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3页)

这样一来,连机械化都很

难去到的地方,是很难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工作。

方和明在研究过这一带的土壤和交通环境以后,放弃了要在草原上种田的想法,只能找别处了。

那么现在新区能够种植的,只有在现在仅有的这一小片绿洲上,以及绿洲附近改良过的盐碱地。

但当时部队改造的盐碱地也有限,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让几个农场给瓜分完了,沿着河流这一端,大大小小有四五个农场,只是其他的农场没有八大农场这么大的规模。

现在方和明想要再开发土地,就必须改良盐碱地,使盐碱地能够达到种植的标准。

而他来到新区以后,发现这一带很少下雨,要想改造盐碱地没有雨水冲刷怎么行,最后他只能想一个办法,引河水浇灌盐碱地,再修排碱沟把土壤中的地下碱水给排出去,从而减少土壤中的含碱量。

想种地增产的初衷是好的,他来到新区以后,吃了不少苦,最后还没落下什么好,今年粮食是增产了,最后新区冠军的头衔还落在了牧区头上,他因此越发愿意督促自己奋发图强,跟农工们同吃同住,增加成本提高农民们的伙食,以达到提高农工们积极性的目的,开始修起来这条前人没有修建过的水渠。

在方和明的认知里,种地就少不了水,等到春汛水大了起来,到时候就可以浇灌盐碱地,他立志在自己的任上,要让新区多一万亩的耕地。

但是他毕竟是从东北过来的,并不熟悉新区的地形地貌,不知道新区以外的地形地貌,一下子就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

所以赵曼就笑了笑,指着河水下游的地方,跟他说道:“你知道下游有多少土地吗?”、

方和明:

他还真不知道。

但是赵曼知道,这个世界跟她生活的世界相差无几,她曾经在飞机上见过这条河流,自东向西流淌,经过的地方都是一片片的绿洲、草原,直到河水减少,流成暗河,在更北端的卡斯附近的湿地一带,渐渐有暗河跟湖泊里面的水涌入到河里,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从最北端灌入俄罗斯,又形成暗河,灌入到北冰洋。

如果这条暗河在这里就截了流,后面的土壤因为没有水份就会逐渐沙化,而沙化起来

是一个愈演愈烈的过程,就会影响到北冰洋的水含量。

一旦北冰洋的水含量减少,将会影响到整个蒙古高原的水汽含量,会导致大面积的沙化。

要是蒙古高原沙化了

当然这些是种田小能手方和明想不到的,以他优秀的种田头脑,满脑子都是如何让粮食增产,如何生长出来纤维度更长棉花。

当然这确实是好事。

就是这人吧,应该换一个思维模式种种田了。

赵曼指着远方,对方和明说:“你看,看看远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