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第3/3页)

要是真的大败,我就先投了他,到时候再找机会回江东。

……

魏军也不乏能人。

邓艾早早识破了汉军的计策,认为现在汉军的军事调动是以袭扰为主,以策应后面的大部队北伐。

既然是策应北伐,那应该在一个距离樊城较远、又紧邻汉水的地方登陆。

那十有八九就是上庸北边的武当。

邓艾建议,魏军派出一小部分人马,在武当多竖旗帜,营造魏军大部队已经在武当集结的假象。

而夏侯霸则另外率领一支部队囤在武当和樊城之间的阴县,如果疑兵吓不住汉军的袭扰部队,夏侯霸就立刻进军,将这支敌人向北赶入山区,慢慢围困歼灭。

这样说不定能吓退敌军,也能节省兵力来回调动的消耗,可谓是又经济又实惠。

至于为啥不是就地歼灭,这个说真话就有点伤人了。

邓艾认为这次过江袭扰,汉军肯定要派最精锐的部队,而魏军又不能把最精锐的部队抽走,也只能调用大量的部队形成人数优势。

可这样一来,驻扎的地点就非常讲究。

如果抽调过多的人马聚集在武当,汉军从阴县登陆就大大不好。

若是武当和阴县都有驻军,则会分散魏军的防备,反而有可能被分割歼灭。

邓艾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武当设置疑兵,而大部队在阴县驻扎,如果敌人真从武当登陆,大部队可以抓紧支援,再利用地形将敌人团团包围,往山区里赶。

邓艾可没想过自己有本事完全阻挡汉军上岸,

只是这个道理,他不敢说出口。

他本来就有常雕同党的嫌疑,若是再贬低魏军的战斗力,说不定夏侯楙又要给他小鞋穿,他也只能憋住让领导自行领会。

而夏侯楙果然是领会不得。

“在阴县驻军是应该的,可为什么要等武当被进攻之后才去支援?

蜀军能来多少人,我们在武当和阴县都囤驻几千兵马,直接把敌人赶下汉水,岂不美哉?”

众将其实大概都能理解邓艾的思路,可邓艾情商高,他们的情商也不低,谁也不愿说出差不多的兵力有可能打不过汉军这种事情。

夏侯楙见众人没有反对,心中更是大乐。

他在退去新野之前,特意选拔夏侯霸率军五千进驻阴县,另外派遣诸葛诞率军五千进驻武当,准备给汉军迎头痛击。

被点名的诸葛诞当场就翻了个白眼——

明知道对面要调动你在樊城的守军,你在两城分别驻军,你是要樊城的守军死吗?

诸葛诞突然想起来,自己那个威名赫赫的族兄现在好像也在荆州。

要是逼急了,自己率军投降,想必族兄看在都姓诸葛的份上也不会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