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真香(第2/3页)

时砚坐在旁边用小刀削竹片儿,淡淡的应了一声,两孩子便高兴的蹲在旁边帮他递东西,小脸上全是期待。

时砚将一早准备好的彩色纸塞给两人,让他们自个儿剪着玩儿。

背对着的不远处,刘二伯正手舞足蹈开心的像个两百斤的孩子似的,给苗老太和刘二婶说今儿早上开张的情景呢。

刘二伯说的口沫横飞,神情激昂,配合着动作很像个跳大绳的骗子。

听众苗老太和刘二婶的一脸的不信,满脸写着“我就静静听你吹牛”。

刘二婶等人说完,还小声的埋怨了一句:“我说当家的,怎的跟东家出去了一趟,你也学会这一套了,瞧着怪让人心里不踏实的。”

刘二伯觉得冤枉极了,申辩道:“我说的千真万确!你不是也觉得东家的米粉做的好吃吗?怎的就不信他能做好生意呢?”

刘二婶理直气壮道:“是挺好吃的,甚至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的米粉了!可归根究底它不还是一碗米粉吗?

他能变成熊掌吗?

还一碗米粉八两银子,你可悠着点儿吹吧!

咱百安县的米粉多便宜你不知道啊?顿顿吃米粉的人家说到底都不富裕,东家的米粉最后还是要卖给这些不富裕的人的!再好吃也顶多涨上一文钱!

涨多了,那些愿意顿顿吃米粉的人他买不起!

人能买得起的人家,吃点儿啥不好,顿顿吃米粉?这不是有毛病吗?”

刘二伯苦恼的直挠头,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东家他有独门秘方啊,根本不走寻常路,怎么就解释不清楚了呢?

刘二婶放下手里的菜,看了一眼廊下的父子三人,还小声劝呢:“当家的,回头你好好跟东家说说,他手里的绝对是好方子,只要踏踏实实的,日子肯定能过起来!

赶明儿个,你们早些去开店,晚点儿回来,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养家绝对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靠着这门手艺,将来给小宝娶媳妇儿呢!”

刘二伯脑子里顿时又是那一百两银票的身影,怀着只有他一个人能懂的复杂心情,转身收拾明天店里要用的东西去了。

真切的体会了一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不过很快刘二伯就没这种甜蜜的负担了,跟着时砚开店的短短时日,自认为见过了大场面,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老实憨厚的刘二伯了。

家里婆娘不相信他说的一切?

不,不存在的。

不到半月功夫,整个县城无人不知大碗米粉的存在,那可是能叫县太爷家的小公子日日光顾的米粉。

刘公子为了吃一碗米粉冷落盈盈姑娘的事迹早就传的人尽皆知。

家里婆娘就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有的是好管闲事之人将消息往她耳朵里灌。

他刘二从没想过,有朝一日,竟然因为跟着东家卖米粉而得到许多人的尊敬,甚至县令家的小公子出入店铺,都要客气的跟他点头问好。

一时之间,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谁人不想尝尝大碗米粉究竟是何种神仙味道,能将人迷得神魂颠倒,爱米粉不爱美人!

可惜的是,这家店的主人不知怎么想的,每日最多开店一个时辰,做的米粉有数的很,顶多接待十桌客人,卖完就关门,真真是看心情做生意。

随性的很。

“许五啊,说真的,你就不能学学旁人家,给我预定一个位子吗?让我身边的小厮过来取也行啊!

你不知道最近这些日子,我日日这个时辰往你家跑,加上兜里银子花的又快,我爹还以为我又往青楼楚馆跑了。

今儿差点儿就出不了门,要错过这顿了!”

县令公子幸福的揉着肚子,第不知道多少次建议时砚给他单独开个预定。

“十五种口味呢,挨个儿品尝一遍也得半个月时间……”

时砚心说,等眼下十五种口味品尝一遍,后面还有惊喜等着你呢!我想掏空你的钱袋子的决心,是你想象不到的!

为了掏空你钱袋子,我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是你想不到的多!

但嘴上说的是:“既然收了您八两银子,自然要让您感到物有所值,这种米粉还是现吃现煮最妙,火候掌握十分重要,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成。

不能让您八两银子花的不值,也不能砸了我的招牌!”

行吧,要不是整个县城,甚至府城,就时砚做的米粉让他日日都有惊喜,他是不会容忍时砚这些乱七八糟的规矩的。

可谁让现在是卖家市场呢!

起身放下两个碎银角子,刘公子半眯着眼睛,一脸满足的带着几个馋的流口水的下人离开。

时砚目送对方离开,心下感叹:要不是因为这位在这儿如此守规矩,想来暗处有些人早就按捺不住了吧?

一转身,就见同个巷子里的柳先生背着手进来,犹豫半晌,才对时砚道:“来碗小酸辣。”

小酸辣的意思,是五文钱酸辣粉。

按照价格粗暴的把米粉分为上中下三等的办法,只适用于第一日开张那种乱哄哄的场面,自第二日起,店里便换了大中小的说法。

大酸辣并不是大碗酸辣米粉,而是八两银子的酸辣米粉。

时砚请老先生坐,进后厨给上了一碗柳先生往日里吃的中酸辣,第一眼柳先生没瞧出问题,可吃到嘴里他就知道了。

老爷子也是个想得开的,只愣了一下便继续大快朵颐。

自从半月前偶然路过这里,一脚踩进来,荷包干瘪速度一度让他夫人怀疑他在外面养了小的,造成了不大不小的一场家庭矛盾。

半月过去,即使他夫人不说,他也知道不能毫无节制的每日都吃最喜爱的中酸辣了。

不过吃就吃了,一顿两顿的也不是负担不起。

等吃完放下筷子抹抹嘴,老爷子便从荷包里一共掏出十五文交给刘二伯,时砚没让收:“都是一个巷子里的街坊邻居。

听我娘说,我家凤花小时候也是您老人家给启蒙的,请您吃一碗米粉又算得了什么?您千万别跟我客气。”

老爷子见人不收,读书人嘛,也做不来跟人拉扯的举动来,于是转而问时砚:“老夫记得你家两个孩子快到启蒙的年纪了吧?

回头送老夫家里来。”

这老爷子是远近闻名的要求高,收启蒙孩童要五岁往上,还要经过他的考验,能这般说,的确是天大的人情。

可时砚直接摇头:“不瞒您说,我家两孩子还不足三岁呢,晚辈想让他们开开心心的玩儿两年,等能看出性子喜好的时候再说读书的事儿。”

老爷子心下赞赏的同时,又心生犹豫。

时砚便继续道:“既然说到这事儿,晚辈这里便有个请求还望您应允。您也知道晚辈之前是个地里刨食的出身,大字不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