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客从何来(82)(第2/5页)

楚氏赶紧拿帕子擦了眼泪,“男人家,本也该志在四方。我爹当年做生意,东南西北的,哪里没去过?若是不在外闯荡,哪里来的楚家现在的家业。”

金老二认真的看了楚氏一眼,垂下眼睑:“有件事,我一直没下定决定。你既然觉得该奔着前程去,那我问你,我若是去边关,一年回不了两次,你可愿意……”

去边关?

去边关做什么?打仗是要死人的。

“也不一定打仗,如果去,只怕是粮草一道儿上的差事,八成是钱粮官……”金老二问她,“你可愿意?你若是愿意,我去求求老四便是了。据说他进出御前极为方便,只要所求不大,这点事还是能成的。”

楚氏眼睛一亮,马上起身了,“我听我爹说过,钱粮官,这可是个肥差!”

金老二眼睛微微一眯,“觉得好呀?”

“自然是好了!”楚氏忙不迭的点头,“不过你还是不要在钱上贪图,如此才能长久。”

金老二心里舒了一口气,缓缓的点头,“但就是我这一走,一年半年的回来不了一次。边关不许带家眷的,你就得留在家里,你可乐意?”

楚氏张大了嘴巴,“只要不是南边或是营州那边,也不至于一年半年不回来吧?”

“那你的意思,像是西北凉州这样的地方,就能去?”

自然!来去快马也就五六天的时间,有什么不能去的。请半月的假,都能回来转一圈,住几天,有什么不合适的?

楚氏大喜,男人能说出这个话来,八成是已经有谱了吧。她忙喊着摆饭,“也不知道几时能说定……”

快!很快!

老二沉默的吃饭,没再言语。这个位置本来是留给老大的,年前从燕京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了的。但是大嫂那边有孕了,看大哥的意思,怕是跟大嫂说了几次,那边都没应下来。既然如此,那倒不如自己去吧。

自己这边……挂碍少!

林雨桐一起来就收到两份早饭,是大房和二房送来的。大房是豆腐脑,油饼子,听着自家这边起了,才叫人炸的,送过来还烫手。林雨桐叫嬷嬷把三房带来的拿下去分了,她跟四爷两人就着油饼吃了豆腐脑,再来一碗浓浓的豆浆,饱了。

送来东西的时候林雨桐没多想,可饭才吃完,王氏就过来了。林雨桐心里一跳,这个时候上门,必是有所求吧。

却不想,王氏上门只求不叫把金老大给安排的太远,“我是在边关长大的,受够了边关的苦,就想过点太平日子。弟妹,不怕你笑话,我不求你大哥高官厚禄,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就行。哪怕是回老家守着住宅去,我也没有怨言。至于钱粮官,这个我知道,责任大,风险也大……我跟着担惊受怕的……”

懂了!

林雨桐一点都没犹豫就给应下了,这事怎么也得两厢情愿。

西北要抽调将领去各地,从下面提拔一拨是必然的。可这些人认的永远是主官,其他人就隔着点什么。就像是蒋平对孙安平负责,但蒋平的下属,一定先执行蒋平的命令。

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安插几个不打眼,但却有绝对可靠的人进去。钱粮官,管的可就多了。守着这个地方,西北军到底有多少人,谁跟谁亲近,谁是谁的人一目了然。

四爷在金家年前离开燕京的时候,将这事跟其他三兄弟说了。意思是想叫老大去的。

但其实换个人也行。

金家要是没人,换林家的人也行。林家家族大,这都不叫事。

把王氏打发了,却没想到老二找四爷了,还是为了这个事的。

老二主动说要去,那就去吧。主要就是不能带家眷,而家里只大房眼看有孩子了,这生个孩子,夫妻关系稳定。等过两年,孩子大点了,职位升一升,家眷跟过去也可以。主要是考虑能兼顾家庭的事。

但王氏不想去,也不想叫男人去。

那就换人好了。

对四爷和桐桐来说,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没吊着人,事情也不大,事给定下来就完了。也是,一个个大男人,一天天的没正事干,也不是个事。

凉州就叫老二去,至于老大,给安排去工部了。皇宫要修建,大大小小的事务需要的人多了去了。安插个人,简单的很。这个活想干多久都行,皇宫要有规模,那当真得是一年一年,一代两代三代不停的去修缮。要体面也算体面,要油水,小油水还是有一些的。轻省不说,各种各样的人多能结交一样。也是个好去处!

老三属于大大咧咧的,像是得用心眼的地方不能去,四爷给安排在了城外的马场。那马场规模不大,但是京城里若是有旨意外出,有谁有公职外出,非从马场提马不可。再回来还得交马,算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信息汇聚地。

四爷叮嘱老三,“不要吝惜银钱,交好进进出出的人,甚至往里搭些钱也无碍。每月我补贴你一份。”

金家人没多想,以为是给林家干活呢。

毕竟嘛,公主继位总比那嗣子一家继位要好的多。这钱他们也认为是林家给补贴的。

老三咧嘴一笑:“你放心,你三哥心里有数着呢,回头再挑几个机灵的小子跟着我,来来回回的,传消息方便。”

至于金泰安,“您去神策军。”

神策军?没听过。

“正准备筹建,非亲信不能入。”四爷就道,“别的您做不了,司库得您去。”

司库,管着军械和甲胄,这些东西的消耗和去向能说明很多问题。

明白了,意思是别急着寻求什么高官厚禄,在要紧的地方扎下根,才是顶顶重要的。

周氏竖着耳朵听那边的动静呢,一听这人人都有了差事,自家老四呢?想问吧,见老四媳妇拿着酸黄瓜吃的咔嚓咔嚓的,她心里一动,低声问:“有了?”

林雨桐:“……”看了看酸黄瓜,这是最近在路上颠簸的,就觉得吃这个咋这么对味呢。

这是王氏今儿带过来的。说起这个,她才想起来,“大嫂,还有吗?要是还有,再给我两罐子。”

别的没有,这个还没有吗?

“还有七八罐呢,喜欢都给你也成。”王氏心里喜欢,男人天天能回家,如今在长安离娘家也近便,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她心里感激,立马就要叫人去取。

“就两罐子,我往行营里带的,要是吃的好,我再来要。”

妯娌俩说话一打岔,又是要送到御前的,那这是大事,一会子把那个话题给忘了。周氏还问:“要不要换个罐子……”

不用!这就行,换来换去的,泡的菜容易坏。

结果林雨桐还没把东西送去了,行营那边就递了信儿了,叫四爷和桐桐进宫,说是吃顿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