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4页)

听到下头的人报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在宫中的脾气显了出来,一个茶盏直接摔在宫人的头顶,“这种小事也来烦朕,给朕滚!”

那宫人被砸了个头破血流,连滚带爬地出了去。

这还不算完,隆庆帝让宫人跪在自己屋外,得了他的吩咐才准起来。

那宫人头破血流,又在雨中跪了一夜,第二日人就不行了。

眼下这种药材金贵的档口,这种人的死活甚至都不用惊动隆庆帝,大太监让人把他用草席一卷,直接丢到了荒郊野外。

文老太爷发现屋里的宫人换了,他面上不显,只让人通传一声,说他想见隆庆帝。

隆庆帝到底底子好,歇过这几天已经能下床了,虽然还是面色苍白,但只要不运动,一般不会武的人看不出他还带着内伤。

文老太爷很正式的求见,隆庆帝就让人把他带了过来。

文老太爷行完大礼,心疼道:“听说圣上被行刺,老臣寝食难安,可惜年老体弱又缠绵病榻,未能为圣上分忧!”

隆庆帝摆摆手,气息虚弱地道:“无碍,朕只是受了惊吓,缓过这几日就好了。”

老太爷虽不会武,却也不蠢。遇刺之前,隆庆帝每天都要去看看他,说一番“老大人一定要好起来,朕还等着你当朕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之类的说辞,虽说是装装样子,但也知道他对复国这件事强烈期盼。

遇刺之后,他足不出户,老太爷几次求见都被回绝。说只是受了惊吓,如何让人相信?

“原来如此,天佑圣上!”文老太爷呼出一口长气。

隆庆帝坐了这么一会儿已经觉得肺腑又疼痛起来,强忍着疼痛问道:“老大人求见于朕,应当还有别的话说?”

文老太爷愧疚道:“老臣惭愧,躺了这些天,也想了很久。并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圣上收服民心,只想到了一个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的法子。”

“是何办法?”

“祸水东引,”文老太爷吐字艰难地道,“此消彼长。”

两句话前言不搭后语,但隆庆帝立刻明白过来,抚掌笑道:“老大人果然是站在朕这边的,和朕想到一处去了!”

文老太爷闭了闭眼,心道那义军中人竟没说错,隆庆帝还真准备做这种猪狗不如的事!

也幸好自己没吃下那假死药。

当时他把那假死药都拿出来了,但是后头听到顾茵也被牵扯进来了。他是真把那丫头当孙女看的,且当时也是他传话让顾茵在镇子上别动,哪里能看她牵扯进这里头?

想着怎么也得把她弄出去,老太爷一犹豫,加上后头隆庆帝遇刺,让他没机会想由头把顾茵摘出去,就拖着没吃那药。

若是没有那犹豫,现下他是已死之人,再没人能牵制住隆庆帝了!

“但是老臣也想和圣上求个恩典,寒山镇到底是老臣故里,可否换个地方?”

隆庆帝摩挲着下巴,又让人拿来地图看了看。

寒山镇是此县最大的镇子,自然是屠镇栽赃的最好选择。之前他已经悄悄布局了,本是想着连文老太爷一起瞒着的。但是现下文老太爷和他想到一处了,再背着他动手,他自然会猜到,很可能坏了君臣的情谊。

且文老太爷好不容易给了会帮他复国的准话,他还要用老太爷,给个面子也不是不行。反正在他看来,屠哪个镇和穿哪件衣裳没什么区别,都是不会影响大局的小事。

“那就选这春水镇吧。”隆庆帝信手一点,指了他们现下所在的山头所属的城镇。

“圣上宽宏!”文老太爷强忍着恶心谢恩。

自这天后,文老太爷“康复”了,日常就在隆庆帝身侧。

三日后,顾茵发现山上多了些人——也是听来吃喝的侍卫们说的,说之前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分出去执行任务,所以他们巡逻才那么辛苦,现下总算是能清闲一些。

青年来厨房帮忙的时候也带来了好消息,说寒山镇周围的禁卫精锐已经撤回山上。

顾茵总算是松了口气,眼泪不自觉地就淌了下来。

她脸上还带着锅灰,泪珠滚过的地方呈现两道白痕。

青年不由弯了弯唇,伸手想帮她擦,还没碰到她的脸,又把手缩回。

顾茵摸出小镜子一照,自己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

尚膳太监来传话的时候,就看到他们相对而站,两人都侧对着门口,若是不看容貌,光看身形,倒是极为相衬的一对儿。

青年上前给他行礼,正好把身形娇小的顾茵完全挡在了身后,她便立刻去摸了把锅灰抹上。

“文大人传你们去呢,说是上次那个现烤的石板烧吃着很好,再让你们去现烤一次。”

文老太爷经过一次“献计”后,又违心地说了些别的,现在俨然是身边无人可用的隆庆帝座下第一人——说来也讽刺,从前的他一心为国为民为皇帝,却落得那般下场,如今昧着良心说些假大空的话,反而让隆庆帝待他日渐亲厚。

地位水涨船高后,隆庆帝也再不拘着他,当然还是不能随意离开此处匪寨,但是传召个厨娘和聋哑帮工去当面做饭这种事则是不值一提。宫人有了前车之鉴,也不会拿这种小事去烦隆庆帝。

这次没人在屋里寸步不离的监视,都自觉退到了门口。

劈柴声响起的同时,老太爷先开口道:“你的消息是对的,我已经想办法让那位放过了寒山镇……但他转头指了春水镇。”

隆庆帝性子执拗,现在老太爷顺着他,才得了他的好脸,但却劝不了他改主意——他要是真能听劝,当初也不会罢了文老太爷的官,更不会落到亡国的下场。

“就这几日,他会让人下山去寒山镇买粮。”老太爷又说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隆庆帝一行人出逃匆忙,带的粮食自然是不够的。

这次买粮,也昭示着禁卫军即将开拔,而且前脚开拔,后脚就要灭掉山下的春水镇。

说完这消息,文老太爷和顾茵的眼神都落到青年身上。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青年趁着这功夫能再次刺杀隆庆帝。

然而青年却道:“我近不得他的身。”

遭遇过一次行刺后,隆庆帝身边的人防守越发严格。而且到了这山上后,隆庆帝住着的屋子在山上最高处,和其他人所在的地方都有高度差。

即便是黑夜,他屋子周围也点满了火把,暗卫们守在高处,但凡有人靠近,一览无余。

而顾茵虽然能做皇帝的吃食,但皇帝用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专人保存,顾茵在给他做饭之前才会送到手里,更还有人尚膳太监试毒。

文老太爷更别说了,三人中他最方便近隆庆帝的身,但他这年纪,又不会武,都不用出动侍卫,随便一个宫人都能把他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