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果然有诈(第2/3页)

对于王千户而言,此生能够在这边疆塞北见到锦衣卫指挥使大人亲临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时间内心也有些激动。

但是,为什么大人们出门探案,会带一个孩子呢?

王千户颇为费解地看向一边——阿澜正试图捞多宝格上放着的一只木头雕刻的海东青雕像,刚脱了靴子往椅子上踩,结果被汪直拦腰抱了下来,带他去后面洗脸洗手。

“莫非,这位小公子……是个……”

万千户犹豫了一会儿,低声说道。

“侏儒高手?”

“噗!”

万达刚坐下端起茶杯喝水,准备听听关于此地的情报。没想到这王千户如此具有“幽默感”,吓得他当即将还没来得及咽下去的热茶给喷了出来。

杨休羡放下茶杯,抹了抹嘴边的水渍,庆幸自己喝得快。

“王千户……瞎说什么呢?”

万达拒绝了王千户充满歉意递过来的手帕,随手抖掉了衣服上的水珠。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是犬子。”

“下官还以为他是锦衣卫里的侏儒高手,专门扮做孩童的样子做为掩护呢。没想到是令郎,抱歉,抱歉。”

王千户尴尬地急忙作揖,希望这位万大人,大人有大量,别计较他的无心之失。

哎,不过这大人奉命出关查案,怎么会带上自己的儿子。

莫非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那刚才抱着孩子离开的俊朗少年,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西厂厂公,汪直了吧。

这个万大人真不愧是贵妃娘娘的弟弟,就连堂堂西厂的督公,也要给他带孩子呢。

“不是你该管的事情,少管。”

杨休羡低声说道。

“是,是,小人僭越了。”

感受到了杨休羡语气中的浓重威胁感,王千户急忙调整好了思绪,开始汇报目前辽阳城内的动态,以及这一年来几方面局势的变化。

汪直带了洗好手的万澜也走了过来,万澜坐在屋子角落的小交椅上,歪着脑袋,仔仔细细地听着。

越是听到后面,小小的眉头就皱的越厉害,最后几乎成为了一张苦瓜脸。

等到掌柜的全部说完,差不多已经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了,万达让他退下去招呼客人,免得引起别人的怀疑。

“是,多谢大人。”

王千户说的嗓子都疼了,急忙躬身退了出去。

走到门口,他想到了什么似得,急忙又转过身来,低声对着万达说道。

“大人,您这‘万星海’的名头,在九边虽然没有在京城那么显赫。但是异族人知道的也不少。您如果在这边行走,用的是这个名字的话……”

如果说“万星海”这个名字在十多年前还能作为化名,任凭万达在大明地界上游走的话。那他自从开了“星海汇”,尤其是经历了前年的国子监爆炸事件后,那“万星海”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万达”这件事,至少在各路细作,探马的眼里,早已经不再是个秘密了。

“这个你放心,刚才的那张路引是特意给你看的。我现在不用这个假名了。”

万达笑了笑,心领神会的点了点脑袋,摸了摸胸口处放着的另一份路引。

老子现在新的假名,叫做“万大发”。

十分符合我商人的身份。

剩下的一群人分别是“杨守业”、“邱德旺”、“高福”,以及“汪财”,都是大人我绞尽脑汁给大家取的好名字。

“那大人,你怎么看?”

用完晚膳,众人齐聚在万达的房中。

听完了万达的复述,邱子晋眉头一皱。

如果按照这个王千户的说法,自打上一回“丁亥之役”后,辽阳就一直保持着几股势力互相抗衡下的和平。

比起女真,倒是鞑靼那边对大明的危害更加明显些。

成华十二年年初,蒙古鞑靼逐渐做大。

脱脱不花的异母弟弟,孛儿只斤·满都鲁与其岳丈癿加思兰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巴彦蒙克,自称蒙古大汗。并且在短短时间内,吞并了鄂尔多斯和土默特部落。

当年春天,自觉羽翼丰满的这支南元残部,声势浩大地准备侵犯九边之一的宣府。而朝廷根据情报,判断出他们袭击张家口是假,想要趁乱突袭辽阳才是其真正目的。

于是在当年夏初,兵部暗里调派了时任兵部右侍郎,熟悉军务,尤善练兵的马文升到达辽东,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以防备南元的声东击西之计。

根据本地的锦衣卫刺探得来的消息,这位马大人千里迢迢来到辽东后,就带领着官员将附近几个险要的边镇都视察了一遍,协同州府修缮加固城池堡垒,并且在当地的青壮年里选出了一批熟悉土风土情的小伙子,有汉人,也有鞑靼、女真部人,协同一起操练。每日出操,他都亲自披甲,与战士们共同演戏,很是得到这些北方汉子们的尊重。

满都鲁见辽东严防死守,无隙可乘,只能按兵不动,转而回去草原,重新投入部族的争斗中去了。

从成化十二年的秋天,一直到十三年的秋天,一整年的时间里,辽东既无鞑靼骚扰,也无女真犯边,彼此相安无事。

非但如此,辽东马市还开得红红火火。

马匹自然是马市交易的大头,辽东马市开设于永乐年间,一来是为了向朝廷输送战马,二来则是为了“羁縻”外族部落。

在永乐帝之后,大明的对外战略大方针就是“以不战为上兵,羁縻为奇计”(注释3)。

所谓“羁縻”,就是控制和笼络。

在政治上表现为开设羁縻卫所,以其部落酋长为官员。颁发印信,官服,诰敕,允许他们保留原有的语言,生活习惯,但是必须遵守大明的法律,并且定期朝贡。比如朵颜三卫,建州三卫,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则表现为,以“互市”,尤其是以“马市”为手段,加强对各部族的民生控制。宣宗皇帝曾经说过: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注释4)

塞外苦寒,无甚产出,想要获得大明的大米,布匹,乃至茶叶,绸缎,各种珍玩,书籍和耕地的农具,总是一味地劫掠,总也不是长久之计。用本邦所产作为交换,两相得利,才是可行之道。

一旦经济上有所捆绑,“战争”就绝对不会是第一选项。

就跟之前杨休羡判断的一样,只有鲁莽的,只顾眼前之利的小部落,甚至马贼们,才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冒险来变成打草谷。

零星战火变成两邦对峙,一定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而且比起除了马匹和动物毛皮,就没有什么其他产出的鞑靼,瓦剌,女真人手里用来跟大明朝做交换的东西更多。他们的人参,貂皮,海獭,珍珠,木耳都很受大明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