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三更]394

刘谈上下打量了一下陆悬思索半晌才说道:“我记得,你应该会游泳吧?”

陆悬坦然:“会。”

刘谈问道:“那你游泳的时候穿什么?”

陆悬莫名:“不穿啊。”

刘谈:?????!!!!!

他看着宽肩细腰长腿的陆悬,再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忍不住喉头发干,忽然就理解了刚刚陆悬的想法。

陆悬见他一脸惊讶,眼睛都瞪圆了的样子,忍不住凑过去低声问道:“那你呢?”

刘谈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愣愣问了句:“什么?”

陆悬揽着他的腰问道:“你下水会穿什么?水靠?”

刘谈回过神来,眨了眨眼半晌才脸上一红,憋出了一句:“我不会。”

这不是假的,他还真不会,上一世的时候他从小到大生活的区域都没超过南北分界线过。

他又没有接收这具身体的记忆,结果之前忙来忙去居然把这件事情给忙忘了。

陆悬愣了一下,这才轻笑一声说道:“没关系,你要学吗?我教你?”

刘谈惆怅说道:“哪有那个时间啊,算了,不会就不会,反正又不需要我陪着父皇下水。”

陆悬有些失望,本来还以为能够教刘谈游泳,顺便做些不可说之事,现在看来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刘谈见他垂眸不语,忍不住轻咳说道:“等我父皇回长安吧。”

陆悬听后立刻抬头,一双墨绿色的眼睛盛满阳光,定定看着他问道:“那……什么时候?”

刘谈想了想:“好像至少要两个月之后吧,总要把夏天度过。”

陆悬:……

别说两个月,一个月之后他可能就要回乌孙了!

刘谈见陆悬又失望地低头,颇觉好笑,凑过去主动亲了亲他,刚想调笑两句就被陆悬扣住后脑来了一个近乎让他缺氧的深吻。

等分开之后,陆悬抱着刘谈轻抚他的脊背轻声说道:“你还没说什么是水靠呢。”

刘谈晕晕乎乎听到这句话才回过神来,声音带着些许喑哑说道:“就是用鱼皮做的衣服嘛,在水里游动的时候能够更流畅。”

鱼皮做的衣服……

好的,陆悬总算知道为什么之前他都没听说过了,这样的东西在乌孙……别说乌孙了,西域也不可能有啊。

每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依靠绿洲建立,水源是有,但有限,鱼类就更有限了,不可能做到大量用鱼皮做水靠。

这也侧面证明了大汉的资源有多么广博,也难怪匈奴一天到晚打大汉的主意。

不过陆悬也的确提醒了刘谈,他之前自以为已经将大部分问题都已经考虑到了,结果忘了水靠这件事情。

刘彻这次是北巡,没打算去东边,那么就很可能不会想到下水的问题。

虽然他也不知道刘彻以往去东边会不会下水,但不管怎么样他又不能给刘彻写信让刘彻自己带好泳衣。

所以思来想去,他干脆就让人去准备水靠。

其实刘谈知道水靠这种东西,不过在这之前他也没见过,所以吩咐下面人开始准备水靠之后,他就找来了一套准备研究一下。

结果拿上来之后他发现跟后世的潜水服很像,但是因为材料的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贴身,而且也没有那么柔软,伸展性能也差一点,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这已经很不错了。

陆悬好奇的围着水靠转了一圈,伸手摸了摸之后,又试探的拎起袖子将胳膊往里面伸。

刘谈看到他这个动作不由得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想试试?那得把衣服脱了才行啊。”

陆悬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我只是觉得穿着这个游泳,也太不方便了吧?不是在水里方不方便,而是穿脱很麻烦。”

刘谈看着水靠想了想说道:“或许……可以改进一下。”

陆悬有些纳闷地问道:“怎么改进?”

刘谈没说话,直接画了一张图,然后让下面的人去做。

陆悬看了一眼愣了一下:“四方形?这是什么?”

刘谈认真说道:“泳裤!”

虽然没有后世那种材料,但是用鱼皮也是可以的。

这样既能避免水靠穿脱麻烦的问题,也能避免从皇帝到大臣当众遛鸟窘境。

哪怕刘彻不在意,可刘谈觉得那个画面大概有点碍眼。

而且穿着泳裤去坐滑梯玩滑道的话能够更安全一点,要不然就得穿衣服,衣服一湿贴在身上就会很难过。

这东西在刘谈这里都算不上发明,基本上就是吩咐一声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他让弄这个还间接解救了制作水靠的工匠,毕竟制作完整水靠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也需要确切的身体数据。

最主要的是刘谈需要的套数很多,除了要预留出刘彻带来的那些人的套数,还要弄一些备用的,万一出什么意外呢?

泳裤就方便多了,而且也不需要太详细的数据。

刘谈吩咐下去之后,看了一下自己的日程,发现最近也没什么需要他忙的,就准备忙里偷闲跟陆悬腻歪两天,他们两个算算也好几个月没见了。

而这一次陆悬过来大概就是出征前见一面,接下来的时间,除非战争结束,应该是没什么时间过来的。

刘彻来了之后他们两个必然是没什么单独相处的时间,所以也只有现在忙里偷闲了。

结果刚跟陆悬一起没悠闲两天,就被公输亦找上了门。

公输亦眼巴巴看着刘谈说道:“殿下,树屋已经开始做了,但是有个问题还没解决。”

刘谈一边借着袖子的遮掩拉着陆悬的手捏来捏去一边表情严肃问道:“什么问题?”

公输亦说道:“照明问题,树屋内部是可以用蜡烛或者油灯,但是外部如果用灯笼的话,万一着火……”

刘谈愣了一下,这才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吩咐人去做一些玻璃灯。”

这个倒是他忽略了,在树林之中点火的确有点危险,虽然是夏季湿气大,但北境国本来就干燥,再加上树屋周围易燃物肯定很多,消防设施是必须做好的。

刘谈将消防问题提上日程,不过这年头的消防大部分都是设置水缸,一旦发现有着火的地方就直接就近从水缸取水。

只不过刘谈了解了一下之后就发现这个年代的灭火手段好像还比较落后,激筒这东西还没出现,仔细想一想大概要到明清时期才会出现。

看了一眼日程,算了算之后,刘谈决定让工匠们加班加点弄点激筒出来。

激筒分为岔子激筒和西洋激筒,其中岔子激筒是本土激筒,整个形状更像是水枪,外面是套筒,里面是活塞,通过活塞将套筒放入水缸中吸水,然后对着着火的地方灭火。

岔子激筒的吸水量不大,射程也有限,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便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