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贾敏的哥哥(第2/3页)

贾政其实对于姜岩是否有子嗣并不在乎,大不了就从宗族过继一个好的就是了,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吗?

“夫人有时间对母亲多加劝慰一下,子嗣之事本就不可强求,机缘到了孩子自然也就有了。”贾政悠闲的喝了口茶说道。

王夫人见他毫不在意,略一思虑之后说道,“其实老爷想要让老祖宗安心,也不是无计可施。”

“你有主意?”贾政抬眸看过去,王夫人因为身怀有孕,脸色有些苍白,再加上已经年过四十,终究是有些年老色衰了。

“我想着老爷和三爷是亲兄弟,老爷的孩子如若过继给三爷,老祖宗一定会安心的,不必从宗族别人家过继来的好。”

王夫人的话让贾政一愣,他之前的确是这么对贾母说过,可那是哄老太太开心的话,让自己儿子去给别人叫爹,即便那个人是他兄弟他也是有些不大乐意的。

“夫人是想要把腹中孩子过继给三弟?”

“自然不是我的孩子,想来即便是老爷和我愿意,三爷和三弟妹也是不愿意的,可若是日后赵氏周氏生下孩子,过继给三爷,想来老祖宗是十分欢心的。”

王夫人说着一直注意着贾政的脸色,说完之后见他没有不悦之色放下心来,过去给贾政又斟了一杯茶,“老爷妾室所生,也是老爷的亲生骨肉,现在赵氏周氏正当壮年,想来日后一定会生下一儿半女的。”

在这个嫡庶尊卑制度森严的古代,即便是庶出再得宠,地位终究是不如嫡出,贾政忽然觉得这也是一个办法。

一来可以哄得老太太高兴,二来他的庶出变成了姜岩的嫡出,那地位可就不一样了,而即便是过继到姜岩名下了,他依旧会是那孩子的亲生父亲,血脉亲情是剪不断的。

而那孩子过继到姜岩名下,且先不说三房的财产,就直说按照姜岩的能力,定然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说不定还会和他一样上战场立军功。

姜岩正在贾母身边陪她说话呢,完全不知道已经有人想着把孩子过继到他名下,算计着让他帮忙养孩子呢。

他刚刚来到贾母屋里,贾母说的自然是孩子问题,结果没说两句被姜岩三言两句的给转移了话题,说起金陵风光,说起回来路上遇过姑苏,去林家见到情形。

林家林瑾已经十三岁了,已经准备参加明年的考试了。

“十三岁年纪小了一些,当年林如海好像是十五岁考上的秀才,如果明年瑾儿能够考得上,那可就超过他父亲了。”贾母还是希望林瑾能够考上的,那毕竟是她的外孙,之前见过几次,颇有其父风范。

“如海说瑾儿才学出众,想必一定能够考上的。”姜岩同样对林瑾的才学有信心,“另外还有一件事儿要告诉母亲,母亲先猜猜是什么事儿?”

贾母见姜岩这般高兴,想着定然是好事儿,“莫不是敏儿那儿又有了什么好消息?”

“母亲料事如神,敏儿又有身孕了,算算日子应当是明年开春左右生产。”

王夫人和贾敏现在同时有孕,但王夫人已经快要临盆了,贾敏却是刚刚有孕不足一个月,算算生辰她们生下的应该就是宝玉和黛玉了。

这些年林如海和贾敏一直都有戴着他送的玉饰,除了他们成亲那一年的并蒂莲,陆续的还有玉佩扳指手镯之类的,无一例外都是在里面封了阵法,可以护的身体康健。

他们身体愈发强健,但却不曾再有孕,直到这次他回金陵路过姑苏,去看了贾敏,发现她有了身孕。

贾敏已经年过三十,已经属于高龄产妇了,故而姜岩这边的事情一定要在她生产之前的一两个月解决完,那边的情况他得亲自看着才放心。

贾母一听贾敏有孕了十分欢喜,林家子嗣单薄,旁支也不丰,这些年贾敏只生了一个儿子,让她也是时常担忧着呢,现在又有孕了真是可喜可贺。

连忙让人去准备东西,还有她珍藏多年,有孕妇人所用的药方菜谱,都给贾敏送过去。

“带到明年开春,敏儿生下孩子,瑾儿考上秀才,那可真是双喜临门,到那时候可得好好庆祝一番才是。”贾母想着那般光景说道。

她的四个女儿当中最喜欢敏儿,也是她嫁的最远,出嫁十四年就只回来了三次,还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她这个做母亲的也就只能在这儿祝愿她一切顺遂,除此之外再也做不了其他的。

这十年间,姜岩基本上是两三年回来一次,一次住上两三个月,有时候傅翎跟着一起有时候不和他一起,而他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测贾家人的身体健康。

他的主要检测对象就是贾母和贾珠,其他人也不需要他多担心。

贾珠这些年认真读书,学问出众贾政时常夸赞,要知道贾政当年可是志在科举,只不过因为贾代善去圣上面前请恩给他封了官儿。

贾政都称赞的学问,想来走科举之路不会太艰难,如果他身体康健,走仕途撑得起贾政这一房,也就不怕日后贾宝玉学问差了。

即便贾珠不能力挽狂澜,最起码也能拖延一下贾家衰败的速度,不至于让贾家最后那般惨淡。

至于贾母,那就只是他作为儿子应该做的事情了,当初贾代善是油尽灯枯以无回天之力,贾母身体好好将养着,还是可以让老年病痛少一些的。

翌日,带上去岳家的礼物,姜岩和傅翎一起前往傅家,如同之前一样,都是傅翎去了后院,姜岩在前面和老丈人傅松,还有傅柏家的几个舅哥说话聊天。

饭后,姜岩和傅翎一起去见了傅家老太爷和太夫人,他们都已经是年过古稀,但身体依旧硬朗,只是老太爷平时喜欢安静,不喜欢和小辈在一处。

“祖父,我这次回来是因为在外面听到了一些消息,才如此着急回来,想要和祖父说明一下。”请安过后,傅翎来到傅老太爷身后一边给他捶背一边说道。

“什么事儿让你千里迢迢的从金陵赶回来?”傅老太爷问道。

傅翎神情变得严肃,在傅老太爷耳边低语一句,“我所说的句句属实,祖父还是把二叔叫过来问问吧,如果是误会解开了也好让我安心不是。”

“你说的都是真的?这种事情可不能开玩笑?”傅老太爷神情也跟着严肃起来,触犯先帝名讳,那可是大不敬之罪,如果追究起来,那可是会下文字狱的。

傅翎从袖口摸出来一张纸递过去,“祖父看看,这可不就是二叔的字迹,我从一个熟识的人那里高价买来的,难不成还是有人伪造了二叔的字迹,特意到我这儿来讹钱的吗?”

“这……这不就是……”傅老太爷看着洋洋洒洒的一首诗,这首诗毫无文采可言,甚至是狗屁不通,这种打油诗路边小贩一天能说上上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