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三合一国际物理学家大会。

答辩正式开始。

来自世界各国的团队答辩代表走上台, 用稍稍夹杂了几分方言感的英语,镇定地将论文中心思想和新颖点陈述出来。他们皮肤有黑、有白也有黄,面容和发色各不相依, 但眼中对于科研的光和对目标执着的亮,都在熠熠生辉着。

第一排一众也不愧是能担当“芦花物理杯”评委的物理学家, 皆根据他们的论文提出了非常犀利甚至可以称得上刁钻的问题,让几个答辩代表不得不紧绷着神经去应付, 生怕答错了一句就被猛扣分。

而评委犀利的问题和答辩人略显紧张的神情落在台下人的眼中,便也使得他们忍不住也提起了心,开始担心自己等会儿会被提问什么, 和队友反复确定还有没有落下没有考虑和准备的点。

等着前面几个团队结束答辩后,便是白芍芍上台代表本团队开始“芦花物理杯”总决赛的答辩。

能拿“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的全国总冠军, 白芍芍的英语水平自然不错。二十分钟的答辩, 前十分钟,她根据第三轮评审时听其他团队答辩演讲稿时吸取的经验,忽略所有基础知识的提及, 上来就直接切入深入的bec与s原子在实验中一些现象。

在场的人,除了工作人员, 所有参赛选手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亦是物理学术界的冉冉新星, 更别提前排认真听着他们答辩演讲的几个国际着名物理学家评委,自然不需要那无味的科普,只有他们知识盲区或没接触过的实验内容才更吸睛。

这一点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可能相对有些困难,毕竟正如写小说的人不敢说自己写的梗是世界上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只是具体逻辑链不可能相似,这种竞赛论文也不可能像爱因斯坦等学术巨鳄那般预言出尚未被发现的存在, 只能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创新。

白芍芍他们团队的不是部分创新,而是直接在前辈的基础上将之升了个级,这就从起点处有了差异,可以说在场人都默认他们一定会获奖,只是不清楚具体会获什么奖,也不怪先前她在走廊偶遇ethic时会被那般直言地对题目予以了称赞。

有好的开端,绝不能浪费。

这样想着,白芍芍愈发打起精神结合ppt继续自己的答辩演讲。她的英语发音极其标准,运用演讲的技巧,便能让语调听起来更起伏有致且引人入胜,再加上内容新颖、逻辑清晰,没过一会儿便牢牢吸引住了。

bec的相关概念和合成实验他们自然是知道的,但事实上,要不是白芍芍团队投稿了论文,他们至今都不会知道bec可以和s原子融合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可行性,还能进行下一步展望。

听着白芍芍的演讲,几个评委刚开始还能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地做点记录,以便稍后打分不至于忘了这些关键点。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芍芍简单铺垫完前因,开始讲述实验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时,他们便仿佛是追小说到了高潮的读者们,一个个目不关注地看着她,满眼兴奋,听到耳目一新的内容还使劲点头以表示自己的赞同和佩服。

一会儿,他们手握成拳,微微用力地在空气中锤着,对对对,没错,就是这样,他们也想过这样做会不会可行,但没有勇气去花费大量的时间检验,真的是太可惜了。

又一会儿,听闻团队那“毫无进展”的两年多中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他们又忍不住拧眉微叹,只觉当下学术界也有些浮躁了,都说耐心科研,可真正有耐心并做好了几十年可能都没有科研成果的人已然屈指可数。

…………

等白芍芍结束对论文的答辩演讲,几个评委面上还流露出几分意犹未尽之色,尤其是那个ethic,没忍住悄悄拿那缝似的小眼睛瞪了拿着计时器的工作人员一眼,只觉真是打扰了自己难得的“视听盛宴”享受。

先前,他看参赛选手论文时虽然也对这篇《多重耦合振子系统下bec与s原子融合探寻》产生了欣赏,甚至方才在走廊上偶遇了那个来自华国的女队长时还没忍住当面夸了下,可现在听她自己将论文诞生前的那些实验和思想细细阐述,才更觉脑中灵光碰闪。

学术的魅力,尽在于此。

与其说是一场竞赛,他倒有些觉得像是两天后的国际物理学家大会,同行上台演讲,说到一些自己过去一年的新想法和研究进度时,偶尔也会给他这种惊艳感。但如果是物理学家大会,等同行演讲完毕,他大可以尽情与她交流、分享,可这是一场有时间限制的比赛,他就只能提问然后听她用两分钟的时间简短回答。

这根本就是饮鸩止渴、隔靴搔痒啊!

不只是ethic这么想,在场几个评委脑中此时全是差不多的想法。等把自己想问的东西问了,发现白芍芍给出的答案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问题,甚至还在话语中不自觉带出了一些关于实验新进度的话,更是让他们一时间心情格外复杂,既开心能听到这么好的解答,又郁闷得仿佛是看了最勾人的电视剧预告却不能看到正片。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得不收敛起听得正欢畅的情绪,重新端上作为评委的架子,矜持地点点头,便拿起笔在评分表上写写画画地给出自己对他们这场答辩的打分判断。

今年“芦花物理杯”比赛制度改革,本就倍引关注,先前华国有一个赛区金奖团队获奖真实性被质疑的事更是引发热议,也使得本可能不会那么引人注目的白芍芍团队及他们的论文进入了其他参赛选手的视线范围。

能顺利进入总决赛的论文不可能是水货。

在登录“芦花物理杯”官网,打开白芍芍团队的论文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但当他们打开那篇论文,还是发自内心的被震撼到了,甚至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的论文会被质疑。

过于前沿的新鲜物总是很难被落后于前沿一大截的人所接受,就好像时尚圈的审美也与寻常人的审美很难达到一个共同点。不是有什么贬义在里面,而是当今社会极为普遍的一个现状便是如此。

这可是将原本已经被判定21世纪,或者说起码是21世纪的前半部分不可能有新的可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径直往前推动了不知多少步!将bec与s原子融合,而后便可以进一步实现其他设想并排除错误答案,再进一步得出新的成果。

而今天,听到白芍芍的答辩演讲以及对评委老师们的回答,这才彻底坐实了他们心中的这个猜想。

‘果然如此。’他们在内心想着,‘他们真的有了新的研究进度,这可真的太令人艳羡和震撼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