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烟火(第2/3页)

“哥,咱们可都是有文化的人,可不讲究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了。”

上辈子,她跟许国梁正式拜堂成亲,许国梁却说她是封建迷信。

一时间,许国梁都傻了。烟火一簇接一簇,仍在他头顶绽放,然而他却有口难言。

本想让董香香跟他一起在树下许愿,然后订下一生一世的姻缘。这么浪漫的事在她口中,竟成了封建迷信。

这一刻,许国梁心里有点怨董香香,太功利,也不识好歹。

却听董香香突然开口道:“哥呀,等到了城里,你见到了漂亮姑娘多了。说不定就把我这没见识的乡下土丫头给忘了。到时候,我也不会阻止你自由恋爱的。”董香香突然低下头,表情里带着说不出的落寞。

许国梁突然就觉得这样的董香香,让他感到很心疼。

他拉住了董香香的手,动情地说:“香香,哥跟你保证,这辈子都不会忘了你的。”

董香香还没说话,小柱子突然跑过来。“国梁叔,肉都上桌了。堂奶奶让我叫你们回去吃饭了。”

董香香趁机抽出了自己的手,看了许国梁一眼。“哥,你还是不要这样轻易许诺的好。”

她说着就走到小柱子身边,拉住了他的小胖手,向家里走去。

“小柱子真棒,越来越能帮家里做事了呢。”

小男孩被她夸得脸都红了,他本来就极喜欢董香香,被她一表扬更是叽叽喳喳,说了很多讨好她的话。

听着他的童言童语,董香香的心突然变得安静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很温柔。

隔了很远,许国梁还能听见董香香那温声细语的安慰。他似乎也被那声音安慰道了,就把刚刚的不如意都抛在一边了。

他心里想着,董香香实在很适合当孩子的妈妈。等他大学毕业,一定要娶董香香,然后生几个他们自己的孩子。

到时候董香香一定可以把家里照顾得很好,还能做点小点心什么的。

他想着想着,就忘了董香香没有回应他的誓言。当然也没注意到,自从拉起小柱子,董香香再也没回过头看过他。

董香香其实并不想,看见他那张故作“痴情”的脸。到了这时候,董香香心里的那点怨恨,突然就放下了。

——上辈子,你欠我一世情谊,我并不要你还!

——只求这一世,别再打扰我,就好!

三月底,许国梁在家人的护送下,在村口上了队上的牛车。

这一次是队里特批的只送他一个人进城,进了城,他还要倒几路车。他怕糊涂了,就把路线记在本子上。

母亲倒是有心送他进京城,可许国梁担心母亲把他送到学校,自己就回不来了。所以,还是就拒绝了。怎么说他已经成年了,没什么是自己做不了的。

许国梁很快上了牛车,找了个很舒服的位置。放好了自己的行李。

母亲站在路边,一脸担忧地看着他:“国梁,你自己去真的没问题么?”

“没问题,我都记下了。”许国梁点了点头说道。

“那到了学校,你要好好学习。”

“唉,妈我知道,会好好努力的。”他说着就侧过头,向董香香看去。

三月里,桃花都开了。

董香香安安静静地站在那一树桃花之下,垂着眼睛看着脚边,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她身上仍是穿着那身小军装,腰上系着一根皮带。因为念书了,不用跑来跑去,见天里晒太阳。一个冬天的时间,董香香的脸就被捂得白生生的。

这一刻,许国梁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词“人面桃花”。

这时候,牛车已经走了,许国梁忍不住朝着董香香喊了一声。“香香,哥哥要走了。”

董香香这才抬起头,动了动嘴巴,说了句“珍重。”

许国梁其实希望,她能再说几句话,可惜他很快就失望了。

牛车缓缓地跑了起来。

他转过头,看着董香香上前扶住了母亲,母亲低头抹着眼泪,董香香小声地安慰她。许国梁的心里突然也染上了说不出的离别愁绪。

他就要离开生活二十年的老家了。

因为交通不便,他有很长时间不能再回来了,也见不到母亲和香香了。

车子越跑越快,离得越来越远。

那一刻,许国梁眼圈也红了,却终究咬了咬嘴唇,没在说什么。

许国梁离开后,董香香继续念书。

因为去年的时候,她跟牛晓丽打了一架,给同学留下了“惹毛了会很凶”的印象。

所以,就算女生们对县里高考总成绩第一的许国梁很感兴趣。也没有人敢凑到董香香面前,细打听。

大家都知道,许国梁这个名字,就是董香香禁区。对于这件事,大家还是很理解董香香的。

这事都要怪牛晓丽。不过,现在牛晓丽应该也后悔了。

她那时候把事情做得太绝了,逼董香香也逼得太狠了。事情闹大之后,牛晓丽不止挨了打,写了检查,所有同学都在背地里指责她。

那段时间,牛晓丽压力很大,去年期末考试又没考好,成了全班倒数第一。女生们就更不爱搭理牛晓丽了,男生们也不太愿意说话。

牛晓丽原本是想发动同学孤立董香香,坏她名声。谁成想,现在被冷落孤立的反倒成了她。

而且,牛晓丽是个虚荣,又爱热闹的性子。她骨子里就着一种城里人的优越感,特别喜欢在室友面前喜欢吹牛。

可现在姑娘们都不理她了,牛晓丽就有点苦不堪言了。

新学期开始后,有人就在私底下说起了,牛晓丽跟校外混混处对象的事。

当然,这些都不关董香香的事。董香香只关心学习和瓜子的事。

因为城西国营厂的瓜子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大湾乡的瓜子酥糖也买得很好。所以,需要加工的瓜子就越来越多。

马文梅那边高价,也要继续跟许母进大量的瓜子。

于是,许母雇用的人从四人,六人,十几人。需要瓜子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建立一个真正的瓜子加工厂的时候了。

早在三月份播种期,小西庄三队所有人家都在自留地里种下了葵花。一队二队的人也紧跟着三队的脚步,都种了不少葵花。

所以,随着许母要建厂的事情在三队传开之后,三队的人也进行了好几次大讨论。

讨论的核心是小西庄三队到底该不该在他们集体共有的地里种上葵花,取代一部分粮食?然后靠种瓜子赚钱,再去买粮食。

保守派的村民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农民只有种粮食才算本分,才有饭吃。葵花比不过是一些谋利的小道。这些村民被称为粮食派的。

反而是看准时机,希望可以发家致富的农民想要把种粮食的地,全部换成葵花。这些比较激进的村民被称为葵花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