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关(第2/5页)

这时仆妇们来通禀,守岁饭都备好了,请郎君娘子们移步。弥生搀着母亲出门来,天已经黑透了,雪下得越发大。西北风卷携着雪珠子打在伞面上,飒飒作响。

大堂到花厅有段路,她挽着母亲的胳膊慢慢走。一时心里腻起来,靠着母亲的肩头嘟囔:“阿娘,我在外日夜想您!夫子苛刻,每日布置的课业做都做不完。像前日临行作梗,我心里急着回来见阿娘,刻刀划伤了手,这会儿还痛呢!”

沛夫人是谢家大妇,正头的嫡室嫡妻。连着养了四个儿子,到第五个才生下她,宝贝得心肝肉一样。听她温言絮语的又是奉承又是道苦,拉手看看伤口,心里疼得一抽一抽的。

“难为你。”沛夫人伤嗟道,“殿下是凤子龙孙,满肚子才学闻名遐迩,太学里又收了那么多学生,如今个个在朝野为官,桃李满天下。人家瞧得起,破例收你一个女弟子,是求也求不来的荣耀。咱们应当感恩戴德,还有推托的道理吗?”

弥生暗里惆怅,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有嗫嚅着道是。

待进了花厅,父亲另四房兄弟家眷们都到了。又是一番规矩,从父跟前磕头行礼。几个姨娘虽有所出,仍旧不能上正席,在花厅那头另开了单桌。按理说弥生是嫡女,不必自降身份同她们兜搭,不过毕竟在外几年有了阅历,也懂得了人情世故,便隔着六扇屏风遥遥请安问好。几个姨娘受宠若惊,忙起身还礼。行三的婶娘贺氏掩嘴笑道:“眼下好了,咱们府里出了女夫子了。二月里你阿弟有乡试,也请你指点一二方好。”

男女分了桌各自坐下。平常女眷们忌酒,过节倒也不拘太多。沛夫人道:“他们那头饮椒柏酒,我们这里有荔枝烧。打立秋就备好了,就等着年下用的。”说着要打发人往屏风那边送一壶过去,弥生忙接过斟壶,绕桌一一伺候起来。

四个堂姐站起来躬身,“不敢当,多谢阿妹!”

她且压她们坐下,应道:“我整年不在家,婶娘和阿姊们跟前尽点意思。”又给沛夫人满上,自己举了琉璃盏往前送了送,“我敬大人和姊妹们。”

颇豪气的举动又叫她们嘲笑起来,“是夫子教的吗?学得男人家一样。”

弥生有点不好意思,“太学里见得多了,一时转不过弯来。”

众人干了酒,二婶娘向夫人啧啧道:“若是有个师娘还方便些。夫子到底是男人,很多事没法子手把手地教。”

沛夫人转脸问弥生:“乐陵王殿下的婚事还没有消息吗?”

弥生无关痛痒,只顾吃她面前的驼蹄羹,懒散应道:“我是做学生的,夫子的婚事不与我相干。再说平常除了授业,夫子从不和我多说话。他的私事,我是不得而知的。”

一个男人,年近二十五还没有婚配,走到哪里都算晚的。若不是家道艰难,就是自己本身有毛病。当然了,历来没有做学生的背后编派师父的道理。倒不是因为像父亲一样把师尊举在头顶上,只是不甚感兴趣。乐陵王殿下在文人圈子里出了名的善言笑,可是面对学生却一板一眼,且说话苛刻,挑剔难伺候。他们这些资质浅的躲他都躲不过来,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过问他的婚姻问题!

不过乐陵王殿下美姿仪,这点艳名和他的学问一样尽人皆知。世间大约找不到如此双全的人物了,女人们对他感兴趣,想掏挖点私人消息不足为奇。

贺夫人打探着,“朝里圣人同拓跋皇后倒不过问?连康穆王都娶了亲,乐陵王殿下行九,却落在十一王后头?”

说起康穆王就想到三年前出嫁的佛生,弥生有些委顿。佛生是父亲的侍妾冯氏所生,极聪明的一个人。因为生母早亡,又没有一母同胞,在府里每每形单影只。那时只有弥生亲近她,因此姊妹间的感情十分亲厚。后来佛生出嫁,弥生舍不得她,还曾在她屋里仰天长号,哭了很久。

佛生走在梨花满地的时节,从阳夏嫁到高阳郡去了。那时天下还未大定,喜事亦称不上是喜事,是两家巩固关系的纽带而已。没有喧嚣的鼓乐,只有漫天霏微的雨。弥生看着青色的高辇杳杳去远了,鼻子里充塞着涕泪的酸楚。

等佛生走了她才知道,阿姊嫁的是个瘸王爷,一个缠绵床榻、没有政治前途的废人。佛生那么要强,她不敢想象佛生见了夫主是什么样的心情。她猜佛生一定恨娘家人,恨他们只顾巩固地位,葬送她的前途,所以才会一去三年杳无音信。

她嘴里含混着应道:“我家夫子脾气古怪,大约连圣人都管不了他吧!他不爱朝政,不爱美人……”她抬头想了想,“横竖我也不明白,想来他唯图一生快意,只愿做个闲散王爷。”

“我瞧着这样的就很好。”向夫人说,含笑瞥了身边的女儿昙生一眼,“我们谢家历来只与皇族通姻亲,佛生配的是康穆王爷,下面的姊妹不好落了次序。如今诸王里只剩九王和丧妻的六王未娶亲,便是轮,也合该我家昙生配给乐陵王殿下了。”

向夫人是前朝的公主,私下里有她的想头。这五十年仓皇动荡的岁月里,当权者走马灯一样更替。她是出了嫁的女儿,娘家的兴衰看得淡了,如今只活儿女。能和大邺慕容家攀亲,巴结住当下的皇族是最要紧的。渤海王夺位后虽未立嫡,将来继承大统最有希望的自然是长子。可是皇长子成婚不算早,膝下世子才七八岁光景,要作配太牵强。

战乱得久了,离宝座只一步之遥的人都有野心,谁不想做那万万人之上?诸皇子是陪同父亲一起打天下的,到时少帝登基,绝控制不了那些欲壑难填的阿叔。所以嫁给这一辈的王胜算也颇大。她是高台上走过一遭的人,最知道皇子们的心思。除非是个傻子,否则过分的安静,便是韬光养晦的厚积。那位九王爷岂是池中物?勇而有谋,才是真正的王者。

弥生在诸姊妹里排最末,也想不到那么长远去。听见昙生要配夫子,想当然地高兴起来,搡了昙生的肩道:“阿姊做我师娘再好不过,什么时候能定下来?早些大婚,到邺城去,我也好有人照应。”

昙生脸皮薄,见她们当众议她的婚事,早羞得无地自容。三个婶娘低头浅笑,心里忖度着,仅剩这两个王了,谢家姑娘待字的还有五个,谁该当是嫁给旁系郡王的呢?

沛夫人别过脸去,“年前有官媒提过,乐陵王殿下不是都谢绝了吗?咱们这里盘算没有用,且待人家怎么说吧!依着我的意思,旁系的郡王公侯也没什么不好。要论起来,宗室子弟哪个孬呢?”说着一笑,“打个恶俗的比方,僧多粥少,也是没法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