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福兮祸伏(第2/2页)

如此微不足道的抵抗,安禄山怎能不膨胀?

大唐无论官员还是军队,已经承平太久,吃了几十年的太平粮,除了十大边镇的边军外,大唐腹地的驻军委实没什么战力,难怪安禄山越来越膨胀,换了任何人战战兢兢地造反,结果越造越顺利,一路摧枯拉朽高歌猛进,不膨胀一下都对不起这些年的忍辱负重。

舔了十多年的天子,原来是个垃圾,安禄山觉得侮辱了自己的舌头。想想这些年对李隆基舔得如此卖力,安禄山都觉得恶心。

金玉其表,败絮其内。大唐气数已尽,江山该换主人了。

“一万骑兵……呵呵,稍停本帅派两万兵马驰援庆州,将那一万骑兵吞下去,一万骑兵可是一万匹战马,是块不小的肥肉啊。”安禄山贪婪地舔了舔嘴唇。

对安禄山来说,一万匹战马可是好东西,一定要吃下去。

片刻后,叛军中一个名叫何千年的将领率两万兵马赶赴庆州。

安禄山如果多读点书的话,一定会明白《老子》里有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

一个人太膨胀了,往往便是祸事临头的先兆。

……

陇州城外的叛军大营内。

冯羽也在叛军大营之中,他与史思明是兄弟,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那种。

安禄山起兵之时,史思明率部跟随叛军南下,一路上攻克了不少城池,而冯羽明明只是个商人身份,却像块膏药一样死死贴在史思明身边。

叛军往南推进时,史思明对冯羽的态度颇为冷淡,冯羽陪尽了笑脸,只换来史思明不咸不淡的回应。

后来冯羽让李剑九递了消息出去,李十二娘散尽家财,给冯羽在徐州买下了一万石粮食,这一万石粮食很快通过大运河运到叛军大营,史思明对冯羽这才有了些许亲切。

直到昨夜,史思明的三名部将秘密从蜀地回营,在史思明的营帐内谈了很久,第二天一早,冯羽便赫然发觉自己的待遇不一样了。

史思明对他亲切了很多,已经回到当初在营州城时大家一起饮酒玩姑娘的状态,彼此之间也恢复了兄弟相称。

冯羽当然明白原因,想必李十二娘暗中安排布置,让史思明对自己疑心尽去,既然身世来历没问题,当初那八万石粮食被烧又找不到充足的证据证明是冯羽干的,而冯羽后来还积极为叛军买粮,如此一来,史思明自然对冯羽自然没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