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一更]563(第2/2页)

只是刘彻好像没这么有耐心,毕竟三年一次科举,三四轮下来就是十来年。

刘彻哪怕天天都在寻仙,希望能够活得时间更长一些,但实际上他算着自己的父辈年岁就觉得十年之后自己可能就差不多了,所以必须在他还在位的时候将科举这件事情给搞定。

哪怕不搞定也要弄出雏形,来那么两轮,为以后奠基。

作为一个极其有远见的帝王,他是能看出科举的好处的,否则当初也不会兴致勃勃的帮刘谈选人,甚至还主持了殿试。

也正是因为那次殿试让刘彻更明白,这样出来的人都是帝王亲自选出,天然更倾向于帝王。

不过,刘彻没想过的大概就是只有极其强势有作为的帝王才能让天下归心,否则换一个软弱一些的,那就是给朝臣结党营私的机会。

刘彻当然想不到,毕竟高智商也猜不到智商低的人会做出多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刘彻有这个想法,其他人自然不敢拖后腿,或者说就算有别的想法也只能委婉着来,当面反对这种事情目前只有两种人敢,确切说是一种人和一个人敢,一种人是不怕死的那种,如今大部分已经坟头草好几米高了,另外一个就是眼前这位北境王。

现在连北境王都没提出反对,那么他们暂时也不会主动说反对意见,只能等北境王将具体事宜说完之后再一点点商议,他们不可能上来就反对,不过可以挑一些不太合适的点说出来,然后拖延一下。

一项新政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再三讨论,再三推断才能上,不可能想要就上了。

哪怕在北境国试行过,也不是说在整个大汉都能推行,北境国才多大,大汉多大?

而且北境国也在行科举,到时候北境国的科举要不要并行?并行的话北境国的人是参加自己的科举还是参加大汉科举?

这一系列都是问题,桑弘羊跟王卿对视了一眼,已经做好了准备跟北境王殿下唇枪舌战。

政治就是这样,当初在面对刘屈牦的时候,他们都站在一条战线上,但如今却又隐隐站在不同的阵营。

不过他们知道,刘彻就喜欢这样的臣子,如果一个个都抱团太厉害的话,他反而不开心。

可问题是,刘谈能让他们找出毛病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