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明月心 09(第2/2页)

“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的……枕风。”

李斯年拍抚着林昆的脊背,一遍遍地轻声重复着。

他像安慰一个决绝到再无希望的人去继续生活,也像两个旅人在漫天风雨的的漫长深冬里依偎取暖,分享着彼此的体温。

李斯年感受着手心下消瘦至极的身子骨架,心里有没有对林昆说出来的话。

他想说,其实这个世界中错的从来不是你,有问题的也不是你。

而是这个时代。

如果是没有生病的时代,不会让你落入这样难以两全的困难境地。

在一个错误的朝代被辱骂攻击,不是你的错。

在一个错误的朝代无力回天,也不是你的错的。

林昆。

这是先帝在位的最后一年,盛泱已经病得很重了。

但是依然有人想要医治它。

混着自己的血和肉,给这个垂死的、庞大的王朝开出最后一份药。

第二年,云华二十三年。

上巳节。

这一年,沉宴继位,先帝薨逝,林昆终于征得家中同意,进了御史台。

尽管很令人失望,但日子总也有微小的令人心生期望的时候。

“枕风。”

初春还尚显得有几分料峭的风里,李斯年含笑看着向自己走近的身影。

他从前在林昆是琳琅书院士子的时候,下了值就会来接林昆一同回家。

而今林昆进了御史台,李斯年也不过把等待的地方书院的一侧换到了另一侧而已。

林昆走近后微微歪头,含笑端详着李斯年的面孔。

李斯年嗅到鼻尖甘冽疏冷的苏合香,忍不住伸手,搂住了身前清瘦消细的身躯。

“今天累吗?”

李斯年与他鼻尖对着鼻尖,问。

羽林军长史从禁宫华丽昂贵的大氅中摸出玫瑰酿笋、牛骨酥等吃食,递给林昆,笑着说道:“今天是上巳节,有许多贵族女子结伴去神女河祓禊。”

“……只不过,是除了安王爷的女儿以外。”

林昆挑了挑眉,李斯年继续说道:

“有消息说……安王爷,或许就在这几日了。”

先帝薨逝前,安王爷在朝堂上独揽大权,几乎是将朝堂变成了他一人的一言堂。

为了将这种权势延续下去,他甚至几次三番动过心思,想将沉宴的储君之位废除。更是一直不断地往后宫源源输送着美人。

然而,令人多少松一口气的是,这场看不见烽火的战争最终还是以沉宴的继位取胜结束。

大约也知晓自己的败势,从沉宴登基之后,安王爷就很少再上朝。前几日听说,又在八十七岁高龄下生了重病。

这下,恐怕更是颓势难挽了。

“兴许……这会是盛泱的希望。”

林昆轻轻说道:“老天有眼,终于出现这样一个机会。安王爷逝后,当今圣上也与先帝不同,他是一位勤于政事、宽仁温和的好君主——或许盛泱的时局,到了能够改变的时候了。”

三月的春风轻轻的吹拂着,林昆的发丝在风中微微飘晃。

他的眼睛微微带着笑,李斯年伸手轻轻抚了一下,说道,“噢,是吗?”

“不过这些我并不太关心,我只想知道你以后能不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不用再彻夜看案卷。”

林昆挑眉,笑了一下,问:“噢,我可以理解为你这是在暗暗地表示我对你有所忽视吗?”

李斯年仍是笑,与林昆鼻尖对着鼻尖,又替他捉住了一丝散下来的碎发,挽回耳后:

“没有。任何时候,你对我做任何事,我都不会有抱怨之心。”

他们并肩走出御史台,路经琳琅书院的时候,深深的竹林在风中发出窣窣的轻响。

李斯年听着这熟悉的竹林风声,林昆却倏然说:“再过几日,我就要在这里待满十年了。”

他的语气里带有喟叹和惋惜,很轻地,说不出什么意味。

好像听着这风声,也听到了这十年来时光倥偬的轻响一样。

“是。”

李斯年说:“人这一生,本也没有几个十年。”

林昆微微翘起唇角,说:“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日走进琳琅书院的时候,是老师将我领入学堂。”

“他在课堂上写下一句话,告诉我们一生都需谨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门口的罗刹像,是你们内心的神。但凡有问心抱愧者,行不德不善者,莫如我琳琅书院,也不配拿起这支春秋御史笔!!’”

林昆呢喃念出,那一刻,他的声音仿佛和韩御史的话重合在了一起,隔着遥远的时光遥遥相应着。

“你有想通你那个困扰的问题吗?”

微微转头,李斯年从侧面注视着林昆清澈干净的眼睛,问:“是救一人还是救千万人,是保生者安宁还是亡者公义。”

林昆微顿,但随即他摇摇头,说道:“没有。”

“但是我不必等到想清的时候再行路,在这一路求索的途中,也是我寻找答案的过程。”

李斯年莞尔,轻轻拥住了林昆的肩膀。

林昆的腰间缀着玉佩挂饰等物,随着他的步伐,同时有一只小小的明珠在其间摇晃着。

那是明月心。

李斯年送给他的,越在黑暗境地、越不掩光芒的明月心。

后来,四年过去,林昆死去了。

他在万人唾骂的刑场上,忍受着一刀一刀切过肌肤的利刃,陪伴在他身边的最后一样东西,便是这颗明月心。

他手心死死攥着指头大的明珠,血迹将它染污,他注视着越来越暗下来的天空,在明月隐约透过乌云遮蔽的那一刻,终于解脱般吐息出最后一口气。

安宁地同这人世告别。

他一直没有想清楚一个人和千万人放在天平的两端时应该怎么选。

用一个人的冤屈和公义,换千万人的性命值得吗?

但是后来他终于不必再挣扎迟疑,因为这个被放弃的人是他自己。

他愿意。

云华二十三年的初春里,林昆和李斯年走在明亮未熹的三月中,穿过柳枝低垂的大坝,笑着说起盛泱的未来。

那时候安王爷已死,盛泱虽然已经成了一滩被掏空的烂泥,但他们相信这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一切还有好转的希望。

四年后,崇信三年的初雪里,林昆孤独地死去。

这世间很少再有像他那样喜欢苏合香的人。一身雅致士子服的如玉公子,人世再也没有了。

原来轰隆隆向前的历史车轮,从来没有停滞下来过。

一切看似有存的希望,都不过一场巨大的临终仪式前,短暂的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