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2页)

的去处,迟早会有个说法。

到时候他再让赵曼风风光光的嫁给他。

赵曼:“……”

嗯?

这是什么神操作,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

真是活久见哦!

他难道是来搞笑的吗,还是预演。

或者只是通知一下她一声?

虽然她知道自己来这里是要跟他结婚来的,但是现在他求婚求了个一半,然后就哑火了,还是让人挺不爽的。

————————

第二天一大早韩景瑜就起床了。

天气渐渐转冷,天亮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按照家里的惯例,韩景瑜会带着孩子们一道出半小时的早操,然后大家伙一起回来,吃个早饭孩子们就准备去上学,韩景瑜要去上班,赵曼在家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然后看看书,愉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可现在不一样,赵曼将要去牧区上班,即便是有自行车,骑过去至少也要一个小时,往返就要两个小时,早餐就要吃的越简单越好。

对此赵曼觉得倒也还行,她这幅身体是十几岁的大姑娘,身上也是有一股子力气,早晚加起来两个半小时,就当健身锻炼了。

还别说,踩了几天单车以后,觉得身体都好了。

韩景瑜看着那台自行车,想到冬天的时候要骑车过去,半道上的风没准跟刀子似的。

女人不比男人,身体含量怕冻,到那时候上下班都是个问题。

他准备多打几只兔子,让她做个围脖以外,还要做一对护膝,另外如果有麂皮,最好给她弄一双麂皮靴子御寒。

现在才入秋,草原上面的草已经开始枯黄,兔子也没有夏天那么爱出来,最近家里都好久没有吃兔肉了。

今天早上韩景瑜特地交代了不用出操,让孩子么多睡一会儿,他自己骑着赵曼的小车车,大清早的跑食品加工厂去买挂面去了。

现在新区开了个食品加工厂,加工挂面,当然这年头只要是吃的总是比较紧俏,每周二周五卖挂面的日子,总是排了长长的队伍。

到了年底以后,食物也会富裕起来,买挂面的人也越来越多,韩景瑜到的时候,食品厂外面已经排起来长长的队伍。

“唷,是韩营长啊,你可亲自来买面?”有人问。

不少人都好奇

心满满的看着他骑着的女式单车,心说韩营长可真是会惯着家里的,好不容易整来个自行车票,也不知道给自己买个。

现在二八大杠才是主流。

“家里孩子多,早上吃挂面方便。”韩景瑜点点头,心说我还亲自吃面呢。

“挂面方便,我们家那么多孩子,这要是手擀面,早上就来不及。”另一个也说:“中午晚上都能吃食堂,早饭也要自己弄啊,等牧区的奶送过来了就好了,早上喝点奶,再随便摊上点饼子,早餐就容易对付了。”

只是不知道牧区那边什么时候才开始送奶,奶票到底什么时候供应还没个说法。

这不是借着韩景瑜在这里,不少人想借着他的嘴打听一下呢。

这些人的心思韩景瑜哪能不知道,把自行车停好,他在队伍最后站好。

说道:“大概要从冬月开始供应,牧区那边还在安排人手,毕竟从牧区过来也挺远的,要专门派个人送奶,大概还要规划一下。”

这段时间牧区开始忙起来,入冬以后要开始往外面送牛羊,还要准备给部队分的羊,最近又是阿里汗跟赵曼交接的时间,牛羊的数量,以及牧场牧工的数量都在核对中,一点都出不了差错。

牧区虽说没有乱起来,但是大家都挺忙的,每天负责挤奶的老太太累的手酸的抬都抬不起来。

这还要派人每天往新区送奶,工作量就太大了,一时半会安排不来。

大家伙一听有戏,纷纷议论起来:

“这鲜奶都断了多久了啊,我都不记得以前是多少钱一斤了。”

“王家婶子,前些天就听说你们家小孙女没奶喝,总算让你盼到了吧。”

“就是啊,盼星星盼月亮的,我们家有三个工人,一周能打一斤半的鲜奶,这下就不怕孩子没奶喝了。”

排队买个挂面,话题却慢慢转移到了牧区上头。

大家嘴上也会说,多亏是赵曼,这要是别的人,才不会给市里面提这个意见呢,现在好了,大家都有鲜奶喝了,特别是有些没奶喝的可怜孩子,现在有了鲜奶,就不用顿顿喝米汤了。

在农村,要是娘没奶,孩子就遭了殃,从小就得喝米糊。

韩景瑜参与不了这些家长里短的聊天,但是也会有人

时不时的问他一嘴,他也能勉强搭到话,不像以前,别人说的啥他只能长着耳朵听着。

周围的人心情都不错,他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赵曼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他作为家属,也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站在她身边,支持她。

买了五斤挂面,就差不多把这个月的挂面票都用完了。

韩景瑜把挂面放在单车前面的网兜里,骑着车慢悠悠的往家里走。

刚进院子,就发现不对。

平常哥俩个都起来挺早的,三娃不用早上操练会赖会儿床,赵曼是个瞌睡虫,不睡到七点四十根本起不来。

可今天院子里面也忒安静了些,孩子们平常这会儿应该早起了。

韩景瑜把车停在院子里面,先把挂面放进碗柜里面锁起来,然后大步走向卧室。

只看见大娃吓慌了神一样,坐在床上,傻傻的看着床上睡着不醒的二娃,他怀里的三娃也是被吓坏了一样,明显哭了一场,眼睛上面都是红红肿肿的。

“怎么回事?”韩景瑜快步走上前问。

“二娃,爸爸你看二娃。”大娃尖叫着指着二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