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静待花开(93)(第2/4页)

说着,就拉姜主任的手,“说起来,学医的时间也长!五年本科,三年硕士,完了读个博也是应该的。我也是想看孩子们的意思。要是萧萧想念完书再结婚也行,要是想念书的时候结婚也可以。反正后面的一切琐事,我给兜着呢。就看他们是怎么考虑的了!要是考虑说,年轻点的时候生孩子,精力还充沛,那就早结婚早生孩子。要是觉得会分心,想念完书再生孩子也行,到那时候也就三十多岁,现在三十多岁不算晚,那时候我也不到六十,精力应该还不错……”

姜主任是大夫呀,这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哪个年龄段生孩子会更好,好处有哪些,她比谁都要清楚。

算算年纪,明年七月份本科学历拿到是二十三岁。

二十三到三十岁之间是最佳的生育年龄,而在这个年龄段中,二十五岁是最最佳的。

要是二十三或者是二十四岁结婚,也就是刚好赶上二十五岁生孩子。

一边学习一边度过孩子的哺乳期好呢,还是一边实习一边度过哺乳期好呢?

医学生的实习有多累,见过的都知道。

这么一算,三十岁又结婚又生孩子,又带孩子,又刚好在实习期,而那个时候,自己能退休吗?作为有技术的大夫,退不了的。

那孩子谁帮着带?好似还是婆婆。

她这还没开口说啥事呢,就被说的有点动摇了。

林雨桐不再说这个话题了,反正就是表示很高兴咱们能做亲家。说着,好似才想起来,“难得你这大忙人今儿有空,可巧了!早起一个学生给送了一条三十斤的大花鲢,今儿我给咱做一顿全鱼宴。本来是想等孩子们周末,好给他们做。这次就算了,咱自己吃!”说着就拿手机,“叫我们家金教授喊萧院长一起,今晚上在家吃饭,尝尝我的手艺。”

不由分说拉到厨房去了,真是好大一条鱼,活蹦乱跳的。

姜主任这次可算是见识了一次刀工,那鱼鳞刷刷刷的起下来,放在一边泡着。然后开膛破肚,那个手脚麻利的呀!

她偶尔帮着搭把手,说一些医院的事,只要一说到专业,两人说的特别投契。一边说着,一边忙着。

一条鱼愣是出了十二道菜。

像是鱼鳞,这个洗干净了可以裹着面粉和淀粉油炸的。像是鱼头,做了一道剁椒鱼头,还特意和面了,最后下点扯面,伴着剁椒鱼头的汤汁吃。又像是鱼皮卷,清蒸鱼尾,红烧鱼骨,炒鱼杂,酱烧鱼籽,完了还有一道鱼丸汤。另外,还起了肉出来,搭着其他菜包了一点鱼肉的饺子。

饭菜都上桌了,老萧果然被四爷给拉回来了。

林雨桐又抱了一摊子自家留的葡萄汁,“好酒倒是有,但是我知道,大夫不能喝酒。酒就免了,喝点这个吧。”

鲜红清亮的果汁倒进晶莹的杯子里,满桌的饭菜从餐具到菜品,都极其讲究。

四爷在桌上,就有意无意的透漏一些消息,像是说桐桐退休了,也不清闲。过了今冬,明年春天就该忙了。比如,给孩子的婚房得装修了,就在小区对面,那边两套,想自己住出去住就行。但装修得提前装好。又说林墨和令仪说不想自己住,“那就留家里!”又说给林砚的安排,“在前排又给林砚买好了,人家住过,当婚房的话,还是得另外装修……没这边大,但距离不远,出了门三十米的距离……就怕年轻人忙不过来,住近便点,方便照看……”

没提婚事,但给孩子的安排大致都说了。

老萧就不住的点头,鱼丸倒进嘴里,又弹又好吃,“是啊!年轻人过日子,没人搭把手是真不行!这事业不是被其他事耽搁,就是这生活琐事呀……一言难尽!”

林雨桐就搭话,“那可不!我妈当年为了给我照看孩子,也是早早就退休了。你说我那几年带毕业班,忙成什么样了,要不是我妈和我奶奶我姑姑她们守在边上给我带着,我哪有那精力呀!我是知道没有后顾之忧的好处的,所以呀,一看能提前退,干脆退了算了。到了这会子了,总得有人为孩子退一步,对不?”

对对对!

林雨桐给姜主任夹菜,“尝尝酱鱼籽……”

正说话呢,就听外面有动静。林妈就道,“我听着,像是几个孩子回来了吧。”可不是吗?这四个都回来了。

林雨桐赶紧起身,“今儿怎么这么齐整呀?不是周五呀!”

萧萧就笑,“这不是下雪了么?想吃烤鹿肉了,就跑回来了。”林砚耸了耸鼻子,“这是什么味道这么香?今儿的晚饭够早的呀!”

“是鱼!”令仪把围巾摘下来,换了鞋就先往厨房去,“姥姥姥爷,金叔,我们回来了。今儿吃什么好吃的呢?”

一进去还有别人,她并不是认识。

四爷就笑,“这是萧萧的父母,你叫萧叔和姜姨就好。”又给老萧和姜主任介绍,“这是叶工和王工家的姑娘……”

叶令仪大大方方的问好,赶紧招手叫林墨。

林墨先打了招呼,那边萧萧才把有点吓住的林砚拉过来打招呼。

林砚赶紧过去给萧萧爸妈把饮料添满,也闹不明白这是啥情况。

老林赶紧道,“都洗手吃饭吧,鹿肉以后吃,今儿这菜也不错。赶紧吧!”

林雨桐就起身多扯了些面给煮上,捞出来一大半后,剩下的多煮了一会子,单给令仪一碗,“你别吃那盘的面,用勺子舀点汤汁在碗里拌面吧……”

林妈跟姜主任解释,“这孩子胃不好,吃点硬的就不好消化。”

萧萧不看她爸妈的脸色,她是真饿了,觉得饺子好吃,马上拿着筷子就吃。林雨桐又给拿小碟子倒了酱油给萧萧,萧萧就乐,“谢谢阿姨。”

姜主任当然知道,自家这孩子,吃饺子不要醋,只蘸酱油。

林雨桐转身要去厨房拿蒜,令仪自己去来,“您坐吧,我知道在哪。”

萧萧做在外围,进出不方便,只得喊:“令仪姐,你再给我拿一份糖蒜。”

好!

然后令仪不光拿了蒜和糖蒜,瞧见冰箱里还有中午剩下的半盘子糖醋藕片,也一并端出来了,“学校食堂的太酸了,没家里这个好吃。”

“那你埋在面里,等不凉了再吃。”

令仪应着,又问萧萧,“你要吗?”

萧萧扒拉了三分之一,搭着饺子一起吃。

令仪又进去,端了两份泡菜出来,分两头摆着,招呼姜主任,“阿姨,吃面条的时候您搭着这个小菜,特别好吃。”

姜主任应承着,心说,这萧萧就不是个不认生的,谁知道这个姑娘更不认生。

老萧哪里看不出来,这是常进常出的,都习惯了。也是这家里的家风开明,长辈是真疼爱,孩子回来才会这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