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二更]600(第2/2页)

甚至已经渐渐有了钱童和北境王合二为一的画像。

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没什么太大的抵触。

反正北境王也是暂代,短时间内他成不了气候,至于时间长了以后……随着燕王逐渐长大,到时候可以做的手脚也很多,现在就很好。

刘谈放下刘据的信之后心很累的叹了口气,他之前也是真的没想到燕国已经乱到了这个地步。

陆悬看着他眉头紧皱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脸说道:“别担心那么多,实在不行我们就提前……”

“别别别,按照原定计划来吧。”

刘谈知道陆悬想说的是提前发动战争,但刘谈想了想军队都没有训练成型,甚至很多都是新兵,就这么拉到战场上去基本就是送死。

以前大家都这么做是他们的事情,刘谈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让他管理燕国那边的边境城池他也不是那么抵触,因为说起来是分燕国和北境国,实际上这一条线都是连着的。

燕国那边混乱多少还是能够影响到北境国,尤其是雁门郡,之前刘谈就一直在关注雁门郡,只是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做得多了吧,代郡郡守就曾经表示北境王这是以邻为壑,但是不做他又觉得憋屈。

现在倒是好了,刘谈完全可以大刀阔斧。

唯一让他在意的就是燕国国相的人选。

只不过到现在燕国国相好像都没有选出来,刘谈在小朝会上提起这件事情之后,忍不住沉思半晌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让你们兼任?”

毕竟如果选出新的官员,刘谈首先要做的就是跟这些人进行一定时间的磨合,想要快速上手政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直接让刘谈手下的那波人兼任就容易多了,大家完全可以把之前的那一部分经验借鉴过来,都不用刘谈多布置,他们就能顺利操作。

刘谈这句话说完之后,除了霍光之外其他人都是面露惊恐:这就不必了吧?

就算是霍光表情也微微变色,只是他一向稳得住情绪,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现在大家感觉自己哪怕不是超负荷运转也差不多,管不过来那么多地方啊。

霍光深吸口气说道:“陛下不会如此下令,否则,以后燕国和北境国又哪里还分得开?”

刘谈本来就是吓唬他们的,听了这句话之后说道:“我现在只希望能够来一个差不多的国相,其他人也不要差太多,要不然我也搞不定。”

然而实际上燕国国相却是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窦思博。

刘谈在看到这个姓氏的时候表情就下意识的严肃了起来,虽然天下间姓窦的都未必跟孝文皇后有关,但小心点总是没错。

于是刘谈立刻让人调出了他的档案,结果这一看,还真是跟孝文皇后有那么一点关系——他乃是孝文皇后的弟弟章武侯窦少君之后。

而章武侯窦少君则是窦思博的太爷爷,窦思博的爷爷则是窦少君的庶子。

窦少君也是身世坎坷,他曾经被拐卖走,以至于当了奴隶,后来还是姐姐当了皇后之后才找到的。

窦少君被寻回之后,大臣们都警惕了起来——吕氏之祸刚过去不久,一看到皇后的兄弟简直就是心理阴影。

于是由绛侯周勃和灌夫上书称这俩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学问,不能授予官职。

所以窦家比起其他皇后娘家始终要差着一点,但是当年威风的那些皇后娘家,如今大部分都已经烟消云散,而窦家虽然依旧声明不显,但能够让刘彻选来做燕国国相,应该也有点本事。

刘谈细细看了一遍这个人的履历,发现这人其实严格算起来跟霍光还有一点点像,那就是足够稳重。

只是霍光的稳重是谋而后动,一件事情如果不紧急的话,有七成把握,霍光就会动手。

如果十分紧急,那么五成把握他也会冒险。

但是窦思博却非如此,他之前也曾担任过郡守,简单来说就是朝廷不下命令,他基本上就不会搞什么新政之类的,十分的循规蹈矩。

天知道刘谈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人,这比性格不同还让人难受,这简直是三观不合啊。

陆悬见刘谈五官都快皱到一起笑道:“这么不喜欢这个人?那就跟陛下说,换一个好了。”

刘谈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人已经去了长安述职,过不多久就会过来,若是我现在上书要求换人,他只怕要难做了。”

陆悬无奈:“你都这么不喜欢他了,又何必想这么多?”

刘谈说道:“我还没见他,也算不上不喜欢,只是担心日后做事没那么顺利。”

陆悬不用问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看了看窦思博的履历,想了想说道:“我倒是觉得你不必担心他会太死板,从这些记载上面来看,这个人只是没什么自己的主意,但只要有人给他下令,他就能执行的不错。”

刘谈微微一愣,转头看向陆悬:“所以你的意思是说他会很听话?”

陆悬点头:“陛下也不会选一个会跟你作对的人来的,燕国那边如此复杂,若是燕国国相再不听话,就算是你也搞不定燕国。”

刘谈一想也是,刘彻应该不会这么坑他的。

而除了燕国国相之外,刘彻直接又将其他官员的任命放手给了刘谈。

刘谈也没有费心,直接将之前燕王手下的那一批人又给搞了回来。

也就是说现在的燕国,除了燕王的爵位换了个人,燕国国相也换了一个,剩下的基本都没怎么换。

而那些被召回来的人大多都对刘谈十分感激。

前任燕王犯的罪那可是谋反罪,他们这一群人哪怕有证据证明他们没有参与,一切都是燕王自己做的,但他们身为燕国官员,对燕王是有劝导作用的,燕王不声不响做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于是一个个都被狠狠惩处了一遍,有一些人能够保全性命都已经是谢天谢地,再没想到还有一天能够官复原职。

这些人原本想要来朔方郡向刘谈道谢的,结果却被刘谈回绝,并且他还给窦思博去了一封信,让他不要来朔方郡,直接去燕国都城就是。

说起来,燕国都城对于刘谈而言也算是故地重游,虽然这个故地是几千年后的故地。

现在燕国的都城名为蓟城,这个名字放到后世可能会比较陌生,或者认为是后世天津卫附近的蓟县,然而在这个时代,这个名字指代的却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