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贾敏的哥哥(第2/3页)

可偏偏就在婚期前的两个月,女方家中祖母去世,于是只能将婚期延后,等过了孝期之后再成亲。

林瑾在十四岁的那一年春天考中了秀才,现在他已经是举人之身了,风度翩翩少年郎,一身锦衣长袍走在路上,十分惹人注目。

“你说这次探春回来,会不会遇到赵姨娘?”傅翎看着窗外的人山人海,有些担心。

到底是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孩子,面对孩子的亲生母亲当然会有些心虚了,傅翎自问之前做过的事情从来都是无愧于心的,只有这次,让她很是不安,距离京城越近越是不安心。

姜岩没有对傅翎说那些安慰的话,这件事情的确是他们理亏,也就只有避着点儿了,而且贾母来信是上个月赵姨娘生了一个儿子,贾政取名贾环,想来她现在一个是全心全意的照顾着那个孩子呢。

最终傅翎只能默默的一声叹息,无论多么心虚都无济于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马车很快停在荣国府门前,一行人浩浩汤汤的进去,府内又是一番热闹场景。

与此同时他们回来的消息也传到了傅家,傅家人知道明日或者后日姜岩和傅翎必定会上门,还有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小外孙。

傅松和夫人让人把东西都准备好了,同时去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太爷。

因为要保密,傅翎并没有告诉傅家人探春的事情,之前两次回来都是看着二叔傅柏的情况,有了那些会武功的打手护院,他们父子几个在家中安分了大半年的时间。

之后被傅老太爷允许出门走走了,但依旧是不允许喝一点酒,并且无论去什么地方,身边都带着护院,对外说是保镖对内所有人都知道那是看管着他们的。

时间长了,傅柏父子几个也都习惯了,那些人欺软怕硬的性子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傅老太爷看着一阵气闷但也知道他们注定是成不了材的,只要不酿成大错,不会殃及一家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

林瑾上一次来到京城还是和贾敏一起来的,距离现在已经有五六年了,贾母见到他很是亲切,直接就让他今晚在她的院子里住下。

“老祖宗喜欢瑾儿,便让瑾儿留下来多陪老祖宗一段时间,就当做敏儿在您身边一样。”邢夫人在一旁开口说道。

贾母一个劲儿的点头,林瑾也顺势说留下多住一些时日。

王夫人在一旁看着,目光落在傅翎身边的那个小女孩儿身上,小女孩儿玉雪可爱,一双明亮的眼眸当中透露着机灵,衣着饰品皆是上等,看来探春在金陵生活的很好。

王夫人认为探春应该感谢她,如果是留在荣国府,留在那个赵姨娘身边,她去哪儿找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更何况现在赵姨娘又生了一个儿子,肯定不会全心全意的对待着她这个女儿。

傅翎注意到王夫人的目光落在探春身上,起身道,“老祖宗恕罪,这一路过来实在是有些乏了,我们便先去休息了,明日再来老祖宗身边请安。”

“快去,莫要累着了,明个儿也不用来我跟前儿了,去傅家也让外太公看看探春,自打生下来还没见过呢。”贾母意识到她的注意力一直都在林瑾身上,忽略了傅翎和探春,也没有多说什么便让她们先下去。

傅翎带着探春往出走,刚刚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贾宝玉问了一句,“表哥有玉没有?”

一句话险些让傅翎崴了脚,还好身边丫鬟扶了一下才没有让她倒下去。

姜岩听到这话下意识抬头看过去,林瑾不明白贾宝玉为什么忽然有这样一问,但还是点了点头如实回答,“父母自幼便告诉我玉能养人,所以我打小便戴着玉,倒是像你这样稀罕的不曾有。”

林瑾知道贾宝玉那块玉的由来,出生之时口中含着的一块玉,想来天地间也就只有贾宝玉一人了。

相反贾宝玉却不觉得他这块玉有什么稀罕的,和他在别处见过的玉没什么不同,故而对于林瑾这番话的重音听到的是‘玉能养人’。

“我怎么没感觉到玉能养人?这些年我一直带在身上,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

面对五岁的贾宝玉,林瑾笑而不答,贾母佯装生气着拍了一些贾宝玉的手臂,“净胡说,你打胎里带来的,怎么会和别的玉一样,举头三尺有神明,日后这样的话可不要再说了,让神仙听了去对你可不好。”

贾宝玉到底只是一个孩子,嘻嘻哈哈这事儿就过去了,转而和林瑾说起别的话题,从小在京城不曾出去过,对于外面的世界很新奇。

而林瑾就是从外面了的,还是比他大的同辈,贾宝玉迫切的想要从他这儿了解外面的一切。

贾母见他们表兄弟聊的欢快,便让他们去偏室聊天,不被人打扰,转而又让屋中其他人都下去。

众人一见贾母如此便知道她有话要和姜岩单独说,也都识趣的退下了。

“瑾儿是个好孩子,一身正气现在又是举人了,上次敏儿带着他来的时候我就想,让他和元春在一起,只是那时候没来得及说,不曾想再来他就已经是定亲的人了。”

除了催促晚辈生孩子,下一代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有亲上加亲,记忆中贾母就一直喜欢把黛玉和贾宝玉凑到一起,现在她有了想要让林瑾和元春在一起的想法也很正常。

只是她终究是晚了一步,林如海早就给林瑾定了亲,是姑苏一家比林家稍逊一些的书香世家,不如贾家这样高门大户,家中也无人在朝为官,但据说家风很正。

想来按照林如海的目光,选的未来儿媳妇也是不会差的,而且贾敏也见过那女子,说是样貌清秀气质如兰,是属于长得没有多美.艳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类型。

“母亲说晚了,如海已经给瑾儿定了亲,恐怕是无法退亲,让元春嫁给瑾儿莫说是妾室了,就是平妻也是不行的。”

林如海是当朝四品,贾政是五品,虽说林如海官职更高,但元春到底是国公府的姑娘,林家是没有任何爵位的,断然没有让国公府的姑娘去做妾室的道理。

贾母一声叹息,“我倒是希望元春嫁给瑾儿做个平妻,让上次一来她便不用入宫了,在宫外最起码还有相见之日,可到了皇宫当中又得是哪辈子才能见到面儿?”

“入宫?”对了,他想起来了,元春是进了宫的,还做了凤藻宫的贤德妃,而贾家的灭亡是从她去世的时候开始的。

“元春今年才十三岁,但根据规定,但凡是官员的非独生女,满十六岁之后都要入宫参选,即便是不入宫为妃,也是在宫中做女史,需满二十五岁才能出宫,十六岁到二十五岁,那可是整整九年啊。”

可以用说这种规定相当的不通人性了,但在皇室来说,这也正好体现了作为皇家的威严,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选妃机制,并非本朝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