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3页)

夏菊花把两人从红小队直接领回来,当面说明他们会重新参加农业生产,就是要告诉招兵同志,这俩人不再是刘志亮的污点。

说实话招兵同志都挺佩服夏菊花的大度。

一个人短暂的出气是爽快,可出气之后并不代表着一了百了。比如眼前的刘志亮,明知道自己爹娘因为诬陷夏菊花才进了学习班,却一直称赞着夏菊花,言语里都是对她的感激,这就是让人佩服的地方。

再看看刘四壮两口子,现在还敢说夏菊花一个不字吗?他们连正眼看人家勇气都没有了。

最重要的是,夏菊花真的在二十分钟之内(虽然超过了几分钟,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人找到,领到自己面前,招兵同志自动给忽略了)把人找到了,不光找到了还带到了他面前,可见是个有能力的。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有尊敬,招兵同志心里同样为夏菊花的人品所动,对刘志亮说:“你去体检吧,如果身体达不到要求,也不行。”

原来最初他对刘志亮的问话,只是初步的政审,而不是刘志亮以为的体检。招兵当然应该入村调查,招兵同志见识过夏菊花的能力后,觉得这一步可以省了:刘志亮明显受夏菊花的影响很深,还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这样的孩子错不了。

一个有能力有韧劲不服输的小伙子,可是当兵的好苗子。对于有潜力的好苗子,年龄也不是完全不能放宽的。

于是跟夏菊花一起回平安庄的,就不是只有二十一名初步能过体检的小伙子,还有刘四壮和孙桂芝两口子,一下子把平安庄给轰动了。

那两口子是谁,那可是见不得夏菊花好,找各种理由诬陷她,几乎把夏菊花逼到绝境的刘四壮、孙桂芝!夏菊花竟然把他们给领回来啦,是不是觉得自己好日子过得太久了,想给自己找点不自在?

就连孙氏看到刘四壮两口子,心里也觉得堵得慌:这是她儿子儿媳妇吗,分明是两要饭的。你要饭走远点也行,非得回来给她添堵干啥。

不得不说,刘志亮这两年对孙氏的影响挺大,加上没有刘四壮两口子挑事儿,刘二壮和李大丫对孙氏还是挺照顾的,就连刘三壮跟她的关系也缓和了点儿,让孙氏不愿意打破已经平静惯了的生活。

好在刘四壮两口子在学习班里真是吓破胆了,尤其是红小队等于解散了,他们在那里连吃饭都不知道该去找谁,真快去要饭了。所以一进老院,当着看热闹的人就一齐给夏菊花跪下了:“嫂子,我们以前不是人,以后再也不敢了。”

刘志亮也想给夏菊花跪下,被她一把拉住了,对着地上的刘四壮两口子只有一句话:“要不是为了志亮,我不会去接你们两。以后你们心疼儿子,就别给他拖后腿,要是不心疼儿子,我也只能帮他这一回。”

平安庄的人一下子听明白了,夏菊花不是原谅了刘四壮两口子,而是为了刘志亮才把人领回来的。他们就说嘛,队长不是烂好人,就刘四壮两口子这样的,没点原因能领他们回来?

好些人暗下决心,队长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时时看着刘四壮两口子,他们可得替队长把两人给盯住了,要是他们再敢犯老毛病,那就别在平安庄生活了。

不止外人这么想,晚上刘二壮和刘三壮两家人,都来到夏菊花家,不过来了都沉默着,也不说有啥事儿。

夏菊花知道他们不好开口,自己先说了:“志亮是个要强的好孩子,这两年是咋过来的咱们都看在眼里呢。我不想耽误孩子,不想让孩子因为那样的爹娘,一辈子让人低看了。”

刘二壮抬头看了夏菊花一眼,嘴角动了两下终究没说啥。安宝玲是心直口快的人,见二大伯子和自家男人都不说话,她说:

“嫂子,我来也没别的,就是想问问要是申请宅基地的话,多长时间能给批下来。”

夏菊花见刘三壮并不反驳安宝玲的话,反而跟她一样急切的看着自己,就说:“想申请宅基地还不快,不过现在可不是盖房子的好时候。”都快上冻了,盖出来的房子能结实吗?

安宝玲就笑了:“能批下来就行,我是想着冬天事儿少点,能脱点坯就脱点坯,最好把砖和瓦烧出来。”

他们两口子都认干,志/军和志国两儿子也都已经挣工分了,这两年平安庄的工又分一年比一年高,他们想要直接盖瓦房。

刘志双一听就来劲了:“三婶,你要着急就把我脱的土坯先拿去用,我那儿还有打好的瓦片呢,你也都拉去吧,我不着急盖房子。”

被兄弟抢了先的刘志全一听,竟然问起李大丫来:“二婶,你们是不是也想盖瓦房,我那也有脱好的土坯和瓦片,你们拿去使吧。”

夏菊花简直被这两儿子气的哭笑不得,你们就那么不愿意自己出去盖房子吗?

刘二壮也被刘志全的问话搞的脸一红,刚想开口反驳,李大丫说话了:“志全,谢谢你想着二婶,不过我们想春耕后再盖房,一冬天也够你二叔和志福他们脱土坯了。”

得,刘二壮的话彻底被憋回去了,夏菊花只好干笑一下问:“砖瓦好说,木头都准备好了没,那可不好买。”

“要不我咋来找嫂子呢。”安宝玲看都不看刘三壮,直接说:“听说志全他们的木头是小齐帮着张罗的,要是小齐下回再来的话,嫂子你能不能帮我带个话?”

刘志双刚想再开口往出让木头,被亲娘一眼给瞪得不敢吭声了,眼睛却不老实,一个劲的向安宝玲使眼色。

安宝玲觉得好笑,她知道夏菊花想在刘志双结婚的时候,就把两儿子分出去的事儿。结果两儿子土坯也脱了,瓦片也打了,木头也买了,就是不肯去申请宅基地,气的夏菊花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见刘志双又在跟他娘耍心眼,能不乐嘛。

再一想老院里头的乱帐,安宝玲就乐不出来了:都是婆婆带着儿子儿媳妇过日子,一边是儿媳妇们巴不离得越远越好,儿子们默许。一边是儿子想法子不搬,儿媳妇们对婆婆比对亲娘还言听计从,对比太过明显,让人不得不想想为啥。

管他为啥呢,安宝玲都决定了,她以后就当嫂子这样的婆婆,自己有本事挣钱,把养老钱攒足足的,真到动不了那一天,也不会让儿子觉得白伺候自己一回。同时注意不插手儿子儿媳妇咋相处,就不信她的儿子儿媳妇,还会跟自己一样,巴不得离婆婆十里地远。

婆婆没做到嫂子这份上,光嫌乎儿媳妇不孝顺,咋那么大脸呢。

想着心事的安宝玲,被夏菊花一句话点醒了:“志/军他们走的日子虽然没定下来,不过该给孩子准备的东西,你也得准备了。”盖房子是长远规划,可送儿子参军却是眼前的事儿,耽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