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供销社(第2/3页)

陈凤霞拎着菜放水池:“没事,都能吃的很呢。难得周末,吃点儿好的补补。”

她只好奇:“哪儿来的土鸡啊?”

陈高氏盛了碗汤出来,招呼女儿先喝汤,然后才说话:“朱老板他们不是养鸡嚒,你阿爹去他家买的。”

陈大爹为什么特地跑到前进村去买鸡?因为他要买土鸡蛋啊。洋鸡蛋老两口都信不过。

这买来的土鸡蛋,除了他们家自己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做下午茶点心。没错,进驻“吃什么”外卖平台的第一批店家就有陈高氏,商家名称就叫外婆家的下午茶,专门卖奶茶水果茶红茶绿茶外加诸如牛奶布丁之类的小点心。

其实一开始陈凤霞想给这小店起名为“奶奶泡的茶”,因为周杰伦不是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嚒,虽然现在他还不红,很可能压根就没出道,这首歌也没面试,但以后红起来的话,这就是现成的热度可以蹭啊。

但是,“奶奶的”这三个在江海方言里算骂人的话,奶奶泡的茶听着就是奶奶的茶,怎么都怪异。

最后还是郑明明拍板提议叫“外婆家的下午茶”。为什么?因为去外婆家有好吃的啊。小时候,每次爸爸妈妈带她去外婆家她都特别开心,外婆肯定会烧她爱吃平常又吃不到的好吃的。

陈敏佳也觉得这名字不错,听上去就好亲切。唉,虽然现在她妈跟她外婆还有舅舅关系怪怪的,但她每次回外婆家也能吃到好吃的。外婆还晒了她爱吃的枣干给她带过来。

既然最爱喝下午茶的两个姑娘都说好,那其他大人当然没意见,就叫这名吧。

不知道是名字够长够醒目还是上元县入驻“吃什么”平台的商家数目有限,专门做下午茶的更有限,又或者小店配送范围内刚好有医院跟两家大型企业,反正下午茶开张后,陈高氏的生意就没断过。

好不好,说不上,就是陈大爹隔三差五就要去买一回土鸡蛋,三个小家伙要吃,牛奶布丁的订单也没停过。好在他们小店提供的东西就那几样,手机短信就能说清楚,不然他们还真得买台传真机,专门用来统计订单。

陈高氏看东西卖的不错,还琢磨着要不要连上午跟晚上都拿来做生意,结果又叫孙女跟外孙女儿联手拦了下来。

陈敏佳给出的理由是,她希望爷爷奶奶做生意只是为了发掘自我存在价值,而不是直接把他们累进医院。到时候挣的钱还抵不上医药费呢。

郑明明则一本正经地跟老人强调,就是要保持低产量,这样才能体现出制作者用心做事。

就好像灯市口卖烩菜的东方叔叔跟慧敏阿姨,他们每晚出摊就卖一百碗,卖完走人,过时不候,谁来都没有。可是人家那么拽,生意就是特别好。很多人还因为听说这规矩,特地从大老远过来排队吃他们家的烩菜呢。

所以,外婆也得保持同样的格调。下午茶就是下午茶,一百单就是一百单,过点过量都没商量。

什么?周末还想喝?不好意思,外婆周末要双休,跟外公出去玩,没时间开门做生意,等下个礼拜吧。

对,就是下午五点准时下班,将国家的双休制度执行到底。至于你们到点下不了班,周末还得加班,只能说辛苦了,好好干。外婆同情你们,但是外婆不能因为你们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就是这样的拽。

陈凤霞听女儿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的营销计划时,真目瞪口呆jpg。这完全是饥饿营销外加品牌打造嘛。

商品广告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核心基本上都是用了这商品,你就变成广告中的人。

用二十年后社畜的话来说,朝九晚五还双休,跟这样的外婆一比,996的他们感觉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极大。

外婆的生活才是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啊。

陈凤霞深切地怀疑,陈高氏会成为“吃什么”网站的头号网红,而且是自来水推出来的那种。

陈高氏还惋惜呢,就工作下午那几个小时。唉,损失好多钱。那她上午送完孩子去上学,还是跟老头子好好拾掇开荒出来的菜园,好歹让人家吃沙拉时能够品尝出阳光雨露,和大棚菜完全不同的味道。

陈凤霞捞鸡汤里的鸡毛菜吃,笑道:“那便宜我了啊,吃的都是新鲜菜。”

郑明明他们几个孩子也被陈高氏招呼着先喝汤垫垫肚子,郑国强和陈文斌还有高桂芳都要晚点才能来,晚饭自然也得迟点开。

郑明明喝完了鸡汤,就迫不及待地问陈凤霞:“妈妈,闵老师怎么说啊。他愿不愿意帮忙把老家的东西拿出来卖?”

陈凤霞咽下嘴里的鸡肉,哎,走地鸡的肉质跟笼养鸡真没的比,这个口感绝了。她来不及回味,先回答女儿的问题:“愿意是愿意,就是他们打造品牌有一定的难度,他先回去跟他妈商量了。合作意愿倒是挺强烈的。他们老家除了石榴、腊肉外,还有蜂蜜跟高山洋芋,品质都很不错。”

陈敏佳好奇:“就是那种台湾高山洋芋吗?”

陈凤霞也不知道为什么炸土豆在灯市口被称之为台湾洋芋,大概是为了蹭热度,跟那家香港奶茶一个道理。她搞不清楚两种土豆是不是同一个品种,只强调了一句:“听闵老师说,他们那边土豆水分少,口感特别糯。”

她忍不住心动,“要是能卖的话,到时候我们也下单买来尝尝。”

陈大爹理解不能:“这又不是没洋山芋吃,还千里迢迢从那么老远的地方买?”

这回不用陈凤霞说话,郑明明和陈敏佳先异口同声:“那不一样!”

得,老头没话说了,还是回厨房给老太太打下手,再做两个硬菜端上桌吧。

郑国强差不多六点半进的家门,看到桌上的鸡鸭鱼肉,顿时乐了:“哎哟,这可是迈进了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标准的小康生活啊。”

郑骁大叫:“是共产主义生活!”

他今天在幼儿园学歌了,唱的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郑国强一把抱起儿子,拍着他的小屁.股强调:“哎哟,共产主义长肉肉啊。”

眼看外孙又要惊恐地摸自己的小肚子,陈大爹立刻教育女婿:“哪里有肉了?我们小骁都累瘦了。”

蔚蔚和小三儿作为忠实的跟班,立刻跟着附和:“嗯,瘦了。”

呵呵,三个小家伙排排队,各个都肥美喜人,果然好瘦哦。

郑国强哭笑不得,只转头问端鸡汤给他喝的妻子:“明明她老师那边怎么样了?”

陈凤霞重复了一遍目前遇到的困境,叹气道:“东西我倒觉得能卖出去,就是这种私人货说不清楚,没牌子到时候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陈大爹端了刚从高压锅里盛出来的酱汁鸭翅鸭爪,感慨了句:“你们现在真是花样多,要我们那时候,就一个供销社,买什么都去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