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3页)

土豆产量大,除去用来做种子的,还剩下不少,顾励便让李棠安排,把土豆发给各地的宗亲皇室,让他们也尝一尝土豆。

放在近代,君主给宗亲臣子送土豆,或许会有些荒诞可笑,可土豆价格尚且十分昂贵的大楚,皇室们收到了陛下送来的土豆,各个都感激不已,又回了许多地方上的特产,送进宫里孝敬。

顾励在《大楚晨报》上对分发土豆做种一事做了一番宣传,鼓励没有领到土豆的农人们来京城报案,再加上牛种案余威尤烈,地方上的官员们不敢私扣土豆,可想到这土豆在北直隶南直隶一带可是卖出了天价,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得上的东西,居然要白白送给老百姓们,有人称赞陛下贤明,自然也有人感到肉疼。

老百姓们听说官府居然免费发土豆种子,不敢相信,待看到那黄灿灿的土豆果真免费相送,也不要求将收成上缴分毫,个个都高兴坏了。

只不过虽然大家都领到了不要钱的土豆,可也不是所有人都把土豆留来做种子。因这土豆价格昂贵,也有农人把土豆出售换钱的。

这种情况,顾励早便料到了。这其实无所谓,只要有三分之一来种植土豆,便可让全国的百姓们吃饱,而随着土豆的产量上去,价格会逐渐降下来,来年若是农人想种土豆,买种子也花不了多少钱。

只是有一种情况,顾励没有料到。

民间居然有百姓给他立了生祠,在这京城外的山上就有一座。顾励偷偷带着谢莲和小谭出去看过,别说,香火还挺旺的。只不过案上只供奉土豆,是不是有点浪费了?

顾励悄悄站在一边,听百姓们聊天,无非是今年风调雨顺,土豆好养活,定然是个丰年,都是多亏了陛下……

顾励正准备人回去,就看见一人布巾襕衫,做文士打扮,带着两个小童,挎着篮子进了祠里。

这人居然是崔尚书。

顾励:……

顾励不禁好奇,崔尚书跑这儿来干嘛呢?

他躲在一边偷看,就见崔尚书取过书童挎着的篮子,拿出一碟土豆,供奉在案上,又取出一把香,点燃了,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也插在香炉里。

一小书童笑道:“老爷,您进了宫就能见到陛下,何不把这些土豆送进宫去?送给这泥塑木雕有什么用?”

崔释啐道:“勿要亵渎神灵!神灵感受到了老夫的诚心,自然就会保佑陛下!”

顾励哭笑不得,崔尚书您的一番良苦用心我是感受到了,可是你到我的生祠来求别的神灵保佑我,这是不是不太对啊?而且朝廷干部,能不能不要搞这种封建迷信啊!

唉,八卦小能手穆丞相,养生达人杨司马,再加上一个封建迷信崔尚书,都可以斗地主了。

小童吐了吐舌头。另一名小童子摇头晃脑,说:“明月,你才刚来,不懂的。咱们老爷求神拜佛可灵验啦!老爷参加科举前拜了佛,当年便高中一甲!老爷赈灾前拜佛,果然一切顺利。上次老爷被弹劾,在家里的佛堂拜过,很快就平安无事了!”

崔释捋了捋胡子,得意微笑,说道:“都是因为老夫心地虔诚,感动了上天。唉,陛下身体弱,又一直无所出,老夫今日就求菩萨,保佑咱们陛下身体强健,长命百岁,多子多孙。你们俩也来跪下,多给菩萨娘娘磕几个头。”

顾励失笑,心想身体强健,长命百岁倒是可以,多子多孙就不必了吧。他有一个贞儿,就已经让奉奉大为光火了,若是再来几个孩子,奉奉还不得把他的干清宫掀了啊。

想到陈奉,他的心情一瞬间黯然失色。

都过了两个多月了,也不知那小狐狸到了哪儿,这一路是否顺利。

陈奉已经到了古里。

这地方十分炎热,入目皆是高鼻深目,皮肤金棕色的人种,间或也能看见金发碧眼的异域人种。

不……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他们才是异域之人吧。

这地方,在唐朝叫做天竺,玄奘法师取经回来后,便称此地为印度。

原来,不知不觉,已经离开大楚这么远了。

目下,陈奉正烦恼着的,是另外一件事。

就在三天前,他们的船登上古里的口岸,原是打算在这里换了蔬菜食水,修整两天,便继续上路。

可没想到,城中居然爆发了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