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五年布局(第2/2页)

石大兴的道德感和羞耻感明显比郝东来高了两个档次,太昧良心的话无法说出口,只能勉强微笑附和。

郝东来夸完了字,然后仔细看内容,缓缓地一字一字念道:“惊!当朝国戚杨太府于曲江池边被贼人暗算,杨太府落水幸免于难,却展广阔胸襟,言称不必追究。”

“本报讯,天宝十载八月初四,杨贵妃娘娘于曲江池紫云楼宴朝臣……”

郝东来慢慢吞吞将整篇念完,然后不解地抬起头看着顾青:“少郎君这是……”

“办报纸。”顾青言简意赅道。

两位掌柜呆住,半晌没出声。

“快问,何谓‘报纸’?”顾青催促道。

郝东来拱手:“少郎君,我们知道何谓报纸。早在汉朝便有,那时叫‘宫门抄’,就是各地官员派人常驻于京城,将朝廷的谕令和政策抄录下来,快马送到地方,宫门抄传达消息的速度比正常的朝廷颁发速度要快很多,如此便能给地方官员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一直到本朝,宫门抄仍有,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叫‘朝报’或‘条报’。”

顾青气定神闲地道:“你说的是朝廷的官方政令和圣旨之类的正经消息,而我要办的,是趣闻野史佚事风言,比如我刚写的,杨太府被人暗算落水,贵妃娘娘宴请群臣等等,便属于风闻佚事类,博寻常读书人一笑,聊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涉及朝堂政令人事等事务……”

郝东来与石大兴面面相觑,二人一脸犹疑。

“这……能行吗?少郎君是打算以朝堂官员和民间名士为谈论对象么?”

“当然,要写就写在长安城有知名度的,让寻常平民耳熟能详的人物,写他们的风闻佚事才会广收欢迎。”

郝东来迟疑道:“写民间名士倒也罢了,若写朝堂官员,无论是调侃或是胡编乱造或是据实以撰,恐怕都会得罪人吧?若因此得罪了太多官员,届时满朝树敌,少郎君将来如何自处?”

顾青笑着指了指面前写满字的纸,道:“知道我为何第一篇便写杨太府么?”

二人摇头。

顾青缓缓道:“杨太府,当今贵妃娘娘之兄长,即将成为咱们报纸的创办合伙人,过不了几日,杨太府会主动找我,并且主动要求入伙,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