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客从何来(80)(第3/4页)

孙安平一口肉一口汤,再来口泡好的饼子,塞一口蒜,觉得不够味,再浇上一勺牛油辣子,瞥见一个个看笑话的脸,立马指着他乖孙女剥出来的蒜,赏赐给诸位大人。

这些大人都是出自文风鼎盛的江南,那吃穿用度相当讲究的。对于生蒜这种东西更是深恶痛绝,然而这是赏下来的呀,一个个的捏着鼻子认了。

孙安平要是狗屎运坐在那把椅子上,照着这些大人们的嘴皮子,逼着吃蒜这一条能骂他三天不带重样的。

狗怂货!娘希匹!吃的人两眼泪娃娃,嘴巴嘻哈的都够喘气似得。

孙安平还推销呢,“这玩意是越吃越香,越吃越上瘾。”然后才回自家孙女的话,“都上燕京了!好啊!好啊!新潮新气象,百姓带着朝圣的心来了,燕京府尹的责任大呀,得保证安全,得保证这么多人进来,啥玩意供应的上不算,还得尽量不能叫哄抬物价。至于说抢女婿嘛,这还真说不准!前朝说的那个不叫婚嫁,这完全是瞎胡闹!如今,这都是带着闺女备嫁的吧!好好好!今年冬天喜事多呀!”

至于说不打算纳妃这事,这只能跟自家闺女两人说。其他人包括女婿都不行。

他得看看,再看看。

林雨桐眨了眨眼,啥意思呀!老人家还当真是人老心不老?

她对这个没兴趣,把眼睛放在后宫是非常愚蠢的事。林雨桐说的不是这个,这会子她挨着老头儿坐了,扒拉着碗里的羊杂,说家里的事,“……姻亲家都有带着姑娘上门的,我问我娘带着这些姑娘来干啥的,我娘说这都是没出息没见识的人家,不用理会。我再问了,我娘就说是送姑娘来做妾的。我听了特不是滋味,疼闺女咋能这么办呢?我觉得,这是庙学坤部的讲学没做到位,外祖父应该跟老娘娘提一提,这不是该老娘娘管的事吗?”

众人咀嚼的动作都顿了顿,一时间都分不清这位郡主是真傻还是假傻。

这要是真傻,那这可是个大杀器,两句话把女学给坑死了。

这要是假傻,那就不得不说,人家这段位还是高的,不仅把庙学给坑的陷泥潭了,还把她自己从庙学的出身上给摘出来了。

是的!叫庙学去管这个事,当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人各有志,对吧!别管啥年月,女人依附男人,弱者依附强者,这是自然法则,也是人性使然。你非得去约束这个东西,不招骂才见鬼了。

可要真去说了,庙学能不管吗?这是给你们机会叫你参与教化人心,多大的托付,你不干?你不干以后可就没你的事了,别管我有事不喊你。

用一个大麻烦,把坤部给拖住了。当然了,也许对方乐意呢,对吧!

但不得不说,这个手段高明。

孙安平没言语,倒是朝四爷那边看了一眼:当真是瞧了,自家这孙女婿今儿刚跟自己出了个主意,跟桐儿提的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爷建议什么呢?

四爷建议说,关于长安城的修整建造,提议由从庙学抽调人手。然后关于各地的水利兴建、矿产的开发,包括地图的完善等等等等,都可以依仗庙学乾部,甚至提议叫孙重山那个嗣孙参与其中。

这些东西要紧吗?

很要紧!

事关百姓民生。

但对于朝局影响大吗?人家只是干活的,活干好了给赏就行,多高的荣誉都给,这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册封几个爵位都是小意思。但这不牵扯朝局。

这其实是在朝堂和庙学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主意他是越品越有滋味,越想越觉得自己是找到了天庙的正确使用方法。

他觉得只要乾部的事情解决的,坤部麻烦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毕竟,女人嘛,做到谢流云和归云那种程度的,当真是百年也不遇几个的。归云距离远,只要在她有需要的时候边关予以配合,给予她一些帮助,这就可以了。至于说谢流云,将其当做谋士用,未尝不可。他在军营里能容的下白面书生做军师,就能容的下内阁里出一个女子阁臣。可谁知道桐儿来说了这个主意!

好好好!妙妙妙!

教化天下女子,这才是根本!

教化成了,这是好事呀!女子孕育后代,教养后代,一个有能为有见识的母亲,就能养出不一样的子民。

教化不成,这也是好事!庙学自己把自己给玩脱了,自己省心了。

哪怕是教化的半成半不成,难道有多大的坏处?一样没有。这就跟撒种子似得,种子撒下去,肥沃的地上长的壮硕些能有些收成,贫瘠的地上没收成。但不管收了多少,但这总比叫地荒着好!这就跟种地一样嘛,多养些时候,许是地就养肥了呢。庙学教化之功,许是不在当下,许是百年之后,甚至许多更多的时间被人接受,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只有利的。

他从不小看女人,这世上除了男人便是女人,将女人当成和男人一样的人,国家财富就多出一倍。只是,他接受了还不行,现在的世情难容,且短时间内,推不动此事,才不得不限制甚至于将来将庙学束之高阁。这是不得不做的选择,抛弃它,不是它不好,而是不适合。在上面,他脑子清楚的很。

如今,越发品出点味儿了。果然治国跟打仗是一样的!只要计谋用的好,敌人也能用来跟自己打配合。对庙学也是如此,哪里会没用呢?端看怎么用了!束之高阁,确实可惜!

老头儿一个人思量的出神,林嘉锦却是看看女婿又看看闺女。问女婿的话是自家那位老岳父临时起意的,并不曾给对方时间准备。难道女婿回家后啥都得跟自家闺女汇报?

真没有!四爷其实是有汇报的习惯的,但那边晚上,在宫里多喝了点,回去就醉了,然后就忘了。这种事两人也不用商量吧,难道不该是这种思路吗?

不是这种思路才奇怪呢好吗?

这个发现,叫林嘉锦当天回去之后就看着小儿子跟孙氏商量大儿子的事,“不管哪个儿子,都不要往那条路上引。”

什么?

孙氏一时没明白这个话。

林嘉锦认真的看孙氏,“权儿的性子不适合那个位子!”

我知道!

孙氏看向小儿子,这个还小,看不出什么来。

“对!正因为还小,所以,不能去引导。”林嘉锦摸摸小儿子的脑袋,“桐儿那边许是最合适。”

说这个太早!

林嘉锦却严肃,“便是选儿子,也必是选桐儿的孩子。”

这么笃定!

林嘉锦点头,“我笃定。一个站在权利中心打太极人,你觉得养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孙氏久久不语。

林嘉锦叹气,“我不适合,我有谋而无断,擅行而不擅言。你手段不缺,可性情却硬。看着柔和,可碰着却邦邦硬。宁肯直中取,不肯曲中求,坐在那个位子上,那就不算是优点。在这一点上,你甚至不如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