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来生相许(第2/4页)

“谁受益?邵寰妃娘娘?”

万达咬着筷子,脑子里飞快地盘算了一下,“如果这事儿是铁板钉钉的话,自然是邵娘娘得益。不过我看这事儿八字儿也没有一撇,据说还触怒了陛下,现在宫里正在彻查流言的开端呢。邵寰妃娘娘犯不着这么做。”

朱见深自己当太子的时候是几经起落的,对于这种事情格外敏感。已经派了新上任的东厂提督尚铭在宫内探查谣言的来处,务必要找到幕后的始作俑者。

不过目下已经查了半个月多了,依然没有找到散播谣言的这个人。

“或者说,看谁会在此次事件中有所损失。”

杨休羡将涮好的羊肉夹进万达的碗中,“反过来推论,应该也能找出线索。”

“反正我姐肯定是得不到好处。如果说之前阿樘不认他的时候,贵妃娘娘她还有可能和寰妃合作,将四皇子推上帝位的皇位。现在压根没有这个必要。”

万达摇头。

“邵娘娘刚怀孕,正是圣恩正隆的时候,犯不上为了这事儿铤而走险。栢娘娘没有了三皇子,没有什么好斗争的。其他的娘娘们这更加犯不着了。”

“皇宫娘娘呢?”

邱子晋突然问道。

“王娘娘?十多年来,活得跟一滩死水一样,哪里有这个心思。”

万达摇了摇头,“而且不管是谁做了太子,她都一样是嫡母,没必要主动蹚浑水。”

据说这十多年来,朱见深临幸她的次数连一只手都数的出来。不知道是真的不讨皇帝的喜欢,而是皇帝压根就不想让嫡妻生下嫡子……所以不给她这个机会呢。

“我说的,是另外一个皇后。”

邱子晋叹了一声,“你们难道都忘记了吴皇后了么?”

吴废后?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

要不是小邱今天这么一提,他们几乎都快要忘记这个女人了。

再说了,她一个被废弃的皇后,谁做太子也轮不到她翻身吧。

“怎么轮不到呢?”

邱子晋叹了口气,“你们难道都忘记了,现在太子的生母在内安乐堂住了这么多年,是谁在一直接济她的?就是吴氏啊。如果说贵妃娘娘养了太子两年的话,这么吴氏可是看着太子出生和长大的。你们也不想想,她为什么要帮助纪氏,难道是因为她善良?”

万达恍惚地点了点头。

“是啊,吴氏和周太后他们花了这么多心血,将纪氏和她的孩子扶持上位。为的就是太子有朝一日登上皇位,能够将吴氏重新扶正,赐还她大明皇后本应该有的荣耀……甚至为她打击报复我姐。”

只可惜,她俩机关算尽,却没想到这孩子最终还是被万贞儿给收服了,早就对她放下了仇恨。

而且孩子的忘性最大,再过两年,周太后还倒也还好说,毕竟东宫日日都要去太后的宫里请安。

但是吴氏呢……等待她的,岂不是再一次被彻底遗忘的命运么?

按照吴氏的心性,她又如何会甘心呢。

“这事儿吴氏一人是翻不了风浪的,想必宫内还有她的帮衬。”

邱子晋肯定地说道。

就在此时,汪直携着一身的风雪走了进来,见到众人正在吃火锅,立即笑了起来。

“看我,来的真是时候。刚才走在男爵府外头,就闻到了烤肉的香味。我想着今天来一定有口福了。没想到除了烤肉,还有火锅,哈哈。”

他在万家随意惯了,也不用人伺候,自己脱了外头的披风,搓了搓冻红的手,就走到惯常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正好,烧烤的东西也熟了,梅千张和高会一块走了进来,将装满了肉类的盘子放在火锅旁。

汪直拿起一根烤的滋滋儿冒油的羊肉串,咬下一块肉来,一脸满足。

“如何?宫里查的怎么样了,是不是周太后和吴氏搞的鬼?”

邱子晋迫不及待地问道。

“邱大人神了啊。”

汪直放下铁签子,瞪着眼睛看他,“刚从尚铭这边得到的消息,就是这两位搞的鬼。”

“这段时间不是司礼监乱哄哄的么,吴氏买通了几个小太监,在宫里四处散布易储的消息。就是想要挑拨贵妃娘娘和邵娘娘反目,另外引起陛下生疑,从此断了邵氏的恩宠。”

另外邵氏现在刚有了身孕,说不定惊惧之下,孩子不保,这就是“一石三鸟”之计了。不可谓不恶毒。

“除了太监,吴氏还收买了妙应白塔寺的番僧雒筱西。让他在民间散播如今太子命中并无帝王之相。其所应之地,不在京城,而是在梧州的传言。”

广西梧州,就是纪氏的家乡。

雒筱西,藏名洛桑益。父亲是汉人,母亲是乌斯藏人,从小在大昭寺学习佛法。

大明这十多年来,尤其盛行藏传佛教。雒筱西在成化五年自拉萨入京,因为佛法深厚,宝相庄严,京城的无数士绅们都供奉他,宫内的内侍宫人们更是尊他为“上仙”。之后被皇帝封为“传奉官”,享受朝廷俸禄。

从他嘴里说出的话,自然比小太监们传播的风言风语来的让人信服,所以这消息才能很快在前朝散布开来。

“不,我没能理解。”

万达放下碗筷,满脑袋问号,“这事儿若是吴氏干的,我还能理解。怎么周太后还要掺和进去?她也不是照顾过阿樘么?”

“阿樘现在养在贵妃娘娘身边,已经不是她可以控制的了。但是四皇子还小,才一岁多。正是可以塑造的时候……”

汪直叹了一声,“今早陛下去仁寿宫给太后请安。太后已经提出,邵氏如今有孕,四皇子又是最难带的时候,邵妃不适合再带孩子了。她想要将四皇子接入仁寿宫中亲自教养……”

“哇,这个老太太真的是绝了。”

万达拍案道,“陛下怎么说,不会答应了吧。”

“陛下没有答应,不过也没有拒绝。”

汪直苦恼地说着,“陛下在为另外一件事情烦恼。”

“什么?是辽东又出事儿了么?”

这段时间他们都在家里准备行李呢。

听说辽东很是疾苦,哪怕到了春天也是天寒地冻的,所以冬天穿的皮料子也要带上路呢。

“是为了修大行皇帝裕陵的事儿。”

汪直叹气,“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不过周太后她真的……一言难尽……”

“说好的一墓三穴,先帝棺椁居中,钱太后居左,周太后居右么?还能怎么样?”

万达问道。

“在钱太后下葬的时候,周太后命人将从左墓穴到正中墓穴的隧道,用大石块和木料彻底堵住了。”

汪直垂下头,“这样一来,即便同穴,钱太后和先帝,这也是‘咫尺天涯’了。”

万达等人听了,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这周太后真的是……一桩桩一件件的,实在也太能折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