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3/4页)

“我读书少,倒是不懂什么叫‘得意忘形’。不过府中确实不到您说的入不敷出。说到这个还得谢谢您呢,若不是前儿个您家小公子仗义疏财,我家日子肯定没有现在好。”

赌坊的事儿早就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所以顾茵并不介意提起。

“区区几千两,我家就当打发叫花子了。”秦氏咬牙道。

王氏也咬了牙,转头看向顾茵。

婆媳俩相依为命过来的,说是心有灵犀也不为过。

这眼神一出,顾茵就知道她是真的生气了,在问她能不能当场打人了。

顾茵把王氏手里捏的死紧的小杯子拿出来,“娘脸色不大好,是不是吃多了果酿头晕?出去吹吹风可好?”

随后她又安抚地拍了拍王氏的手背,王氏瞪秦氏一眼,还是听话地出去了。

等她走了,顾茵才作惊讶状道:“那可是几千两银子啊!”

说到银钱,秦氏也有了底气,昂着下巴蔑笑道:“我们家里底蕴深,自然不会缺银钱。”

也是因为这份底蕴,他们冯家教养出了不输于任何豪门贵女的冯贵妃,成了后宫中周皇后下头第一人。

至于其他功臣家的女孩儿,则根本入不了正元帝的眼,连入宫的资格都没有。

“是如何的底蕴深呢?”顾茵眼睛发亮,好奇道,“夫人可能仔细说说?”

果然是乡下人,听到自家富有,就变了态度,攀附上了。

秦氏心中冷笑,继续昂着下巴道:“我家虽然俸禄不多,但另外还有自家的庄子、店铺,不只是滁州的,京城中也有不少……”

顾茵唇边的笑意又深了几分。

…………

王氏出了偏殿后,和宫人说自己想吹吹风,宫人就把她引到了御花园的凉亭。

后头宫人站的远远的,王氏左右一打量,确定没人在附近,就用极小的声音,换上寒山镇的方言,碎碎念骂上了。

骂完秦氏,王氏总算是舒坦了不少。

等到她回过神来,王氏发现亭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人。

一个和秦氏差不多大,看着比她大十岁左右、穿着富贵的老妇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自己身后。

对方看到她猛地转头,被吓得后退了两步,又歉然地道:“我吓到你了?对不住。”

老妇人带着口音的官话,和王氏的口音有些相似,一下子就让人觉得亲切起来。

王氏摆摆手笑道:“没事儿,我没这么不禁吓。倒是我突然回头,吓到你了吧?”

那老妇人也笑道:“没事儿,我也禁得吓。”

王氏又道:“就是,咱们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又问她:“你咋也出来了?”

虽然王氏并不认得她,但是宫中能乱走的女眷,又是上了年纪的,还不能把下人带进来的,也就慈宁宫今日宴请的那一群了。不过方才人多,王氏也没乱瞧,并不记得她是哪个。

老妇人没回答,反而问她:“那你咋出来?”

“被挤兑的呗,我脾气不好,我儿媳妇怕我气上了,就让我回来吹吹风。”

两人在亭子里的石桌前坐下。

老妇人摇头无奈道:“鲁国公府老夫人那张嘴啊……不饶人。”

王氏哼笑一声,“也就是在宫里了,要是在宫外遇到她,我可得给她点颜色看看。”

干说话也不得劲儿,王氏拿出荷包里的点心分给她,“没吃饱吧?这是我儿媳妇做的桂花糕,你也吃点。”

一块糕点就拇指大小,和顾野日常吃的差不多大小。不过顾茵给顾野做小点心是怕他吃噎着了,给王氏准备这么小的,是吃这个也不容易把口脂弄花。

这桂花糕虽然不像宫里的点心那样有着繁复的花纹,却是白白净净,点缀着一些桂花碎,吃入口中芳香扑鼻,甜而不腻,又松松软软,不似时下点心那么噎人。

“好吃!”老妇人由衷夸赞道。

“是吧?”王氏自豪地笑了笑,又竖起了大拇指,“我儿媳妇的手艺是这个!”

王氏方才还气着的,说到自家儿媳妇,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

老妇人看她这么高兴,就好笑地问道:“刚不是还气呼呼的吗?怎么这会儿又高兴了?”

“当然高兴了,上京来一家子团圆了还不高兴?而且这家里当官以后……”王氏说着话压低了声音。

老妇人不由被她的话吸引,附耳过去听。

“当官以后就更高兴了,从前哪儿敢想这样的好日子啊?从前就觉得家里顿顿有肉,能吃白面就是好日子了,现在才知道还能啥事儿都不干,翘着脚等人服侍。太舒坦了!”

从前的王家只是在小镇上算富贵,自然不会有国公府里这样多前呼后拥的下人,大多事情还得自己做。

英国公府现在的下人都是经过王府调教的,那叫一个贴心懂事,很多时候王氏都不用张嘴,下人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注意到老妇人好像兴致不高的模样,王氏又问:“咋的,你家过得不高兴?”

老妇人点点头,又叹了口气。

王氏又问:“那是你家里人对你不好?”

老妇人想了想,说不是。

“都挺好的,就是他们都忙,忙着自己的事儿,我身边虽然服侍的人多,但自己觉得没劲,好像除了混吃等死,就没啥事儿了。”

王氏正了色,说:“你这不对,啥叫没啥事儿了?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事儿,咱们自己可以找乐子啊!你喜欢听戏不?我以前就很喜欢听戏的,但是镇子上难得有戏班子来,到了京城才知道这里有戏园子,每天都有戏听呢!只是我现在还没去过,你要是喜欢,我们下次约着一道去。”

“听戏?那不能让人在宫……在家里唱吗?”

请戏班子到家里来,一唱就是几十、上百两,王氏当然不能说不舍得这个银钱,拍着大腿道:“在家唱,就自己听,多没劲儿?就要去戏园子,人一多,大家一起叫好拍手,那才带劲儿呢!”

老妇人想了想说:“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怪不得我从前在乡下也挺喜欢听戏的,后头喊了人来唱,反而觉得没劲。”

“是吧?”王氏笑眯眯的,“就像宫里吃饭,饭菜再好,大家都斯文得不行,一筷子夹两根菜丝儿,放到嘴里嚼几十下,你说这能吃的香吗?是一个道理。”

那老妇人又连连点头,“对!我就不愿意和她们一道吃饭!”

后头两人唠起家常,这才知道两人娘家都姓王,脾气相仿,年龄相近,从前还都是乡下农妇,那共同话题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光是捡牛粪都能聊上一刻钟。

不知不觉就唠了半个多时辰,一直到宫人过来寻了,说是宴席已经散了。

王氏才依依不舍地和她分别,又道:“老姐姐,我可是交上你这个朋友了。咱们约好了听戏,你可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