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两只肥羊(第2/4页)

“啊……两位一看就是诚心诚意的,两位的心愿,佛祖菩萨一定听到了,是必定会达成的。”

老尼姑慈爱地看了看他们,“其实……施主不妨做两场法事,办个道场。一来显得更诚心,观世音娘娘听闻之后,自然会来送子。二来,也能为冤亲债主消减罪孽,好早日登上西方极乐。”

看来那两个尼姑办事效率挺高的,把他们求什么都报告给师父了。

万达听得好笑,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杨休羡一脚。

杨休羡低头笑了笑,不过很快隐去了笑容,抬头用非常“迫切”的目光望向玄敬师太。

“师太言之有理,就是不知该做什么样的法事呢?”

“听施主刚才说,令堂是难产而亡,那就要念‘血盆经’了,要做三天的水陆道场……”

半个时辰之后,万达和杨休羡两人缓缓起身,走到佛堂门口。

经过主持和两位尼姑的建议,两人决定十天之后,连做两场法事,请尼姑们在庵堂内连念三本经书。又在寺内定了一年的琉璃海灯和高塔香,届时有寺内尼姑日夜照管,保证烟火不绝。为了扩大功德,还要请十方僧尼共同祈福——当然这是另外的价钱。

这些法事、灯油钱和布施费用,总计差不多要花费一百多两。杨休羡二话不说,从兜里掏出一张百两的银票,恭敬地放在桌子上。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啊。”

三个姑子低下头,对着银票咕噜咕噜念佛不止。

果然是幸甚至哉。

“老尼不便出门远送,就由我的两个徒儿送两位到山门口吧。”

将银票收进宽大的衣袖中,老尼姑朝二人躬身相送。

“啊……师太,刚才我进门的时候就想问了。”

杨休羡本已经走出了佛堂,突然想到什么似得,转头指了指那副白衣观音像,“这幅画笔法劲道,线条柔美。观音身后画的那片竹林,仿佛都能听到潇潇风声一般栩栩如生。这作画之人,必定非凡。”

“确实,确实。”

看来老尼姑也很是得意这副画作,不然也不会挂在当门口了。

“师太,不知道这幅画能否割爱给我?弟子想把它挂在家中佛堂,日日烧香,好叫菩萨保佑我全家平安。当然,不会叫师太白给的。”

说着,就把左手伸进右手衣袖中,作势又要掏钱。

“阿弥陀佛,我们出家人看到有檀越原意供奉佛像,敬重三宝,开心还来不及,应该主动奉上才是,怎么会要施主的钱财呢?”

玄敬连连摆手。

万达心想你刚才收我们一百两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呀。

“不过嘛……这是我师父的心爱之作,她直到坐化之前,还在欣赏这副杨柳观音呢……”

玄敬一脸为难。

看到这位年轻英俊,关键是出手阔气的施主露出失望的表情,老尼姑心疼地说道,“施主不要心急,这幅画实际上是我的小师妹玄莲所绘,施主若诚心求画,不如去找她。”

“玄莲?”

万达微微侧过脸,就看到了画像上的那朵小小莲花印。

“是,我师妹玄莲从小精通丹青,尤其擅长为观音作像。不但能画观音大士的三十三法身,还能画四十种不同手势。被我师父称赞为在诸多小辈中,最有大智慧,大缘法的弟子。”

提起这个师妹,老尼姑倒是流露出几分真情实感的骄傲神色,“如今京城广济寺内供奉的那副千手千眼观音像,就是我师妹在五年前绘制的。宝相庄严,恢宏巨大,整个京师怕是找不到第二幅了。”

广济寺?

杨休羡心中纳罕。

他们的主持,不就是现任的顺天府都纲,德昌大和尚么?

都纲,提举整个顺天府辖内所有寺庙和庵堂的一切事物,。

别看这只是个芝麻绿豆大的九品官,要坐上这个位置,可不容易。必须是精通各种佛教典籍,严格遵守戒条僧规,深受珈蓝界和广大信众们信任的“高僧大德”才能担此重任。

现任的都纲法号德昌,是上一任广济寺主持,同样也是上一任顺天府都纲的法愿老和尚的得意弟子。

别看他年纪轻轻,出家受戒还不到十年。却很是了得,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已经是统领一州之地的佛教领袖了。

“那不知道玄莲法师上院何处?既然这幅画玄敬法师不能割爱,我们向玄莲法师求画就是。”

绕了半天,杨休羡终于说出了目的。

“啊,就是在西山的妙音庵,说来也不远。”

玄敬师太笑着说道。

“不过嘛……”

她有些为难地说道,“那是个小庙,在翠微山的脚下,香火不是很旺,只有我的师妹和她的两个徒弟而已……为了避嫌,她们只接待女客,男子不得入寺。”

“哎……那真是可惜了……”

杨休羡无不遗憾地说道。

怕两人出去的时候再引起骚动,黑面尼姑命令那个稍微年轻些的,叫做“静修”的尼姑送他们从后院的小门离开。

这寺庙的后堂因为香客不能随意涉足,果然比前面幽静了很多。

三人笔直走到后墙边,最后连偶然路过向他们打招呼的姑子们都看不到几个了。

静修走到一扇漆黑的小门前,打开门栓,对他俩打了一个稽首,准备送客。

“这位师太,现在都已经要晌午了,我们俩兄弟都饿了。我看这周围都没有餐馆,我俩也不想吃外面小摊上的粗食。不知道贵寺有没有吃素面素菜的地方呢?”

万达上前一步,故作天真地问道。

要说这万达果然是中年妇女杀手,饶是这个总是对男人板着脸的静修师太,看到他这番惹人怜爱的模样,也微微露出了笑容。

“说来真是可惜了。本来小庵有一个极会做素宴的女厨子,原本带着一个女孩子,借住在我们后山的院子里。她烧出来的饭菜,我那玄莲师叔都赞不绝口。可惜她已经搬走了,不然还能留两位在小庵吃一顿午膳呢。”

带着一个女孩子,又极会做素宴,不是宋嫂,又会是谁?

万达眼睛一亮。

“听师太的意思,现在这个厨娘已经离开了庵堂么?真是可惜啊……”

他十分努力地绷住嘴角,“万分遗憾”地说道。

“对了,刚才喝了师太泡的茶,觉得非常香甜,还带着些竹子的香味。不知道是什么茶叶呢?既然吃不上素宴,能够带些茶回去,我们也不算白走这一趟了。”

万达看出来了,这个稍微年轻点的尼姑,比那个黑脸尼姑好说话,于是准备跟她多扯几句,再多多地套出些消息来。

杨休羡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也不是什么好茶,茶叶是市面上直接买来的。不过我们后山有一片竹林,贫尼觉得竹叶清香,所以存放茶叶的时候,就放一些竹叶进去,想让茶香染上竹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