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2页)

“娘娘,您这话说得,嫔妾哪是那么不懂事的人?”檀雅跟宣太妃抱怨完,立即语调一转,冲柔太妃得意地挑眉,“苏姐姐,且说让不让我嘛。”

柔太妃嫌弃极了,“我这辈子遇着一个你,再不想遇到下一个了。”

檀雅瞧见她不情不愿地起身,嘚瑟不已,“苏姐姐可没运气再遇见下一个。”

柔太妃瞪她,转身回去取宫扇。

宣太妃无奈地笑,“你这爱招惹人,逗人玩儿的毛病,总也改不了。”

檀雅翘起嘴角,“谁让嫔妾遇见一个嘴硬心软的您呢。”

柔太妃再出来时,便瞧见宣太妃又睡着了,佟佳皇贵太妃坐在那儿也是双眼微阖的模样,唯有定太妃,闭着眼手上还拨弄着佛珠。

檀雅先抱宣太妃回室内躺下睡,然后回来继续挖坑栽花,而没有宣太妃在这儿瞅着,柔太妃也没罢工,有一下没一下地扇风。

她根本没对准人,檀雅鉴于这样的时节确实不适合打扇子,便也没试图提醒,专心劳作。

佟佳皇贵太妃在宣太妃睡着后,和定太妃又说了会儿话,便先行离开。

提前培育的花,比往年咸福宫和安寿宫的花开得更早,一进六月,大部分蔷薇全都绽放,那味道与当年咸福宫一到夏日就四处飘散的香气一丝不差,却又感觉好像哪里还是变了许多。

胤祜六月初抽空来畅春园拜见了一次,茉雅奇随行,两人还将他们的小儿子弘旼一起带过来。

民间常说小孩子看着老人笑,是大吉,而弘旼一见到宣太妃便哇哇大哭,可据茉雅奇所说,弘旼是个爱笑的孩子,平素并不爱哭。

偏偏宣太妃不以为意,还让檀雅抱孩子去外头玩儿,不必拘在她身边。

说来也奇怪,檀雅也是头一遭见到这个小孙子,她一挡住宣太妃,冲着小娃娃伸手,弘旼藕节似的小胳膊立即伸向檀雅,到她怀里便紧紧圈着她的脖子。

祖孙俩坐在院子里,偶尔有蝴蝶寻着香气儿飞来,弘旼圆溜溜的眼睛便紧紧盯着,还“嗯嗯啊啊”地伸手要抓。

约莫两刻钟左右,檀雅抱着小弘旼院内院外的追蝴蝶,众人从宣太妃寝居中出来,茉雅奇陪定太妃和柔太妃出去散步,胤祜则是停在祖孙俩旁边儿说话。

胤祜说御驾回京没多久,准噶尔部便送来贺礼并且提出想要议和,求以荣城西侧山脉为界,重修旧好,日后相安无事。

若非必要,谁也不想打仗,更重要的是大清如今需要休养生息,是以新帝口头上应允,不过并未撤回以荣城为中心、位于准噶尔部各地的驻兵。

荣乐长公主正是因为要坐镇荣城,得新帝之令,这才没能回京为先帝奔丧。

“除非准噶尔部真的安分下来,否则大清和准噶尔部必定还有一场战事。”胤祜嘴角泛起无奈,“以荣城如今的情况,宣额娘若是……额乐恐怕也不能回来。”

檀雅不在意地摇头:“宣太妃不会在意,你知道的,她一向以额乐为傲,十分高兴她能在蒙古走出一条远别于其他抚蒙公主的路。”

“与额乐一比,儿子实在平庸。”

檀雅皱眉斥道:“你若如此想,才是有负你宣额娘的教导。”

胤祜苦笑,“儿子并非妄自菲薄,只是近来皇上对朝中官员多有升调,内务府官员亦是,儿子这里,也颇受掣肘。”

檀雅并未立即评价,反而问道:“你皇兄呢?怎未见他?”

“八哥重病,九哥十哥身体也都不好了,四哥感慨良多,想要亲送一程。”

他们几位若走了,圣祖之子便又没了几位,经历过当年九龙夺嫡的圣祖之子就只剩下履亲王胤裪和十四子胤褆,那些年的风云变幻,注定只能留存于史书和传说之中,引人猜测。

檀雅叹了一声,问:“你皇兄可对新帝如此说过什么吗?”

胤祜摇头,“四哥只字未提。”

“胤祜,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满朝皆知的事。咱们当年不知道,现在却是已经明白,你皇兄那般信任你,未尝不是因为你们之间的联系。”

檀雅伸手扶住小胖子的背,以免他栽倒,然后才继续道:“新帝若更信任自己的亲信,也是常事。”

胤祜点头,“儿子知道,亦准备好急流勇退,无论将来在何处任职,也都会尽心尽力,只是难免失意罢了。”

“胤祜你始终保有赤子之心,额娘其实一直引以为傲。”檀雅目光温柔,“你做的事从来就不平庸。”

胤祜深呼吸,释然一笑,“四哥的遗愿有出使西洋,若真有机会,儿子还是想再去一次的。”

檀雅鼓励:“你想去便努力争取,额娘们不是你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