梁军长他们听了都不胜唏嘘。

李军长和顾政委本来还想去江城好好谢谢翟振刚,结果却听说翟振刚因为抢救集体财产,去年就牺牲了,两人沉默了很久,然后对许爷爷说道,“老许,回去了代我们好好谢谢钱秀芝同志,给老沈留了一条血脉。”

许爷爷郑重地点了点头。

吃过饭,梁军长他们把翟凤娇带到了沈明义的墓地,许爷爷对翟凤娇说道,“给你爷爷鞠个躬。”

许航和翟凤娇一起,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

她虽然不认识这位老人,可打眼心里敬重他。

从沈明义墓地出来,又去了南城市革委会,接收沈家家产。

路上梁军长他们又跟翟凤娇讲了不少沈家的事,翟凤娇才知道沈家做的是实业,以前开的有棉纺厂,鞋厂,还有面粉厂,在南城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不过到了沈明义这一辈儿就不行了,沈明义对经商不感兴趣,弃商从武,家业疏于打理,再加上他后来变卖了不少祖产支持革命,所以沈家渐渐就有点没落。

尤其是后来公营合营,工厂也都没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没落,也留下了不少的家产。

不过大多数都是不动产,最大的一处就是他们上午见过的别墅,还有两处是小四合院,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珠宝首饰和古董。

这些家产,确实都很值钱,尤其是那幢别墅和两个小四合院,都在南城的黄金地段,别的不说,就那幢别墅,以后没个8位数都买不来。

翟凤娇虽然不懂珠宝首饰和古董,不过看着都是价值不菲。

房产和首饰古董再值钱,翟凤娇也没想着把它们卖了。

这都是沈家辛苦赚来的,败家子才会卖祖产。

梁军长他们都尊重翟凤娇的决定,反正东西是给她了,至于她怎么处置,他们都没意见。

珠宝首饰和房契都是小物件,好拿,翟凤娇决定都带回江城。

古董有几个是大件,不方便携带,还是封存在了革委会的仓库,等方便了再想办法带回江城。

处理好古董,梁军长带着翟凤娇去看了看那两个小四合院,然后一行人又去了别墅。

别墅被没收后,一直没人管,有好几户人家就私自搬了进去,一住就是十几年,都把这儿当成自己家了。

现在别墅物归原主,不可能再让他们住下去,所以梁军长他们就找到街道办,让街道办出面,让这几户人家尽快搬出去。

别墅里一共住了8户人家,7户都好说话,答应尽快搬出去,只有一户,说什么都不搬。

这户人家姓余,夫妻两个,都是40来岁的年纪,养了6个孩子,男的叫余得水,腿有点残疾,在街道上一个小厂上班,女的叫谢思娣,在家操持家务。

街道办主任叫他们搬家,谢思娣不答应,“我们这一大家子,你叫我们搬哪儿,总不能叫我们带着孩子住马路牙子。”

街道办主任,“柳子胡同,你们不是有房子?”

谢思娣一家原来就住在柳子胡同一个大杂院里,后来见这幢别墅一直空着,就携家带口的搬了进来。

他们家是第一个搬进来的,后来别人家见他们住着也没人赶,陆续又有7户人家搬了进来。

谢思娣,“那房子漏雨又透风,咋住人?”

街道办主任,“漏不能修吗?别人家都怎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