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梳洗(第2/4页)

沈溪一走出房门就被这些人给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向他询问道。

“可以,熊肉只要清洗干净就不会有异味,用来做菜滋味鲜美无比,而熊肉又以入冬前的滋味最为肥美。”

沈溪起床到现在还没洗漱,凌乱的发丝往他脸颊上贴,他一说话就不得不往后撩头发来阻止。

他一边耐心地与村民们解释,一边还不忘科普道:“不过这熊肉虽好,但也不能乱吃,它不能搭配着酒,蜂蜜,萝卜,桃子等食物一起吃,一个不好就会中毒。”

村民们倒也不是很在意沈溪的科普,像他们这种普通人一辈子都上不了一口熊肉,他们真正在意的另有其事。

“小溪,既然这熊能吃就一定会有人买吧。”

沈溪笑笑:“那是当然,城里有不少富人稀罕着,若是遇上那些真心想要的,这可是有市无价的抢手货。”

听沈溪如此一说,村民们搓了搓手,既激动又好奇地问:“那大概能卖上什么价钱?”

“一百两有没有?”

对于桃源村的村民们来说,一百两就是顶天的大价钱了,再高了,他们也不敢想。

沈溪如何不明白这些村民的意思,他既希望以后周渡被村里人高看一眼,又不希望村民们知道周渡有太多钱而眼红他,最后只含含糊糊地说:“差不多吧,得运到县城卖卖看,或许值这个价,或许不值。”

虽然沈溪说得模模糊糊,但村民们自主地判定了他的话:意思就是不管值不值这个价,一百两左右的钱还是有的,顿时村里就有不少目露艳羡的人朝黑熊的归属者周渡望去。

算算时间周渡来他们桃源村也没多少日子,如今不但起了房子,还猎到一头大黑熊,拉到县城卖就能卖到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啊!

他们这群人何时见过一百两如此大的数额,莫说他们就连他们的长辈们也没有见过如此多钱的人。

这么多钱能够在他们村里置办多少田地?

如此一换算,周渡卖了熊回来直接就能从一穷二白只有几分长相的老男人升级为他们桃源村首富!

登时,人群里就有不少人起了心思,以前周渡年纪大又穷,就算有几分长相,也没人看得上,毕竟对桃源村的村民来说,长相又不能当饭吃,还是吃饱饭才最为重要。

现在周渡有房又有钱,相貌生得还俊,就是年纪大点,性格冷不太会说话。

但俗话得好,年纪大会疼人,性格冷不会说话那也是宽厚老实的表现,何况他若不老实,也不会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攒出修房子的钱来。

在有钱有颜的加持下,周渡身上的最后这一点缺点,也硬生生被村民们给扭成优点。

当下有那脑子转得快的,就快步出了沈家院子,朝媒婆王梅家而去,像周渡有本事还能挣钱的抢手货,他们得快一步为家里闺女们把婚事定下来,不能让别人给捷足先登了。

昨儿周渡猎到熊的事,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已经传遍了整个桃源村,王梅知道此事也不奇怪。

但上次她好心给周渡说媒,周渡非但没有感激她,还把她给说了一顿,最后还骂她是狗,她这心里就扎着一根刺。

莫说是见到周渡,就连听见他这个人的人名都梗得慌。

所以今早桃源村大半的人都去沈家看那黑熊的热闹,唯独王梅没去。

她没咒死周渡都算是好的,让她去贴周渡的冷脸,她还做不到这般心大。

王梅不仅自己不去沈家,还吩咐儿子王大壮也不许去。

王大壮想去沈家偷偷看沈溪的愿望落空,只得闷闷不乐地又坐在门槛上,看着门外发呆。

王梅洗漱过后,就拿着扫帚在院子里扫落叶,见王大壮又呆呆地坐在门槛上,气不打一处来:“你有这愣神的功夫,不如去灶房里添把柴,也省得我一天受累。”

王大壮被骂,愣愣起身去厨房里做早食。

王梅见他还像个样子,心里舒服了,拿着扫帚又要去扫地,忽然瞥见村里比大几岁的张嫂子朝她走来。

见她看过去,还亲热地朝她打招呼:“王妹子,在扫地啊。”

王梅脸上堆起笑脸,跟着道:“是啊,院子里飞叶多,散起来像个啥样子。”

“也是,”张嫂子看了眼满地的落叶,下意识地问道:“大壮呢,啷个不叫他扫?”

王梅指了指厨房的位置:“在灶房里做饭。”

“怪不得,”张嫂子明白过来后,点点头,又说道,“大壮也到年纪了,该说门亲事了,不然都没个使唤扫地的人。”

“可不是,”说起这个,王梅气又不顺了,“我自己就是媒婆,接连给他相了好几个,他都不喜欢,我有什么办法。”

张嫂子随口道:“他喜欢不喜欢不重要,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既是媒婆又是他母亲,只要你看好了,他还能忤逆你不成。”

“说得也是,”王梅不欲在此事上多说,毕竟话是这样说,可媳妇才是要跟儿子过一辈子的人,不娶个他满意的,到时候夫妻不和,还要埋怨她这个做母亲的,两头不讨好。转话问道,“张嫂子今儿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张嫂子见话说了半天,终于把话绕到正题上,顿时眉开眼笑道:“嗨,这不是刚从沈家看熊回来,顺便到你这儿聊聊家常。”

“我这儿有啥家常可聊的,还不就是村里一些着急嫁娶娃儿的事。”王梅挥挥扫帚随意说了一句,而后像是反应过来什么事似的向张嫂子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嫂子家的两个女儿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

张嫂子见王梅反应如此迅速,暗赞一声不亏是做媒婆的,接话道:“那可不是。”

一般家里有女儿的,且没有什么坏名声的都是等着求娶的,而不是亲自上媒婆家来求说亲,除非……

王梅立马领悟到张嫂子的意思,上前凑近小声地问道:“你家闺女看上那家的小子了?”

“她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上哪儿去相看人,”张嫂子不愿意坏女儿的名声,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是我给我家大女儿相中了一门好亲事。”

有活上门,王梅才不管张嫂子怎么圆话,欢喜问道:“是哪家啊?”

张嫂子左右看看,见没人后,低声直言道:“周渡家。”

周渡家只有他一个人,他家说的就是他,王梅眉毛一挑,声音略微拔高:“他家?”

“可不是,”张嫂子也是见王梅没个女儿,低声与她说道,“那周渡不仅修房子,新猎的熊听说还没卖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啊,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几辈子才能攒下来一百两银子,又在村里,我女儿嫁过去,日子差不了。”

王梅心里正憋着对周渡的火气,这会再一听见周渡日子越过越火,甚至有人连家中的大闺女都愿意嫁给他,堵气道:“这媒我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