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帝王之怒(第2/4页)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被下了刑部大牢。等待黄赐到案后,两案并一案,所有的人一起公审。

新官上任的刑部员外郎邱子晋顿时忙的脚打脑后跟。

京城的“六扇门”,也就是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的官僚们,面对这一堆大明国的高级将领乃至因军功受封伯爵的国之大将,陷入了巨大的焦灼之中。

这些都是大明的良将,尤其是项忠,可是与大行皇帝一起北狩过瓦剌的。

“土木堡之战”中,他曾被蒙古人俘虏后,后徒步七天七夜,回到了大明的军营。此后更是平定了满俊之乱和荆襄之乱,战功彪炳,对大明贡献良多。

如此老将,要他们怎么怎么审?

上刑,还是不上刑?

刑部大牢又不是诏狱,甭管你是什么官,进来先脱一层皮。毕竟人家只对皇帝负责,不用考虑什么同朝情谊。

万一日后这些官员再度被启用,三司的人要如何与他们同朝为官?

邱子晋看着焦头烂额的同僚们,露出了嘲讽的笑容——现在知道了吧,“恶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与热热闹闹的刑部大牢相对的,是万达这边的北镇抚司大狱。空荡荡的不见几个犯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萧条场面。

不过即便是锦衣卫衙门,也不是全然平安无事,亦被牵扯进了这一场风波之中。

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件“好事”。

袁彬,袁指挥使,被升任了都督佥事管前府事,成为了正二品的大员。

对于锦衣卫系统的武将来说,这算是职业生涯的顶峰了。比这更高一阶的一品左右军都督的官衔,一般都是去世之后追赠的了。

锦衣卫上下一片欢腾,从力士到千户,都来庆贺这一难得的升迁之喜。

袁彬自然是高兴的,不过他心里清楚,陛下这一举动,就等于彻底将他从锦衣卫第一把手的位置上撤去了。

万达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名头,但是按照陛下对小舅子的宠爱,他升为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早晚的事情。

自己看似“升职”,其实是将指挥使一职给让渡了出来,等候它新主人的上位。

“星海汇”的包厢里,袁彬一杯接着一杯,接受者同袍们的敬酒,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朝廷继续出力。

就连退职已久的前指挥佥事王喜和一些早就离开了锦衣卫的老同僚们也特意前来助兴,让袁彬欣喜万分。

“袁大人,日后有空,还是要回衙门看看的。毕竟前督军府就和锦衣卫衙门就在一条街上。”

万达和杨休羡带着好多跟了袁彬多年的同袍们上前给袁彬敬酒。

“万大人,后生可畏啊。”

看着万达如今当官当的也有模有样了,回想起当年他刚来锦衣卫衙门的时候,哪里也不去,先去整治膳堂的往事,袁彬不禁感慨万分。

当时怕是谁也想不到,厨子有朝一日也能做锦衣卫指挥使吧。

至于广怀,更是他从小看大,当做未来的继承人培养的好苗子。

谁曾想,锦衣卫的好苗子会给万大人给带歪了呢……虽然歪的路子也很奇怪就是了。

袁彬和王喜互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里又是好笑又是苦涩的眼神。

几轮敬酒下来,袁彬已是微醺。

他和王喜坐在包厢的角落里,看着万达和杨休羡两人与一干同僚们相处的如鱼得水的情形,感慨地说道,“我们老了,陛下也成熟了……他已经不需要我等了。”

“大人……”

早就退职多年的王喜,自然听出了袁彬言语里的失落。

“还记得当年,我和项大人一同陪伴英宗陛下北狩蒙古。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返回故国……当年英宗朝的臣子们,现在也都半数凋零了吧。”

袁彬说着,饮下了一杯酒,“人老了,就要识时务。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懂得给年轻人挡路……不然你自己不走,陛下也会帮你走的。”

“大人,您醉糊涂了。”

王喜急忙劝道,“小心隔墙有耳。”

“哎……”

袁彬低声喃喃自语,“项大人的事儿,才刚开始……你且看着吧。咱们的陛下啊,和他父亲不一样,不一样啊……”

六月初六,三法司当堂会审兵部尚书项忠与武选司郎中姚璧,接受内侍司礼监太监黄赐的贿赂,在京师选兵时,暗箱操作,将黄赐的弟弟黄宾选为了江西都司指挥使的案子。

这个案子牵扯人数甚多,按理说怎么样都要审个好长时间。而且项忠当场抗辩,反驳说自己与黄赐毫无私情。

但就是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当日就被左都御史李宾定罪,确认了这一干人等确系利用各自在军中的实权,私相授受,卖官弻爵。项忠更是被指私通内廷近侍,居心不良。

李宾将定好的罪名写成奏折,经由内阁,递交给了皇帝。

六月初九,公审后的第三天,朱见深下旨,将项忠削职为民。项忠之子项绶贬至湖广九溪卫。姚璧被贬广西思明。黄赐降为长随,往南京司香。其弟黄宾削职为民。兴宁伯李震降为左都督,发往南京“闲住”。守备靖州指挥使庄荣降为指挥同知。甘肃参将都指挥同知刘文降为署指挥使。(注释2)

其余一干人等,也都被降职的降职,罢官的罢官。

项忠在朝中经营了三代的人脉势力,被彻底瓦解。从他称病拒绝上朝,到彻底失势被贬,前后连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其中,除了一开始秘密揭发黄赐的情报来自东厂校尉,而黄赐本人因为是内侍,这一点也让人无可厚非。

至于弹劾项忠和姚璧的折子,是监察司的监察御史冯贯和左给事中郭镗联合上的。二人都是谏官,与厂卫并无瓜葛。

之后所有的抓人,审案,结案,都是由三法司执行,没有丁点厂卫的势力和人马介入。

而最后朱见深下旨宣布他们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也是通过给事中的。

刑案重归三法司,下旨必经六科,奏本必经内阁——皇帝用内阁联署呈上的折子上的句子,狠狠打击了联署牵头人项忠的脸。

“星海汇”的包厢内,万达和好不容易从书山文海里解脱出来的邱子晋先到一步,讨论起了这些日子的案情。

“没有证据也能这么判么?”

听到判决的结果,万达无语。

“之前这帮谏官,监察御史什么的,不是一天到晚弹劾我,说我们北镇抚司屈打成招,制造的都是冤假错案么?”

万达面容扭曲地看着正在喝茶的邱子晋,“你们刑部倒是‘不打’,但是你敢说这案子判得对?”

“有什么敢不敢的。”

邱子晋放下茶杯,冷笑一声,“关键是,陛下想要的结果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