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生死赌局(第3/4页)

这三年来,他在通州老家的御赐田庄足足扩大了好多倍,甚至超过了周太后亲生女儿重庆公主所拥有的皇庄数量。

反正每次只要周太后开口,皇帝就算再不情愿,最后也会把田地给赐下来。

另一部分“窑变”的瓷器,加上本该销毁却没有销毁的御窑次品,以及从宫内偷出来的各色古董,在被抹掉了底部的款识后,这几年来通过荣宝楼的路子,从京城销往大明各地,为周寿积累了无数金银财富。

甚至有不少名画古董,居然远漂海外,流落到东瀛、朝鲜和交趾国那边去了。

如今即便朱见深想要追回赃物,都求告无门,这位“文艺青年”越想越恨不得把这个“娘舅”大卸八块。

“荣宝楼不但负责销赃。荣掌柜的为了拉拢国舅爷,还利用雇佣使女丫头的名义,骗了不少良家女子,给她们服下药物后,成为半醒半痴的废人,供国舅爷……和他的幕下之宾享乐。”

杨休羡拱了拱手说道。

“那袁氏之女,原本是在御器厂帮厨的。因为姿容出众,梁太监想要将她献给庆云伯。一个多月前,在运送这批龙纹窑变瓷器入京前,梁太监派人将她打晕之后,装在运送瓷器的箱子里,放入船舱之内。”

幸好这一个月里,庆云伯都跟着恭王的车队,没时间回荣宝楼淫乐,这袁氏女才保住了清白之身。

袁明光发现妹妹不见之后,先是在御器厂内遍寻不得,就跑到了邱家的茶场找人。

邱管家见他满世界的嚷嚷,又怕邱家和梁太监合作的事情被他发现,于是自作主张派人将他教训了一顿,扔回了御器厂的后山。

邱家人走开后,装船完毕的梁太监带人回来。

梁太监做贼心虚,害怕他发现自己绑架了袁家妹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人扔进了当日准备烧制瓷器的窑中。

然后命令点燃柴火,想要将袁明光活活烧死在里头。

幸好老天有眼,在被扔进瓷窑后,袁明光很快就醒了过来。

发现自己身在瓷窑内部,而且瓷窑已经被关上门,温度陡然升高,袁明光又惊又怕。

好在他曾经多次在御器厂烧窑,知道这烧制御瓷的“龙窑”除了正前方火膛,通风口和一侧的窑门外,在窑门后方还有一个投柴的口子。

口子不大,但是足够一个精瘦的人进出了。

他爬上梯子,努力地爬上了投柴口,打开了投柴口的风门。

密闭的窑身内突然涌入大量空气,本来温吞的火势一下子凶猛起来,火焰几乎是追着袁明光的动作升腾而起。

在千钧一发之际,袁明光纵身一跃,从口子里挣扎地翻了出去。

即便如此,炙热的火舌还是将他半个身体都撩到了。袁明光忍着剧痛,飞奔到了御器厂用来陶澄泥土的水塘里,将自己整个人都埋入泥水中。

袁明光从瓷窑中逃脱不久,瓷窑突然发生爆炸。

御器厂内所有的陶工和匠人都跑去救火,居然没有人发现泡在泥水里的他。

要说他也是命大,这泥塘里都是上好的高岭土,细致洁白,很好地包覆好了伤口,误打误撞之下,居然救了自己一命。

梁太监听闻瓷窑爆炸,想到应该“死”在里面的袁明光,更是惶恐,怕前往救火的人发现了里面的尸身。

干脆下令听之任之,不准人进火场搭救,将好好的一个瓷窑给彻底烧废了。

如此炙热的高温下,就算是骨头都能扬了灰。事后经过检查,窑内除了炸裂的瓷器什么都没有,总算让梁太监放下心来。

袁明光大难不死,跑到山上想要伺机复仇。

他最后是被邱家的家丁打晕的,自然认定是邱家的人想要害死他。

他要报仇,还要找到自己失踪的妹妹。

但是袁明光如今不人不鬼,报仇也好,寻人也好,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他却幸运地遇上了一个人。

一个奉了上官的命令,从隔壁歙县而来,正在收集浮梁县和景德镇各种异动的官员。

江南监察御史,邱子晋的手下。

“邱家……邱子晋的母亲,真的入了荣宝楼的股份么?”

朱见深长叹一声。

真是造化弄人,谁也想不到,最后揭开这层黑暗幕布的人,居然是邱家的独子,自己钦点的成化朝第一位探花郎。

“邱母一心打开京城瓷器市场,更想将邱家产出的瓷器和茶叶抬为贡品,让邱家成为‘朝奉官’。花重金搭了上新来的梁太监的路子。又通过梁太监前后结识庆云伯,前后行贿,不下万两白银。”

袁指挥使也是万分为这位监察御史惋惜。

虽然这次案子,邱子晋全程回避,又有大义灭亲之举,但是今后的仕途,怕是很坎坷了……

“可怜他了,搭上这样的母亲。”

朱见深说完,突然觉得有些可笑。

朕都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何况小小的七品监察御史而已……

被周太后刺激的实在厉害,这边案情还没听完,朱见深已经想着要怎么安慰安慰这位“大义灭亲”的小探花了。

听说他和小郎舅关系不错……这样的“可造之材”,又年轻,可千万不能因为家累而沉沙折戟了。

“荣家小姐又是怎么回事?邱母就算要攀高枝,也不用给自己的儿子戴绿帽子吧?”

朱见深突然想到那个据说差点一尸两命流产,经过御医的抢救后终于保下性命的荣小姐。

若真是如此,这位邱命妇可比周太后疯得更彻底些。

“荣掌柜的坏事做尽,毁了那么多女孩的清白。想不到居然报应到了自己的身上。庆云伯三个月前,在一次醉酒后,逼奸了荣掌柜的女儿……”

说起邱子晋的家事,杨休羡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邱母势利,邱探花蟾宫折桂后,觉得经营石灰生意的魏家虽然在徽州颇有声望,却登不上台面,一心想要为儿子另寻一门亲事。梁太监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就给邱荣两家搭上了线。这两家本来就是生意伙伴,邱母觉得荣家有庆云伯和太后娘娘作为后盾,之后必然贵不可言,就欣然应允了。”

可怜的邱子晋,差点成为了案犯的女婿。

“刚巧,荣氏女发现自己居然怀上了庆云伯的孩子。伯爵府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允许她进门的,国舅爷为此操心不已。所以,荣家在得到了邱母允婚的答复后,迫不及待就将女儿送到了景德镇,并且匆忙定下婚期,想要在荣小姐的肚子显怀之前,和邱巡按拜堂……”

“幸好邱巡按的手下无意中发现了袁陶工,袁明光才得以鸣冤,邱巡按自己也逃过一劫。”

朱见深感慨地说道。

可不是“逃过一劫”呢。

若邱家真的和荣家成了亲家,这案子案发之后,邱家受到的牵连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