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明月心 06(续)(第2/3页)

“万幸,韩尚那老家伙家中出了这样一档子事。”

“——否则,今年的汛期很快就要到了。若不是因着儿子的事占住了手,他少不得又是一番在陛下面前饶舌多事。”

“王爷说的是啊。”

朱长忠附和道:“看来老天爷……也是站在我们这边儿的。”

“老天爷有什么用。”

安王爷却说。他微微眯了眯眼,笑道:“有时候,人的富贵,还是要人自己去争——!”

“是是是,王爷说的是。”

朱长忠见安王爷抬起了手,赶忙恭敬不尽地捧杯碰了上去,腆颜谄色道:“接下来的半年,也请王爷多多关照了……”

精巧无比的纯银酒杯碰在一起,在君子楼下,不远处就是遍地是脏污泥淖的黑巷。

那里充斥着疾病、饥饿、和贫穷……

很快,这一年的汛期就又要到了。但堤坝还仍未修好,不知多少庄稼会遭殃,多少田地会颗粒无收,多少平凡之家会妻离子散。

大概,明年的春风吹至的时候,黑巷中又将增添不少无家可归之人吧?

……但是,在这富贵的云端之上,又有谁在乎?

[*注1]:古代也有人叫妈妈的,只不过比较口语化,和“娘亲”类似。

李斯年找到林昆的时候,正在沽酒庵。

每当林昆不高兴的时候,都会去那里喝酒。

任何人都找不到他,只有李斯年知道他在那里。

“枕风,枕风。”

李斯年轻轻地叫他。

然而林昆伏在案上,深青色的士子服皱皱巴巴,袖子的边缘处还被打湿了一片。

李斯年靠近闻了闻,一大股极其浓烈的纯酿酒味。混杂着苏合香的冷冽辛辣,简直叫人觉得这是个能醉死街头酒鬼,而非诗文在翰林中人人传唱的惊艳士子。

沽酒庵是个藏于深巷和长干的酒肆,不同于星野之都其他雕梁画栋的精美酒家,这里的店面小得几乎可以算得上寒酸。更没有招客酒幌,只有门前载着的两颗桃花树,能叫人勉强找的过来。

通常来这里喝酒的,都是路过星野之都的行脚商人。饥寒交迫的异乡之处,寻一个能够取暖的落脚地。

林昆来这里,几乎不会有人认出他是名盛星野之都林氏的嫡子,更不会有人知道他是才情诗意冠绝翰林的林枕风。

大抵也是因为此,叫沽酒庵成为了林昆最理想的买醉之地。

“你醉成这个样子,什么时候将‘明月心’被人拿去抵酒钱了,大抵也不会知道吧?”

李斯年苦笑。

他收拾了一下林昆案上的雪白宣纸——

果不其然,那上面又写了一些潦草狂书至除了林昆自己谁也认不出的诗词。

李斯年叹了口气:

这些诗词被自己看到也罢,倘若被别有用心之人拿去了,恐怕少不得一番夸张过度的解读,而后为林氏招来莫须有的祸患。

林昆醉虽醉了,手里却还攥着一颗拇指那么大的明珠,他伏在岸上,明珠攥在他眼前,是个靠的很近的位置——

“明月心。”

只听他低低呢喃着,目光看着那皎洁无暇的珍珠,在透过外面薄薄的表皮,他能看见里头月牙一样的一勾弯月。

“越是在黑暗的时候……越不失其本心的高洁。”

林昆低声:“……是么?”

“是啊。”

李斯年无可奈何,回答道:“枕风,你今日又怎么了?”

林昆低低地“唔”的一声,而后像才发现似的,问:

“……啊,斯年,你来了。”

李斯年摸了摸他的头,林昆恍若一个小孩童那般,闭着眼,说道:

“斯年哥哥。”

自十四岁之后,李斯年极少听林昆这么叫他了,不由心里微微一顿。

“有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了么?”

李斯年极轻地说:“因为林伯父……仍是不同意你进御史台?”

林昆趴在案上,摇了摇头。他眼瞳有些略微的失神:

“……不。是我的老师……唯一的独子杀了人。”

“噢。”

李斯年应了一声,但又随即在心里想,这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我们俩的独子杀了人。

但他仍然非常配合地继续问了一声:“然后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昆略微含糊地说:“他犯的,是杀人之过啊……会被判斩立决的。”

“——可是,我的老师年事已高。他受不住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

林昆此时就像一个难过的小孩一般,李斯年从他的神色中看出了悲伤的意味。

“我兄长说……可判他充军……这样,起码还可以留条命在。来日,老师想他,亦可以在致仕后去看他。……可是,我心里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李斯年:“……”

林昆有诸多烦恼。但是小时候,他的烦恼是怎么才能去金陵,和那个叶家小公子比一把诗文;后来进了琳琅书院、御史台,烦恼却突然多了起来。

有时候,连李斯年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抚平他眉心微微蹙起的忧愁。

“你知道那个女孩……她才十四岁。她死了,可她不能白死。”

十六岁的醉酒的士子,望着手中的明月心,怔怔地说。

李斯年静静看着这如冷冽珠玉一样的苍白少年,有时候,他的是非观比林昆容易判断很多。

因为,他早已见过了这世上许多肮脏罪恶,十岁以前,就尝尽了所有辛酸冷眼。

但是,林昆没有。

他的眼睛干净不染纤尘,也想要去追逐那几乎已经不存在于肮脏人世的明月;李斯年知道,可李斯年不忍心告诉他。

因为在李斯年心中,林昆就是他漫漫长夜中唯一明亮、想要守护的月亮。

“枕风。”

默然很久,李斯年终于开口。但是他却并非顺着林昆的思路说,而是另摘了一个没人想过的角度:

“你有没有想过。”

李斯年说道:“倘若你来日进入御史台,孤掌难鸣怎么办。”

“唔……?”

林昆瞪大眼。

“你的老师是忠正之辈,可此事……怎么说都是难以不了了之的。更不可能当做它没有发生过。”

李斯年说:“而当下朝中情形,你也知道。恶徒横行,百官营私。枕风……你不能失去你的老师。”

你不能失去的你的老师。

林昆呢喃着这句话,过了很久,问李斯年:

“你……怕我伤了老师的心?”

而后他与我恩断义绝么?

李斯年微微笑了笑,在林昆的额心轻轻揉了揉,说道:

“不,也许是从各个意义上……你都不能失去你的老师。”

那个时候,林昆以为李斯年的意思是御使大夫也许没有他同林昆说的那样忠义,那样大公无私。

但是他又凭借数十年与老师的相处来说,觉得老师并非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