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办厂(第2/3页)

自带炒货秘方,提供厂房,又有着丰富经验的许母,被职工们推选为瓜子厂的经理。陈小英任副经理,许红旗任厂办书记。

厂子成立之初,村民又发生了几次争端。吵到最后,队里的田地都被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种粮食,另一部分种上了向日葵。

经过这么闹腾,小西庄瓜子加工厂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早已不在是以往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锅饭”了。加入瓜子厂的村民们几乎都默认了一个规则。那就是谁为厂子出力多,贡献多,年底的时候谁分得奖钱也就越多。

至于,那些说死都不肯把地拿出来种葵花的村民,自然到了年底什么也分不到。而那些选择加入瓜子厂的村民也都抱成了团,准备跟着许母大干一场。

马厂长过来瓜子厂视察参观的时候,在这家民营小厂里,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景象。这小厂子里的每个工人都精神饱满,干起活来都很卖力。

而且,还有那上了年纪的巡检员在厂里到处走动,看谁得瓜子炒得不好,直接就批评了,有那偷懒得,也都开口骂了。

马厂长完全是被他们这种拼命的劲头吓到了。直到回到县城,仍是换不过劲来。

这两年,马厂长一直在试图改革城西糕点厂,却都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大举措来,改革的进度也比较缓慢。

他忍不住就向许母,细细问了小西庄瓜子厂的经营管理办法。许母一直都很受马厂长照顾,自然也就不瞒他。

马厂长听了她的话,彻底傻了眼。

他就忍不住跟许母讨论。“你们瓜子厂到底也算是集体企业吧?请假要扣钱,迟到要扣钱,工作偷懒也要扣钱,你们那些村民就没有人反对么”

许母却笑道:“我们乡下人不比你们城里人,为了这小瓜子厂子,大家已经不知吵了多少次架了,还有人轮过锄头呢。可能也是因为这家厂子太不容易了。大家现在拧成一股绳,一心盼着它能好起来。所以,不管是谁,只要做了不利于厂子发展的事,都会受到所有人的责难。我们这些看似严苛的规矩,也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定下来的。”

其实许母没跟马厂长说得是,这里面也有董香香帮她出得主意。

村里的人不管种粮也好,种葵花也好,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着这家瓜子厂呢?厂子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所有人年终奖钱和村里其他人的态度。

所以,他们干脆就找那些能挑事的人当巡检员。还集思广益,定出了一些在大家能容忍,却又相对严苛的厂规。厂里的人和没进厂的人正较劲赌气呢,大家自然也就答应了下来。当然,前提是一定要带着大家挣钱。不然,时间拖得越久,就越容易出问题。

马厂长听了许秀兰同志的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对许秀兰同志的看法又再次发生改变了。以往他只是欣赏这个女人的性格坚毅和对生活充满热情。可经过这一两年的建厂,马厂长却忍不住开始佩服她了。

后来,马厂长干脆也尝试着,按照小西庄瓜子厂的那些经营办法,改革城西点心厂。

因为这几年厂子效益好,马厂长在厂里很有威望,他的改革也受到了一些有资历的老员工的支持。

与此同时,很多事情,马厂长都会拿出来跟许母讨论。许母因为看了很多报纸,又从董香香那里学了不少超越时代的理念。所以,她对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一来一往的,还真给马厂长提供了不少不错的意见。

而马厂长也帮了许母不少忙。他有能力,人脉也广。从小西庄瓜子厂正式成立之后,他就帮着许母找了不少的销路。

以往县城里的炒货市场,都被马文梅笼络过去了。可是,马厂长人望人脉,到底跟马文梅不是一个等级的。

马厂长随手推了一把,小西庄瓜子厂的“许婆瓜子”,就很顺利地进入了县城的零食市场。马文梅想拦都拦不住。

与此同时,董香香很早就跟许母讨论过,对瓜子的定位问题。

她们都觉得瓜子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小零嘴。闲下来的时候,一个人一下午就能嗑上一斤瓜子。这种零嘴根本就不适合走高端零食路线。

马文梅那种精包装之后,在卖出一个高价钱的做法,实在有点坑人。很多人都宁愿去供销社买奶油瓜子,或者自己在家炒,也不愿意买马文梅那小小一包的红梅瓜子。

所以,小西庄瓜子厂的许母瓜子,提出的理念就是“炒给所有人的当零嘴吃的瓜子”。所以,许婆瓜子并不像红梅瓜子那么注重包装。反而,以口味取胜,价钱又相对低廉。

所以,许婆瓜子一经推出,很快抢占了县城里的大部分瓜子市场。甚至,在马厂长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往京城里做买卖了。

许母看生意这么好,就跟厂里的领导班子提议,先给大家分一次奖金。

拿到奖金的村民脸上笑开了花。而那些坚决种粮食的顽固派,此时也已经后悔了。

另一方面,自从马文梅逼迫许母不成,反被许母摆了一道以后,就变得老实了不少。她甚至忍气吞声地接受了许母提出的高价加工费。

为了摆脱许母的限制,去年的时候,马文梅抢先一步成立了一家私营零食厂。她想方设法从外地请来两位炒货师傅,帮她炒瓜子。

那两位师傅炒的瓜子其实也算不错,可就是没有许母那边炒的瓜子好吃。马文梅也没办法,干脆就推出了红梅花生,红梅黄金豆等炒货小零食,主要就是面向那帮学校里的小孩们。而且,价位定得比较低。

不得不说,马文梅的确有几分手段,她借着高价的红梅瓜子,把低廉的花生和黄豆也买得很不错。可说到底,到了现在,红梅瓜子才是她主要盈利项目。

不过,这都是许婆瓜子进入市场以前的事了。

现在倒好,同种同样的瓜子挂着红梅和许婆两个牌子,价钱却差了不少。明眼人一吃,自然会选择许婆瓜子。

面对不断下跌的销售量,马文梅坐在办公室里,用力地砸着桌子骂道:“许家那老寡妇果然不安好心,她这是绝我活路呀!”

马晓月站在一边,半响没敢说话。这一两年,她堂姐没少放风声,找人去小西庄捣乱。要不,小西庄瓜子厂也不至于拖这么久,才能建起来。

现在倒好,小西庄瓜子厂的许婆瓜子不但顺利地进入了市场,生意还越来越红火,反倒把她堂姐的红梅瓜子给挤开了。

一时间,马晓月就发现她之前还是想得太少了。以为做买卖就一定能赚钱。到了现在,她才明白做买卖其实也很危险。说白了就是大鱼吃小鱼。不是吞下别人,就等着被别人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