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朱元璋重返大明后26(第2/2页)

从前的剽勇汉子只剩了一把骨头,身形瘦削,面颊凹陷。

听于谦说他可以离开此处,袁彬眼底不禁闪现出一抹光亮,再听闻皇帝对朱祁镇的处置之后,那点光亮便慢慢黯淡了下去。

“陛下他,也是情非得已……”

他勉强为朱祁镇辩解。

于谦摇头道:“这大明和大明的军民,却为这情非得已付出了太过惨痛的代价!”

他瞧不起朱祁镇,却由衷敬慕袁彬:“袁大人,陛下下令为你加官进爵,又厚赐了你的家人,走吧,随我一起离开此处。”

袁彬惘然出神,良久之后,轻轻摇头:“昔日在瓦剌之时,我不曾负太上皇,今朝得了富贵,又岂可负他?愿与太上皇同生共死!”

他一掀衣摆,面朝皇宫而跪,叩首道:“陛下加恩,是袁彬之福,只是袁彬不识抬举,不能为陛下尽忠效命了!”

于谦为之动容:“又何必如此?!”

袁彬起身道:“当日卫国公戍守北京城时,心里边作何计较?”

于谦听得神色一凛,敛衣向他一礼,遂不再劝,郑重向袁彬辞别,动身回宫复命。

朱元璋听完之后默然良久,不为朱祁镇,而是为了袁彬。

“倒真是条汉子,只可惜跟了朱祁镇,却不知前生袁彬追随朱祁镇回京之后被人诬陷下狱,酷刑拷打,朱祁镇却置之不理时,他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嬴政不禁叹了一声:“忠臣不遇明主,以至于明珠蒙尘。”

高祖与李世民也叹了几声可惜。

只有刘彻咂舌道:“同生共死,不离不弃,这就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爱吗?!”

朱元璋:“……”

皇帝们:“……”

朱元璋:“滚!”

……

皇太后卸去钗环,脱簪待罪,准备亲去奉天殿哭跪,哪知道还没出门,便被人堵在了殿中,不得离开。

蔺皇后带了一众女官、宫人前去,衣着并不华贵,容貌也不十分出挑,周身气度却分外雍容,庄重端方,向皇太后行礼之后,又转向皇太后身边的侍从宫人,不怒而威:“皇太后是宣宗皇帝的妻室,大明朝的皇太后,尔等究竟是如何侍奉的,竟叫她老人家如此衣衫单薄,装束简素?若是传将出去,倒以为是陛下不孝,坏了天子圣明!”

说话间的功夫,便发落了皇太后身边亲信侍从。

皇太后如何不知那夫妻俩是携手合作,共同剪除自己的力量,脸色煞白,怀恨道:“皇后这是何意?难道是要囚禁哀家吗?!”

“臣妾不敢。”

蔺皇后落落大方的行个礼,又道:“只是太后为不孝之子伤神,损了贵体,须得好生将养才是,近来还是不要出门了。”最后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皇太后眼见着身边人被带走,激怒之下,嘴唇都在颤抖,快步追了出去,便见宫门被一群健壮仆婢把守,名为顾看,实则监控,一时心灰意冷,伏地大哭。

蔺皇后回来奉天殿,又劝丈夫:“朱祁镇罪在不赦,杀了也便杀了,只是皇太后毕竟是宣宗皇帝之妻,不好乱来……”

朱元璋眉毛一竖:“朕非杀此老妇不可!”

“陛下!”蔺皇后柔声劝慰:“我知道你打心眼里看不惯朱祁镇母子二人的言行举止,但是有些时候,做事不能只图一时爽快。你身为天子,却废黜天子名位,将他扒皮揎草,损毁的不仅仅是朱祁镇的声名和性命,也是天子的威名,若是皇太后再出了什么意外,如何对天下交代?”

朱元璋活了几辈子,早看开了:“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朕既掌权,没由得出不了这口恶气,至于死后之事,儿孙若是英明,自当是好,若是混账,被人砍了脑袋也是活该!”

蔺皇后面有薄怒:“陛下!”

她坐在一边,神情肃穆,眼睛一眨不眨的瞪着他。

朱元璋见她真生气了,不禁面露悻悻,踌躇良久,终于怏怏不乐道:“那,那就先不杀了。”

蔺皇后这才转怒为喜。

朱元璋处理完奏折之后,神情带着点委屈,惘然的出了会儿神,又开始写日记,字数不多,只寥寥数字而已,若干年之后,这本日记被后世考古发现,引起了很大轰动。

……

十二月二十一日。

朕忍那母子二人久矣,必杀之!

……

十二月二十三日。

朱祁镇被扒掉皮,填上草挂到太庙去了。

哦,快乐!

……

十二月三十日。

过年。

吃完年夜饭之后悄悄试探了皇后一下,还是不准我杀皇太后。

我的快乐没有了!

……

一月初一。

又是想杀皇太后的一天。

但是皇后劝我。

不想惹她生气,再忍忍。

……

一月十九。

皇太后往外送衣带诏,被锦衣卫发现。

终于找到理由杀她啦!

皇后没法儿再劝我啦!

一整年的快乐!!!

……

一月二十。

皇太后终于死啦!

上吊死的。

听说死前直着脖子骂了我一宿,说做了鬼也不放过我。

盯着行刑的内监有些害怕,说她死不瞑目,咽气后脖子伸的比寻常人长一倍。

哦豁!

我说,这不是双倍的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