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1987鉴别(第2/2页)

与此同时,所有食客都被这年轻人给激怒了。

有的大妈就忍不住开口骂道。“这年纪轻轻的,就不务正业,到处碰瓷为生,也不知道他爸妈是怎么教的?”

那尖嘴混混一看,已经没有顾客站在他这边了。

一时间,他也是骑虎难下,于是干脆一咬牙,决定死不承认。

“你们又怎么证明,这包子是我带进来的?我还说,是你们店里的小工,粗心把这包子放进去的呢?”

听了他这话,那些厨师都愤怒了。

冯七师傅的厨房,一向严格,大家就算出了错,师傅也能给挑出来。怎么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就在厨师们不知道怎么分别才好的时候,却听董香香冷笑道:

“那还真是不巧了,几个月前,我带着儿子女儿做面点的时候,小孩子总是想给点心按鼻子眼睛的。

那时候,我也觉得挺有意思,就在我们家的点心上,都加了小装饰。比如,这汤包顶上加了一粒芝麻。这规矩,我们厨房里人人都知道。

不巧的是,你带来这包子,不仅没有芝麻,而且还有明显痕迹,这汤汁分明就是用针筒打进去的。针眼还留着呢。我们这里可做不出这种包子来。”

董香香这番话一说完,说得这尖嘴小混混哑口无言。

这时候,那些食客也被这人的无耻,给气坏了。

大家纷纷说,这小子是丧了良心了,才会过来碰瓷这么美味的汤包。

与此同时,也有顾客表示,非常坚持董香香这种做亲民价,最美味面点的想法。

还有顾客觉得,冯师傅这七代单传的汤包,还真了不得。做个包子,居然都这么繁琐。

连个汤头都得熬制六七个小时,无论是选材还是制作,无一不是精挑细治。

他们却随时都来八珍余师傅,吃到这种美味,也算是一大幸事。

也就是董香香这个靠糕点铺起家的老板,愿意开个茶楼,做这种精致的面点,还特意买个亲民价。

一时间,所有顾客在气愤小混混恶行的同时,也都对这冯氏汤包推崇备至。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的顾客看这汤包实在眼熟,就忍不住开口说道:

“望海楼不是也做这种汤包么?我记得他家的包子好像就是放的虾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