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2页)

“林掌柜,这是什么纸?”有人忍不住问。

林泉笑着说:“这是书画纸,和宣纸相似,也有生、熟、半生半熟之分,只是材料有些不同,不过用起来效果差不多。”

听说和宣纸一样,几个读书人的好奇心顿时被引了起来,几个人忍不住说:“不知林掌柜可否让我们试试?”

林泉笑道:“在下正有此意。”

林泉把纸递给他们,然后指着一旁早已准备好的笔墨。

几个读书人当即准备试一试。

几人沾了沾墨,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甚至还随意作了个画,这一看,顿时更为惊讶。

“这纸居然用起来和宣纸十分相似,生熟感觉都不差。”

林泉听了,笑了笑,“效果确实有仿宣纸之能。”

“这纸多少钱一刀?”几个人迫不及待问道。

“十文一张,一刀一两银子,一次买五刀送一刀。”

“十文一张,当真!?”一群读书人听了狂喜,顿时双眼放光的看着林泉。

林泉笑了,“林品阁的招牌在这,我难道还会说话不算数。”

一群读书人顿时大喜,忙都过来挑纸。

林泉站在一旁,看着一群读书人兴奋的在那呼朋唤友的选纸,对众读书人的反应毫不意外,现代人见古代留下的书画都是宣纸,以为古人练字写字作画都用宣纸,这其实是错误的,古人其实只有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作文章作画才舍得用宣纸,而平常读书练字写字,穷得一般用树叶、草纸,富得一般用黄麻纸。

至于原因,宣纸太贵啊!

古代一张普通的宣纸,都要几十文,如果开个诗会,可能光纸钱,就得几两银子,这也是读书人为什么开诗会费钱的原因。

这还只是普通宣纸,要是那种有名气的宣纸,如大名鼎鼎的澄心堂,连皇帝赏大臣,都论张赏。

因此古代只要不家里富的流油,是不可能天天用宣纸的。

甚至如果用宣纸做完自己的大作,一般还会送去装裱,这才是传到后世都是宣纸的原因。

所以一听到林泉这纸质地如此白,还如此便宜,真容不得这些读书人不激动。

一两银子一刀(100张),那岂不是意味着以后开文会,一两银子的纸就绰绰有余。

于是,凡是来的读书人,几乎都买一两刀回去,甚至还有些读书人无师自通学会拼团的,几个人合买五刀,这样就可以多得一刀,几人平分。

一个上午,居然将林泉采购的所有书画纸抢购一空。

而许多来晚的,看到同窗手里拿得纸,顿时悔得肠子都青了,忙堵着林泉问还能有么。

林泉当即保证多得是,不用急,其后纸送来,会直接送到各大学院的分店,一个价。

众读书人这才放下心来,纷纷回去,打算回去就催着自己书院的林品阁快来提货。

众读书人一走,林泉就麻溜回现代进货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