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3页)

画完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周掌柜点头道:“东家这想法确实新颖,不过就算咱们找人做出了这样的柜台,下通烟道,把烟往外头排,但若是到了夏日,店内怕是热得坐不住人。”

这确实是顾茵想法的盲区,这时代没有风扇空调的,确实不能这般。

看到顾茵有些懊恼,周掌柜道:“但是这确实很实用,其实我从前也想过,有些客人独自出行,还不愿意拼桌,一个人就得占用一张桌子,实在不便。就按着东家的想法这样,在柜台外设置一圈单人桌,每个座位之间再设置可移动的挡板,让客人自己选择要不要升起,既新鲜,也互不打扰。”

这种单人独桌、设置隔板的店铺在后世很常见,眼下却是真的先进了。

这个掌柜,请的可太值了!

请人的事暂时搁置,商量到以后的经营方向。

老太爷道:“前头你做的那些什么烤串、麻辣火锅那些,连我都只吃过相似,没吃过你做的那种。若是把那些拿来卖,自然是没有敌手。”

这自然是事实,毕竟是现代的吃食,经过上百年改良过的东西。

但眼下却是不行的,肉不是一般人顿顿吃的起的,番邦的调料就更贵了。文成街附近的百姓生活水平虽然比码头上高出不少,但也没达到这种消费水平。

而且卖这些东西,需要的本钱也得翻几倍,顾茵手头这点启动资金是真的完全不够。

“我觉得不如这样。”顾茵又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就像后世食堂一样,她每天做上各色点心,周掌柜做红案家常菜,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放在柜台上,客人要吃什么,便打什么。不仅能在堂食,也能方便外带,不用等候。

这样的菜定价便宜一些,附近的百姓都能负担的起。

当然也另外也接受客人点菜,单做的价格就稍高一些,就比着望月楼的价格七成来,针对的是高消费客户。

这样不同客户群都能照顾到,整个店的目标客户就定为镇子上生活水平中上层的百姓。

当然若是店面再大一些,顾茵觉得还能设置贵宾包厢,另外准备一本贵宾专用菜单,出入也和普通用户区分开来,那覆盖的客服群就更广了。

可惜后院地方虽大,她暂时却没那个银钱推翻重修,镇子上也几乎没有这种尖端客户,绝大部分还是普通百姓。就先按下不表,等以后再说。

和周掌柜商量之后,他也觉得十分不错。

像望月楼那样的大酒楼,寻常百姓逢年过节才舍得去一次,顾茵这个店虽然比普通店大一些,却远不及望月楼的规模,若好高骛远追求高定价高利润,反倒可能赔本。

大方向都敲定以后,文老太爷回去给她写牌匾,说他许久没练字了,还得再捡起来练练,一定给她写个好招牌,至于后续牌匾定做也不用顾茵操心,都由他一手包办,算是送给顾茵的开业贺礼。

王氏回缁衣巷找许氏,虽然说到招人,她第一个想的就是许氏,但也得和她商量过后才能定下来。

周掌柜负责找人定做柜台和简单装修——尤其是顾茵说希望能把临街的两道墙打掉一半,做那种可以打开的、半人高的大窗户,这还得请拿着图纸去给老工匠看,确认这墙能打才好找人施工。

顾茵请他留了一留,最后和他商量工钱。

周掌柜并不瞒他,道:“我在望月楼的时候一个月工钱是三十两,不过东家这里规模不比那处,自然也不用那样的工钱,您看着给就是。”

顾茵一开始想的还是二十两,想不到王大富那样抠搜的都给周掌柜三十两工钱。

她想了想,最后还是定了一个月给二十两工钱,但年底会给花红和年终奖。怕周掌柜不理解花红和年终奖,顾茵正要解释,

周掌柜已经笑道:“东家不宽裕的时候还会收养萍水相逢的孩子,您的为人我自然信得过。其实一个月二十两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很好了。东家说的花红和年终奖等年底再说。”

招到这种好员工,简直和地上捡钱没差别。

顾茵心中发暖,“掌柜也放心,我说到的就会做到。”

……

这年四月中旬,坐落在文成街和文兴街交汇处的“食为天”正式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