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宁夏之难(第2/2页)

他知道宁夏有旱灾有地震。但是赈灾最重要的是重建,是恢复生产,而今的土地空荡荡的,连杂草都没有长几根,重建在什么地方?如此怎么让百姓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召见当地知府知县询问情况。

在正统之前,宁夏是有五个卫所,就是所谓的宁夏五卫。并没有民政官员,倒是有一个宁夏巡抚。但是在北方边患彻底解除之后,朱祁镇对九边进行了一番改造,宁夏五卫变成了宁夏卫,裁掉四个,保留一个。并建立了宁夏府。将其他的卫所改为县城。

才是而今的宁夏府。

当地地方官一到,就立即哭穷起来。

在奏疏看宁夏地震与旱灾相继,却无法理解当地的情况的。单单说一点,宁夏数年之内,已经很少产粮食了。

对于宁夏人来说,寻常旱灾根本不能算旱灾了。只能说日常。

但是而今旱灾本来就造成了粮食减产,户部对此的应对方法,就是减免宁夏赋税,几乎宁夏十几年都没有怎么正经缴纳赋税了,对于地震的处置,就是拨款赈济,赈济款的数量依据宁夏在册人口,能吃上六个月左右的粮食,可能考虑到耗损,稍微多一些。

至于城垣地方重建的拨款,倒是拨给一些修建城垣的银两,但是不多。

毕竟大明虽然府库充实,但是这么大的国家,也是要有一定之规的。不能大洒钱,不然再多的钱都不够用。

宁夏是边地的时候,城垣自然重要,需要专门拨款,但是而今宁夏已经没有边患,城墙迟几年修也不迟,要知道在南方有些县,连城墙都没有。

正如丘浚所言,户部拨款,丁是丁,卯是卯。都是按照规定来的,主要是维持宁夏最低生存标准六个月,六个月,在户部想来再怎么都能种出一季粮食了。

只是宁夏的情况太特殊了,连续数年地震大旱,大旱地震的。各种水利工程早已不能用了,粮食生产能力减少到了极致,什么塞上江南,早就不是了。但是户部还是死板的报一次灾,按这标准来一次。

以至于宁夏百姓只能靠着赈灾款度日。

如果不是韩文咬着牙,从原本不富裕的陕西财政之中拨款不少,宁夏这里就不是满目疮痍的样子了,早已逃亡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