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太子妃的人选(第2/2页)

急坏了他们的父辈们。

可是那些真正去办事的执掌重要权力的官职,都是要科举考试出身才能担任的呀!

难道现在让子弟们参加科举考试?

这些上个时代的遗老们终于能体会到当初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被五经十四家法拦住上升途径的无奈与彷徨了。

眼下在魏帝国的中央政府里,真正干事的那群人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然后从地方历练之后调入中央部门办事,和这群权贵子弟们完全不是同一个路线。

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已经渐渐无法出任真正办事的职位了。

中央如此,地方也是如此。

除却中央层面,在地方,也有一些权贵子弟按照正常流程被外放。

但是一般科举出身的办事官员被外放都是去中央在地方的实权部门,或者县府、郡府和基层官吏,都是办事的。

而权贵子弟们基本上都被外放到刺史府里。

还不是边地四州的刺史府,而是内地和平州的刺史府。

大家都知道,魏帝国的内地刺史们位高权轻,徒有其表,整日里就在很多个鸡蛋上跳舞,名义上权力很大,实际上处处受限。

刺史尚且如此,刺史的属官又能如何?

除却少数还有点作用的属官之外,大部分属官已经没什么存在的意义,只是用来养闲人的。

外放的那些权贵子弟就是做这样养闲人的官职。

他们成天看书写字喝茶,没什么事情做,呆呆傻傻不知道为何而活,只能斗鸡走狗琢磨些玩的乐的。

门荫入仕就是这样的结果,要么去三公九卿府里喝茶,要么在尚书台御史台喝茶,要么在地方刺史府里喝茶,总归就是喝茶,没事儿干。

权贵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感情,因为郭鹏也没有真的不让他们掌权。

想做实权职位可以啊。

考试去。

所有的考生们一起在残酷的科举考场上竞争。

科举考试通过,你就能和科举官员们一起走正常的升迁之路,将来可以做高官,掌握大权,这些都看你们自己。

路就摆在这里,没有对你们关闭,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上。

你们自己不愿意让子弟辛苦读书去考试,那不怪我。

看看其他的一些家族,曹家,郭家,荀家等等等等,这些家族子弟就有大大方方在科举考试之中击败对手获取名次从而正规出仕的。

是你们自己没用,还埋怨我?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给你们留了当官的途径,给你们门荫入仕的优待,已经是特权了,还想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