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2/3页)

“我很乐意。”

也许受到一点打击之后,她会更容易接受现实。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元归对于国外的社会环境还是十分了解的。

他曾经也在贫民窟待过。也曾经去过所谓的上流社会聚集地。

反正一句话来说,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域。

在那里,有钱你可以买到任何东西,没钱也只能住在贫民区。吃块黑面包。

在那里,也生活着很多华人,有一部分华人是作为华工出国的,他们中一部分人留在了铁路下面,一部分额还在那里艰难求生。

自由,人权?

不,那不属于贫穷的华人。

他们用这种美好的口号,以及丰厚的薪酬,吸引了全世界各国的人才,这些人才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东西,继续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这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苏青玉认真的记录他说的每一个字。

记录完了之后,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他们的月亮,真的比华国的美吗?”

元归笑着道,“抱歉,因为太忙碌,没时间欣赏。所以我也不知道。我迄今为止,只欣赏过华国的月亮。”

苏青玉恍然,“您说的对,只有能让我们安心欣赏的美景,才是属于我们的。”

离开的时候,元归还让人送苏青玉回去,苏青玉拒绝了,表示自己想去路上买点资料书。好为自己的文章提供点依据。

等人走了,小章走过来问道,“先生,她教的好吗,需要其他安排吗?”

元归摇摇头,就是好奇,“如果不是元家培养了你们,让你自己选择,你愿意留在华国生活,还是在国外?”

小章觉得这是个送命题,不好回答。

一个不小心,得挨批评。

元归翻白眼,“我需要实话。”

“咳咳,那我说了,您可不要生气啊。要我,我肯定是选择在外面的,在国外吃都东西都比这里多,在这里什么都要票证。太不方便了。而且出行坐个出租车都要票。”

元归点点头,觉得这才是正常的人想法,他不信这世界上还有人不想过好日子。

在国外,他看到太多人为了往上爬,用尽一切的手段了。

比如他的两个异母兄弟,就为了继承权,互相残杀。什么都做得出来。

虽然他从中推波助澜了,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这份野心,自己不是也做不成吗?

所以啊,还是人心是贪的。

他自己也贪。

他不信有人能拒绝美好生活的诱惑。

小章见他没说话,又问道,“先生,你不会让我回去吧,我不想走。”

“不会。”元归看了他一眼。

这也是个聪明人。跟着元华在华国站稳脚跟,比回去一个人打拼,当然要更容易。

那位苏老师,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又显得很不明智。让人看不清。

不过莫名的,他又觉得和这种人打交道,倒是比较容易,聪明人,好沟通。又不用时刻戒备。

希望她这次能接受点打击,到时候能接受现实。

苏青玉世界观里真没接受现实这种想法。

现实是什么,那不都是自己创造的吗?

她这次就准备创造点现实。

她找了很多历史资料。查看这些大国发展的过程,然后查了华国的发展历程。

一连准备了好几天,才开始动笔。

国外的月亮是美吗?

她给的答案是美的。

这点是必须承认的,毕竟改革开放,以后国人会越发的认识到国外的状况。这么明显的差距,也否认不了。

而且苏青玉从来不认为承认自己的国家比不上别的国家发达是见不得人的。

她认为与其否认,不如正视这个问题。

国外月亮确实美啊,你可以在几十层高的高楼上赏月,近距离的去欣赏它的美,也可以坐着深夜的火车,听着轰鸣声,悠闲惬意的喝着咖啡,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去看它。

你还可以用先进的天文望远镜,透过无数光年的距离去欣赏它……

后面她又写了,仔细想来,也不是她有多美。同在一片天下,月亮也不至于那么偏心眼。主要的还是我们没有贯穿全国的铁路线,没有舒适的火车。也没有那几十层高的高楼。更没有那样先进的天文望远镜……

苏青玉紧接着又写了为什么别人有,我们没有。是我们比不上别人聪明?是我们懒惰?

不,不是这样的。

她列举了一系列的世界历史上华国人的名字。又列举了那些真实的事件里的那些勤劳苦干的农民,工人,干部,科学家们……

然后开始追根溯源,写到了曾经,那些国家发展的历史,他们一开始也是没有的,甚至无数的人吃不饱饭,但是后来怎么又有了呢,难道还能无中生有?

对,还真能无中生有。后面她也没写的那么直白,而是隐晦的举例了,两户人家,一户人家种的满园桃花,一户人家看着眼热极了。就让邻居家把满院子的桃花树给挖出来,种到自家院子里,这就有了桃花树,然后一想,这树也得有人种啊,又把邻居家的花匠给请过来了

于是这户人家就有了满园桃花的盛景,用着满园的桃花吸引了无数的花匠。靠着桃花和花匠,邻居家富裕了,成了无数人向往的乐园。

那这被抢走了桃花的邻居怎么样呢了,失去了桃树,满目疮痍。他们重新埋下了种子,种起了桃树。

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小树苗,花了无数人的心血。

可我们终究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桃花林。

虽然它还很稚嫩,还没有长成,可只要我们精心呵护,总会再次看到那茂盛的美景。

然后列举了华国三十年前到如今的成就,从衣食住行,到工业,教育。

虽然还很困难,但是变化却也很大。这证明并不是我们比别人差了,只是我们起步晚。

只要我们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能与国外一样,能在不同的场合,欣赏不同的月景。

最后,她问一名归国的朋友,国外的月亮美不美。

然后用元归的那句话作了回答。

最后她总结,“国外的月亮确实美啊,可再美,不属于我们。”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想把这个写完,所以一直在小黑屋没出来,写超时间了。

抱歉,这次林佳华的事情只是一个起因,不是水字数,也不是拖剧情,是苏青玉念书时期必定要遇到的一种情况。

苏青玉确实在某些事情上面固执,有自己的想法。她也确实认为人才流失很不好,这确实是别人的自由,不能批判,她要做的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观点。也不批判这种行为,只是提出国外的情况和国内的情况。林佳华的离开对她来说不是重点,重点是未来的出国留学人才流失,特别是公费出国的。想想国家的期盼,想想他们一去不回,谁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