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第2/2页)

皇上哑然失笑,“老大人可不能这么说。”

他回忆当初,“在朕小的时候,那时候还在王府,我娘就给我讲老大人的故事。说你刚正不阿,是个为民做主的清官。那时候朕就在想,若有一天朕当了皇上,一定会重用老大人。”

尉迟恭在先皇时期经历三起三落,自打先皇掌权,一直对他信任有嘉。就算偶尔他气极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发脾气,皇上都没有骂过他,这份尊重让他恨不得为皇上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尉迟恭也一直这样报答皇上的赏识,可那天与林满堂相谈,他才发觉原来他不知不觉中也成了剥削农民的一员。

尉迟恭羞愧万分,“皇上,老臣愧对皇上厚爱。”

说着,站起来,要给皇上下跪。

皇上扶他起来,“老大人万不可如此说。你为国家,为朕做的一切,朕会牢牢记在心里。您放心,只要您想做的事,只要是利于国家的事,朕都会在背后大力支持您。将来,您要是先朕一步离开,您的灵柩也会安在朕旁边,世世代代守护着朕。”

能够随葬在皇陵对于老臣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尉迟恭心潮澎湃,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好半天才道,“多谢皇上。”

皇上吩咐黄章,“老大人万万保护好身体。这里是一盒补药,您回去记得服用。良国不能没有您。朕也不能没有您。”

尉迟恭接过匣子,跪下谢恩。

出宫时,皇上还特地用一顶小轿送尉迟恭出宫。

满朝文武也就尉迟恭有这个待遇了。

出了宫,尉迟恭带着仆人没有回去,而是直接去了林府。

林满堂在书房招待了他。

“我决定写折子向皇上提谏言。”

林满堂挑眉,“哦?哪一条谏言?”

第一条谏言是改革税制。第二条谏言是收回皇家封地,增加赋税。从难度上来说,第一条比第二条更难。

尉迟恭背着手,“第一条暂时还做不了。你现在官小,有心无力。而我年纪老迈,就算皇上同意,没有大臣鼎力支持,终究也成不了事。”

让皇上和满朝文武同意很简单。关键是如何让这条政令完美执行下去,这才是难事。

林满堂点头,“老大人说得有理。”

尉迟恭拳头砸在桌案上,眼神坚定,“就由我来对上皇家。我活了这把年纪,能有一个值得我效命的君主在上面照着,是我的幸运。我得为皇上鞠躬尽瘁,方不负他的信任。”

林满堂听他话中竟隐隐带了死志,到底不忍这么个老大人就这么白白去了,便劝道,“老大人若是想以一已之力硬碰硬,我觉得不妥。我看你不如跟皇上商议一下对策。皇上足智多谋或许能为老大人支招。”

皇上八岁就登基,靠着一无所有到现在执掌朝堂,总不能靠的是运气。他的手段心机绝对不输旁人。

尉迟恭听他还是不愿掺和,有些失望,“那可是你提出的谏言?”

林满堂摊了摊手,“我毕竟不是一个人,身后跟着一大家子。我不能让一大家子的命成全我的忠心。”

尉迟恭定了定神,到底没有勉强,“也罢。”

林满堂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久久没有说话。

第二日早朝过后,尉迟恭没有回御史台,而是求见皇上。

皇上便让他到了御书房。

尉迟恭把自己的谏言拿出来给皇上看,上面还附有一张林满堂做的数据分析图。

官场上部门之间互不通气。有些大臣没在户部干过,自然不知道皇家会花这么多钱。而皇上每天折子都看不完,不清楚户部账目也很正常。

尉迟恭建议修改免税田亩。

“举人免一百亩田税,进士两百亩,官员三百亩,有爵位的宗亲四百亩。”

皇上看着这数据表久久不语。