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王熙凤的哥哥(第2/4页)

一瞬间心情就不美丽了,好心好意的被人拒绝了,买到了酥糖吃起来都不甜了。

“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因为你只是一个人而已,你不知道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揆情度理了但又不准确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栈之中,王熙凤一边咬着酥糖一边听着姜岩说道,眨眨眼睛问道:“揆情度理?那是什么意思?”

姜岩在桌边坐下,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写下了那四个字,“揆情度理是指按照情和理进行估量。”

“但每件事情又是千人千面的,就好比我之前让你读书写字觉得那是为了你好,但你却不这么认为,所以我是揆情度理但又发生了差错,和你今天的情况差不多。”

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思想不同,所产生的理解也不同,王熙凤看着桌子上笔画特别多的这四个字,她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听到了解释她又好像是明白了意思。

姜岩不准备逼迫王熙凤去读书,拥有多少的才学,读书为的就是明理,那么多的读书人真正考得上功名的没几个,更别说王熙凤才学再好也不会去参加科举。

只要日常生活当中她认得字,在生活里做个明理的人就可以了,所以大多是用身边发生的事情给她举例,今天这就是一个例子。

今日的日行一善失败了,但通过哥哥的解说王熙凤知道这在生活当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失落了,欢欢喜喜的又吃了好几块酥糖,欣然入睡。

姜岩躺在另一张床上却没有睡着,今日遇到那一僧一道一直盯着他们看,也不知道看出来什么,在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就感觉到了四周的灵气,只是灵气很是稀薄,可见这世界上是有着神明的。

感受着四周的寂静,姜岩也不去多想,有些事情找上门来他不怕,没有找上门来他也没有必要去惹麻烦,耳边传来王熙凤偶尔的呓语声,姜岩闭眼浅眠。

翌日,姜岩一早带着王熙凤下楼吃早饭。

天刚亮王熙凤还有些睡朦朦的,一只手拿着勺子一只手扶着碗,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姜岩也不催她,反正今日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让她慢慢吃就好。

但就在这时,忽然栈伙计送来了几盘小菜,说是有人请,姜岩向伙计所指的那人看过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看上去很是陌生,一身长袍看起来有些儒雅,但长袍很薄能够看到他健硕的体型,他应该是会武功的,即便穿着薄衣服也不会冷。

那男人见姜岩看了过去,起身走了过来抱拳道,“在下陈绍,是过路的商。”

“陈先生认识我?”姜岩起身同样抱拳问道。

“在下并不认识公子,只是昨日在茶摊上见到了公子和令妹,那么巧回到栈之后正好住在公子和令妹的隔壁,听到了公子给令妹讲解‘揆情度理’,感觉很妙,今日见到公子便想要来结识一下,陈某冒昧还请公子不要见怪。”

姜岩了然,看这人说话条理分明,眼眸清亮也不像是有歹心的人,说道:“在下王岩,陈先生请坐。”

陈绍在桌旁坐下,十分热络的和姜岩说着‘育儿之道’,本来在茶摊上只是看到王熙凤很可爱,想要施舍一僧一道银钱姜岩也让她去了,回来又听到他就着这件事情教妹妹成语。

心中很是倾佩,他要是有这种本事,他儿子也不至于五六岁了还大字不识一个,整日就知道玩泥巴捉鱼打鸟,无论他怎么打骂都不改,这两年越来越皮实了,打他骂他都笑嘻嘻的,反倒是他不敢下重手又十分生气累的够呛。

王熙凤听着陈绍的一通抱怨,十分自来熟的说道,“不读书就是不喜欢读书吧,陈叔叔你就不要逼迫他了,我哥哥知道我不喜欢读书就不比我,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揆情度理但出现了偏差?”

“这男子和女子怎么能一样呢,男子不读书,将来如何建功立业,我也不是要他非去考功名才行,只是不读书做生意连账本都看不懂,将来要以何为生?就他那么玩闹下去长大成了纨绔子弟,家里就是有一座金山银山都让他给我挥霍没了。”

越说越生气,陈绍一口气喝下一杯茶,消了消气剩下的就是无奈,“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之深远,他不成器我倒不怕我死后无颜面对陈家的列祖列宗,我是怕在我和妻子离世之后他没有存活之道啊。”

姜岩看得出陈绍的无奈,可怜天下父母心,能够猜到一些他和他说这些的目地,“陈先生倒不必如此着急,男孩子本就不如女孩子乖巧听话,想来大一些也就好了。”

“唉,王兄弟你是不知道,我那儿子根本就不是人,整个就是只猴崽子,自打会走路开始我们家就没有他不敢去的地儿,为了不让他有危险,我特意把家里的池塘都给填平了。”

“三岁开始爬树,衣服被刮坏了到没什么,摔下来好几次,摔伤了都不长记性,自从启蒙开始到现在气走了七八位先生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所有先生都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

说着陈绍起身,又对姜岩抱拳道:“我便和王兄弟直说了吧,我想请王兄弟告诉我给令妹启蒙的是哪位先生,我请来或许我儿子还有一救,还请王兄弟不吝告知。”

“陈先生气了,只是我这妹妹也不是读书的材料,一直也都没有请先生,都是我在家教她的,一日学习一个字,一年多了也才只学会三百多个字而已。”

陈绍为了儿子也是可以了,和一个刚认识还不熟悉的人说这么多,就是想要请先生。

陈绍见此不由的有些失望,他看的出来姜岩也是出身在富贵人家,衣着饰品虽然简约,但无论是头上束着的玉簪还是腰间的玉佩,都并非凡品,既然知道不可能请姜岩到家中去教导儿子,那他也就没有提一句的必要了。

“不知陈先生家中所在何处?可愿意将令公子送到金陵来读书,我们家有一间私塾,都是宗族当中的孩子在学,先生是当地请的大儒,如果陈先生不嫌弃可以让令公子过来读书。”

陈绍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这几年在京城金陵两头跑做生意,但我岳家就在金陵,如若王兄弟能让我家那猴崽子去家中私塾,我可以让我妻子回到岳家住照顾儿子的起居。”

王熙凤看着自家哥哥和这位陈叔叔相聊甚欢,她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不过听得出来陈叔叔好像是要把他们家的猴崽子送来金陵了,那她是不是能看到猴崽子什么样儿了?

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刘妈指给她看的,告诉她那是猴子,可她还从来没有见过活的呢。

王熙凤知道‘猴崽子’是陈叔叔的儿子,但陈叔叔都说不是人而是猴子,她就相信是猴子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的人,因为哥哥和她说过,在很多很多年前,他们的祖先是类人猿,猴子的一种,所以王熙凤对于人‘生’出猴子一点儿都不意外,现在就等着回到金陵之后去看看真正的‘猴崽子’长什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