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回南京(第2/2页)

朱祁镇对太子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

大明在南洋与西洋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了。

用一句武术术语来说,就是力道用老了。

南洋与西洋各级人马,加起来,也是有二三十万之多,但是为什么太子与和硕特汗国对峙的时候,身边只有仅仅四万大军,不就是以为占据的地方越多,分散的兵力也就越多。

到时候可以动用决战的主力也就越少。

越往西,越是如此。

当然了,朱祁镇也明白,太子言语之中另外一个隐藏含义。那就是既然海上征战,已经不能持续下去,要告一段落了,那么是不是应该将他这个太子从南边召回来了。

朱祁镇不置可否,说道:“难道我大明就止于而今,不能越恒河一步吗?”

太子语气带着斩钉截铁说道:“当然不是。”

“大明人口滋生,土地不足,朝廷必须为大明百姓开辟土地,且南洋各地,刀耕火种,有父母不孝,有子孙不养,此禽兽也,我大明承历代圣王之德,当宣德于天下,令天下百姓,尽沐王化,才乃而今朝廷之昭昭天命也,岂能弃之不顾。”

“而今不动,乃是时势不在,并非不西进也。”

“当南洋开垦,百姓滋生,大明可以在南洋西洋直接补充兵员与粮草,免除远戍之苦,重整将士之心,才是再次西进最合适的时候。”

“好。”朱祁镇忍不住说道。

太子这番话,也是由南洋掀起的思潮。

毕竟大明很多人,其实是反对战争的。可以说在对瓦刺战争之后,大明主流思想界就是反战的,反对对外用兵,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汉皇开边意未已。的文章诗篇不知道有多少。朱祁镇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却不能让继承人也有这种思想。

而在南洋之战中,有很多利益群体都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他们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思潮。也就有太子这种思想泛起。

这其中说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大明的现实,一个却是理想。

大明现实不去说了,人多地少的问题,在很多地方已经很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