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帝姐夫(第2/3页)

虽然刚被封了妃子,又是接见家人的重要场合,万娘娘也没有披金戴银,穿的合乎礼仪又不会过于隆重。跟电影里恨不得浑身挂满黄金的样子天差地别。

毕竟年纪略大了些,万贞儿还算白皙的面容上已经稍微有了皱纹。但是三十多年的宫廷生活和皇家礼仪的教养,让她一举一动都显得挺拔优美。年轻的时候,想必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飒爽美人。

看完了姐姐,万达又偷摸去打量他姐夫。

姐夫朱见深身材瘦弱,皮肤白皙,瞳孔带着淡淡的棕色,说起话来温吞吞的,看着脾气挺不错的样子。

据说这皇帝姐夫小时候很是苦过一阵。土木堡之变后,他爸爸英宗皇帝被迫“北狩”,被鞑子扣留在关外。叔叔景泰帝登基后,没多久就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十七岁的万贞儿,因为一贯表现出的稳重可靠,被孙太后派到了皇帝姐夫身边照顾他。这一照顾,就是一辈子……

万达低头,看着拉着自己的万贞儿的手。

他能感觉到,这双手上有着厚厚的茧子。那是只有很是贫苦农家的女人手上,才会有的厚茧。

据说姐夫被景泰帝夺去太子之位,废为祈王的那几年,宫里那些惯于捧高踩低的宫人们,觉得他永无翻身之日,很是苛待他们。

平日只送一些烂掉的菜蔬打发不算,冬天居然连柴炭都不送。要不是孙太后特意派人送来火炭,堂堂前太子,差点就要冻毙在皇城中了。

万贞儿当时要照顾年幼的朱见深,还要做许多针线来换钱买米买菜。自己劈柴烧火,过的极是清苦。

另外她为了防止有人暗害皇子,每晚都持剑上榻。几次在水深火热的边缘救下皇子。所以朱见深对她的依赖,早就超越了主仆之间的感情。

——这些都是怀恩太监,在前几天教导自己礼仪的时候亲口对他说的。

本来他还将信将疑,觉得这个太监是可能是万贞儿的心腹,可能是在为她粉饰。不过在亲眼见到了万贞儿本人后,万达觉得自己可能之前对她的成见太深了……

“郎舅可读过书?会武艺么?”

朱见深笑眯眯地,“一脸慈祥”地看着他的漂亮小舅子。看的万达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哎,姐夫,虽然你是我姐夫,好歹我们才差两岁,不要学姐姐一样,用这种看儿子的眼神看着我呀……

“没读过几天书,不过认识几个字……武艺么,小时候跟着父亲和哥哥在团营里学过一些粗把式。”

万达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说起来,刚重生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万达过得也挺不容易。

万星海记得自己当年可是以脑袋抢地,满头鲜血的姿态重生在万达身上的。

他严重怀疑是当时家中一个人都没有,小万达饿的不行,自己下炕找吃食的时候,把自己给跌死了。他才会重生到了他身上。

万贵和万通都是在军中戍卫的粗汉子,当时大哥尚未娶亲,家里一个女人都没有,对于这个六岁刚死了妈的孩子,真不知道如何照顾。

他们两人白天在军营中囫囵打发了午饭,回家的时候就带两个干馒头回来喂养小万达。忙起来的时候,可能一整天都不着家。

伤势痊愈后的万达,在过了一段时间只能喝凉水吃硬馒头的日子后,忍不住搬起小板凳,来到了灶台边自己生火做饭。

万达毕竟是科班厨子出身,实验了几次,就掌握了土灶的用法。

问邻居东借一把菜,西借一把蒜,像模像样地做出了几道菜,把从军营回来的万贵父子两吓了一跳。

邻居们也纷纷来瞧稀奇,看这个还没灶台高的小娃娃,举着铲子炒菜的滑稽模样。

有的对他小小年纪,无师自通学会做饭赞叹不已。有的则责怪万家老头子不顾家,逼得那么小的孩子要自己做饭烧水,听的万贵父子惭愧不已。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在解决了吃完问题后,忍不住寂寞的万达就开始上街拓展“地图”去了。

第一次上街,没走两步。一个“拍花”的拐子,拦住了小万达,问他要不要去勾栏里看杂耍。

拥有十八岁灵魂,扮猪吃老虎的万达满脸纯真地点了点头……正巧看到一队正在巡逻的士兵走过,冲着他们大叫:我是巡城守卫万贵的儿子,这人是拐子!叔叔救我!

士兵们虽然不认识万达,却个个都认识同为守城卫兵的万氏父子两,立马把那个拐子给逮捕了。

万达被带回军营,见到他的爹和大哥,顺便吃了一顿明朝部队的食堂菜。

听说一个小小孩把拐子“拐”到了军营里,一时间很多衙门和军营里的人都来看热闹。

守城的顾将军,成亲二十多年,娶了三房小妾都没有生下儿子。看到万贵这“老帮菜”居然生了这么一个漂亮又聪明的孩子,简直嫉妒疯了。把他抱在怀里,喜欢的亲了又亲,当下认作了义子。

从此,万达就拥有了自由进出霸州守备军营的权利,每天跟着他父亲和哥哥……来蹭霸州军营的食堂。

虽然万达喜欢做菜,但是六岁的小小身体在土灶上做饭,实在太考验体力了。食堂菜粗糙是粗糙了点,但是他可以去顾将军营帐里吃干部小灶呀!

从此,小万达就在霸州军营里挂上了号,每天蹭吃蹭喝之余,还有大哥哥们陪同他打拳玩耍,那混的是如鱼得水。

不但如此,连隔壁的县衙署他都能随便逛逛。

霸州城是个小县城,衙署和守备军大营就在贴隔壁挨着。

这一逛,还差点逛出了“神童”的名号。

衙署里的主簿和小吏们对这顾将军的义子每天进进出出都见惯不怪了。

有一回,县太爷见他人小鬼大,双手背在后面走路的模样甚是可爱,就逗他去看张贴在告示栏里的公文——要知道在文盲率达到差不多是百分之九十的明朝,即便是衙门里的小吏,都不一定认识几个大字。

万达哪里知道这些,只当是过年给亲戚们表演节目呢。虽然繁体字对他来说颇有点难度,好歹也磕磕绊绊地念出了几个字来。看着县令吃惊的模样,又很是“人来疯”地念了一首“床前明月光”。

“不得了了!看城门的老万头生了一个‘神童’!”

做了那么多年同事了,谁不知道这万老爹和万大郎都是字都不识一个的糙汉子。这万家二郎一天的学也不能念过,居然识字,还会背诗,这不是神童是什么呀!

众人又纷纷出来看热闹,尤其是顾将军,简直是把“羡慕嫉妒恨”几个字写在了脸上,连连问万贵是怎么教儿子的,怎么养出了这么一个天才。

万贵和大儿子万通两个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自己都是文盲,最多会写自己的名字,连军营里点卯都是只能画个十字押的粗人,何时教过万达读书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