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出院的第五天,家里来了复健医师,因地制宜地对李贤因进行一些简单复健,他不可能一直坐轮椅,要有得选择,没多少人会想拥有残疾标签。

可事实上,复健的难度比所有人想得都要大,以至于家里的气氛都跟着紧张起来。

李贤因的腿部伤势听起来没有希澈那么多,也没那么严重,至少他没有粉碎性骨折,大部分物理伤势在“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范畴内,打上石膏养着是能养好的。

可在车祸后的那场手术结束时,当时的主治医生也明确向金女士传达过他的大腿腿骨位置有明显神经损伤的事实,而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说不准会不会影响到他之后的行走和生活。

现在证明,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专门被清空了家具和杂物的房间里,李贤因满头大汗地拄着拐杖,脑子里想迈左腿,身体却不听指挥,尝试着往前伸的只有小腿,从大腿上传出来的感知非常弱,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微弱地颤抖着,完全无法按照心意做动作。

不信邪的李贤因咬着牙用上自己全部的力气,可换来的结果只是身体陡然失去平衡,拐杖一歪,差点往前摔个脸着地。

好在两边的复健助理眼疾手快,迅速扶住了他,其中一个还用沾湿的手帕给他擦了擦汗,可不管怎么擦,只要还站立着,李贤因脸上的虚汗就会不停地冒出来,时间一长,整件棉质T恤几乎就和泡在汗水中没什么区别。

金女士本来还在一边打算围观他的整个复健过程,才看到一半,就因为儿子过于痛苦的表情而面色惨白,最后按奈不住率先离开。

重伤后的复健本来就非常折磨人,何况李贤因身上还有一些阻碍康复的额外因素,整个疗程肯定会被拉长很多,需要病患意志力足够坚定,否则复健中途心态崩溃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之于家人、特别是父母来说,看到孩子每天都要忍受着无力感、艰难地重新创造与身体的联系,完全不难受的都是少数,复健师一开始就不建议金女士在一边旁观,可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家里无所事事的金女士不放心,非要来看看复健流程具体是怎样的。

结果就是被某些过于冲击的场面劝退了。

第一天的复健持续两个小时,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李贤因坐在轮椅上,甚至产生了些微眩晕感,明显用力加疲劳过度的症状。

尽管两个小时间他连房间直径的一个来回都没走到,力气倒真是没少出。

在家里的复健只是初步唤醒身体以往的肌肉记忆,处于能恢复多少就是多少的阶段,之后还是会去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如果神经损伤对腿部行走能力影响过大,没准还得上专门的复健仪器,以缓慢清除治疗时的阻碍。

李贤因只能祈祷现如今的糟糕状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真要用仪器的话,事情就比较麻烦了。

不过尽管情况不乐观,他目前的心态却还算不错,至少比满脸担忧的金女士要好得多,甚至还能以此为话题点开金女士玩笑,尽管因为求生欲强烈,没有把那句“皇帝不急太监急”说出口,但意思是差不多的。

他想让母亲放松一些,从他出院前的拍片结果来看,腿部恢复的状况已经算很好了,没必要那么担心,总归是不可能走不了路的,就是复健时间稍长一些而已。

emmm……可能走路姿势和速度也会和以前有点不一样?

然而事实证明李贤因的求生欲还不够强烈,他就不该开那个玩笑,尽管用词比较委婉,最后依旧被现如今神经敏.感的金女士呵斥了个狗血淋头,连当天的下午茶点心都被借机取消了,简直惨兮兮。

没有了点心,李贤因连后院都懒得去了,干脆要了壶热茶,缩在自己的房间里查看斯坦利和吴智彬从华夏发过来的日常事务流水账以及各类工作报表。

两个人此次去华夏,主要兼顾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股市,另一个就是倒买.倒卖房地产相关。

华夏的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都不能用高速发展来形容了,完全是坐火箭式增长,十月份拿到手的地皮,等到十一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价格,到时候再往外一卖,凭空爆赚一两成的利润。

吴智彬此次前去,除了协助斯坦利之外,另一部分任务就是收购一家华夏本地房地产企业,然后在李贤因提前划给他的地块图集上进行买卖活动,因为没有给他设定盈利目标,买入卖出的具体价格都由吴智彬自己决定。

最后要是亏本了,只要不是大亏,李贤因也都能接受,毕竟培养人才嘛,怎么可能在一开始就不允许人家犯错——虽然在这种状况下亏本也挺困难就是了。

其实房地产相关的事务可以交给金桢京,但那会导致金桢京手里的权利在未来无限膨胀,毕竟华夏的房地产行业在金融危机之后还有一波巨大的上浮空间,李贤因私心里并不想把有关华夏地区的房地产业务交到金桢京手上。

这和金桢京的国籍有关,也和他与三星物产的恩怨有关。

总之,华夏地产这块儿业务他会交给野心没那么强的吴智彬,只要帮着给制定一个未来几年的大方针,以他首席助理的心细程度,现在稍微锻炼一下以后上任也不至于被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办法再兼顾助理的职责,而一个靠谱的助理往往很难找。

除了吴智彬,同行的斯坦利则在抵达华夏的第二天就按照李贤因的要求,用融资当地金融机构的方式,以机构的名义购入大批量的股票。

国内的股票市场和很多国家与地区的运行方式都不太一样,因为体.制问题,存在着暗中操作的可能,二级市场的涨跌幅度有时候也很迷,如果不是熟知某些神股的运行路线,李贤因着实不敢轻易下场。

也因为目前国内的股市有点乱,他也不敢堂而皇之地用外国籍身份介入,被某些有权利的人盯上,暗中下手薅羊毛薅到死的概率并不低。

目前两方进展都很好,当然房地产方面的进度要更慢一下,还停留在询价阶段,目前没有创造出太大价值,股市交易更灵活,短短半个月就能掀起足够大的风浪了,毕竟斯坦斯手上掌握的资金并不算少,而在赚大于赔的情况下,他手里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李贤因对两人的工作效率相当满意,只是斯坦利额外在日常流水中提过一嘴,由于他的投资回报率很高,似乎有很多金融人士觉得他有渠道获得内部消息,纷纷发出邀请,希望能与他共进晚餐,好套取相关情.报,实现“有钱一起赚”的目的。

他们好像都忽略了斯坦利所操作的金融机构其实也有亏损的时候,只是亏的金额较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