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圣娶亲(吕靖宇,他曾经真的做过首)(第3/5页)

天太热,喝不了热水,小狼和圆圆的水杯都湃在冰箱里,把水杯拿出来,拿帕子抹干净,小狼的放到他的背包里,圆圆的,则是挂在自己脖子上。

收拾好,他才说:“阎胜男,你还想不想我送你去练琴,赶紧走啦。”

圆圆这才恋恋不舍的回头,出了门,外面是一辆擦的蹭亮的小电驴。

这也是圆圆每天要练琴时,小旺接送她的工具。

仨孩子挤上小电驴,先把小狼扔靶场,再送圆圆,小旺骑着小电驴走了。

陈美兰出门,看太阳晒的厉害,打把伞,步行着,也去上班了。

阎肇是第三天晚上回来的,当然,一回来就给陈美兰打电话,说自己前几天是为了取证,临时去了趟福建,一直在忙,而现在,他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就又得说一说国际废料的事情了。

虽说扼制了源头,但最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国际废料中有一大批核废料。

接手的人不知道那是啥东西,裸手接触,还埋在了沿海一带,就那么挖坑浅埋的,埋在一个村子里,这都过了半年了,直到填埋废料的那个村子里,十几个人同时患癌,好多人不明原因的出血,咳血,大家发现不对劲,这才上报公安部,让去现场调查的。

这就是很让人头痛的事了,核废料,偷渡进来,那帮黑心商人拿个几万块的报酬,现在国家要掩埋它,得花几十上百万。

但这还不算最叫人头痛的,更叫人头痛的是,有一大批跟核废料一起运输进国门的,沾染了辐射的黑柴油,早已不知了去向。

带着放射性的黑柴油,谁用谁得病!

阎肇去福建,就是为了这件事。

不过这是他的工作,不属于跟陈美兰交流的范畴。

而他要跟陈美兰聊的,则还是关于王棋,冯哈,那几个小屁孩的事。

这事儿是刘晶晶和齐征替他盯着的,今天齐征出差了,让刘晶晶来跟阎肇汇报,刘晶晶吧,最近跟陈美兰见得多,也聊得多,被她爸赶着,正在通过陈美兰,学习说话的艺术。

而这个艺术,现学现卖,她准备用在阎肇身上。

最近因为齐征总不向自己求婚,她想让阎肇给齐征施施压,让齐征来跟自己求婚,讲完案子,就变着法子问阎肇:“黑脸叔叔,你说我跟美兰姐比,咋样?”

这不撞枪口嘛?

阎肇目光望着厂大门,吐了三个字:“差太远。”

刘晶晶给气的呀,她以为阎肇至少会说个差不多呢,要那样,她就可以说,你不挺看重齐征的嘛,我和美兰姐也不差啥,你跟他说说呗,让他赶紧跟我结婚。这不挺好,一边夸了陈美兰,能让阎肇高兴,一边还能让他给齐征施压。

但这个黑脸的坏叔叔,活阎王,怎么就不接招啊。

她在陈美兰那儿学的招数,在他身上完全使不上劲儿。

正好这时陈美兰从单位出来了,刘晶晶悄悄给阎肇翻个白眼,再给陈美兰挥挥手,走了。

刚才阎肇和刘晶晶已经交流过案子了。

知道陈美兰着急那帮小屁孩子的案子,阎肇接过陈美兰手里的伞,替她打着,边走,就边讲开了。

却原来,王棋,冯哈那几个小家伙,不仅仅是陈美兰推断的既定犯罪。

他们其实已经犯过罪了。

最近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某个艺术学校里,有个女孩三更半夜准备上吊,同宿舍的人把那女孩救了下来,并且报了案。而一经学校带着检查,就发现,这个才17岁的女孩,她怀孕了。

她才17岁,又没有男朋友,按理,应该是一直住在宿舍的,怎么会怀孕?

据她自己说,她跟男孩子的接触,只有王棋和冯哈,曾经在他们的要挟下,出去看了回录像,仅此而已。

据女孩自己交待,她当时看到播的是流氓录像,想走的,但不知道为啥,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困,然后就睡着了,醒来之后因为衣服完好,也没多想。

直到最近怀孕了,她才意识到,当时,很可能自己被人强奸过。

而齐征一问当时看录像的地方,正是他查过的录像厅,这不就证明那女孩就是在那儿,被王棋他们迷奸的嘛。

按理,女孩愿意作证,公安就可以逮捕,并起诉王棋和冯哈。

但现在的难点是,女孩和她的父母,本来说自己回去考虑考虑的,可是作为苦主,被害人,估计是怕女儿的名声受损害,从公安局一出去,他们就悄悄溜了,回老家了。

也就是说为了保全女儿的名誉,他们决定吞下女儿被侵害的事情。

继而,忍气吞声。

要是故意迷奸,或者轮奸,即使16周岁以下,该判刑也得判刑。

但这种案子最怕的就是女方家长不配合。

他们不起诉,不出庭,没有证人,公安怎么办?

所以,齐征已经追到那女孩老家去了,去做那户人家的思想工作了。

阎肇目前,则在静等,希望齐征能说服那个女孩,出庭作证。

说完案子的事情,阎肇问:“晚上想吃啥,我给你们做。”

陈美兰想吃啥,大热天的,她想吃凉粉,但不是豆粉,而是洋芋粉,还得是阎肇用手擀的那种,加上多多的醋才香,不过首都这地儿不流行吃洋芋粉,陈美兰也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阎肇一顿:“有个地方真有手擀粉,你要想吃,我现在就去开车带你去。”

首都哪儿会有洋芋粉?

不过阎肇一说具体的地儿,陈美兰发现应该还真有。

现在,每个地级市在首都都有驻京办,所谓驻京办,都是一个菜馆,专做本地家常菜的,也是各地在首都的领导干部,以及生意人们聚会的地方。

所有食材都是从本地带来的,厨子也是。

天南海北,不论你是从哪儿来的,到了驻京办,肯定有你喜欢的那股味儿。

但陈美兰想起孩子,又犹豫了:“算了吧,孩子们……”

“打个电话回家,让他们上他爷爷家吃去。”阎肇说。

陈美兰一想也是,大热天的,公公家是有人开火做饭的,难得她有什么想吃的,又不是缺钱缺时间,为啥不去。

一个电话打回家,阎肇开车,得去驻京办吃洋芋粉了。

据说驻京办的葫芦头也是一绝,馍也烙的好,正好都吃点儿,解个馋。

驻京办离得不算太远,在新街口胡同。

阎肇为啥知道的,其实挺巧,是因为那地儿离小黄色录像厅不远。

他当时路过,看牌子上写着呢,陕省风味,手擀洋芋粉,葫芦头泡馍。

当时他就想着,以后要陈美兰想吃老家风味,就带到那儿去。

车到新街口,道子里没法停车,得找个停车场先把车停下。

然后俩人走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